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內蒙古推動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聚焦“十四冬”)

發布時間:2024-02-26 16:02: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冰雪資源“熱”起來,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迎來新機遇。以籌辦、舉(ju) 辦“十四冬”為(wei) 契機,內(nei) 蒙古各地因地製宜,多措並舉(ju) ,積極促進文體(ti) 旅多業(ye) 態融合,推動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

  正值元宵佳節,位於(yu) 內(nei) 蒙古自治區呼倫(lun) 貝爾市海拉爾區的內(nei) 蒙古冰上運動訓練中心“十四冬”(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hui) )特許商品零售店人頭攢動。吉祥物“安達”“賽努”及帶有“十四冬”元素的文創產(chan) 品琳琅滿目,十分暢銷。

  紮蘭(lan) 屯市吊橋公園,六大主題的花燈絢麗(li) 多彩,焰火秀、舞龍表演精彩紛呈,吸引不少市民、遊客打卡拍照。

  興(xing) 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居力很鎮紅心村,村口的滑雪場人氣旺,帶動村民就業(ye) ,拓寬農(nong) 副產(chan) 品銷路,老百姓的“冰雪飯”越吃越香。

  “十四冬”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各賽區火熱進行,比賽氣氛熱烈,圍繞冰雪賽事展開的群眾(zhong) 性文體(ti) 活動也火爆異常。人們(men) 參與(yu) 冰雪運動的熱情進一步激發,文體(ti) 旅融合發展的畫卷徐徐展開。

  假日生活文化味更濃

  全國冬季運動會(hui) 恰逢新春佳節,“中國紅”與(yu) “冰雪白”扮靚呼倫(lun) 貝爾市大街小巷。從(cong) 機場、高鐵站到酒店、公園,“十四冬”元素的裝飾、標語隨處可見。

  “十四冬”是體(ti) 育競技的舞台,也是文化交流的平台。在烏(wu) 蘭(lan) 察布市涼城賽區,緊張激烈的比賽結束後,秧歌隊隊員身著盛裝,伴著歡快的鑼鼓聲翩翩起舞,向觀眾(zhong) 拜年。在呼倫(lun) 貝爾市海拉爾賽區,比賽開始前,呼麥表演營造出濃濃的觀賽氛圍。

  冬運文化還延展到賽場之外。在呼倫(lun) 貝爾市美術館,主題油畫作品展大受歡迎,80幅作品涉及體(ti) 育運動、民族風情等題材,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美的享受。“為(wei) ‘十四冬’營造濃厚的氛圍,美術館春節期間也沒有閉館,春節以來已經接待了觀眾(zhong) 3萬(wan) 多人次。”美術館展覽部主任其布日說。

  夜幕降臨(lin) ,呼倫(lun) 貝爾市往日時光音樂(le) 廳歌聲飛揚、掌聲陣陣,一場演出讓八方賓客感受到“十四冬”東(dong) 道主的熱情。《鴻雁》《莫尼山》……額爾古納樂(le) 隊精心演奏了20多首具有濃鬱民族風格的曲目,其中蘊含的冰雪、草原等元素,與(yu) 精彩賽事相呼應。“很高興(xing) 用歌聲為(wei) ‘十四冬’助力添彩,歡迎朋友們(men) 到美麗(li) 的額爾古納做客。”樂(le) 隊主唱呼和圖拉嘎表示。

  在呼倫(lun) 貝爾,8場《巡遊古城》沉浸式文化演藝活動魅力十足。民族服裝服飾展演、馬頭琴演出、特色舞蹈表演、呼麥、沉浸式舞台劇等節目精彩紛呈。沿街道漫步,31組冰雕作品依次排開,一步一景,美不勝收。

  冰雪旅遊吸引力更大

  近日,內(nei) 蒙古多地氣溫驟降,但人們(men) 嬉冰戲雪的熱情絲(si) 毫不減。在呼倫(lun) 貝爾市陳巴爾虎旗莫爾格勒河景區,皚皚白雪和“十四冬”會(hui) 旗相映成趣。50歲的巴圖蘇和與(yu) 合夥(huo) 人舉(ju) 辦了“天天冰雪那達慕”活動,雪地搏克、騎馬射箭、“冰地嘎拉哈”、駱駝爬犁等項目吸引眾(zhong) 多遊客排隊體(ti) 驗。

  巴圖蘇和從(cong) 事文化旅遊業(ye) 已有12個(ge) 年頭。“接下來準備開發實景演出項目,讓遠方遊客更好地體(ti) 驗蒙古族文化與(yu) 地域風情。”巴圖蘇和說。

  冰雪運動的火熱,讓內(nei) 蒙古的旅遊淡季熱鬧起來。依托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和豐(feng) 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呼倫(lun) 貝爾市發布了10條冬季旅遊精品線路,開行12列呼倫(lun) 貝爾號森林草原列車,“跟著賽事去旅行”“冬運場館來打卡”等旅遊產(chan) 品廣受歡迎。

  “白天欣賞越野滑雪比賽,晚上去泡溫泉,中間還抽空去雪場滑了幾次雪。”在烏(wu) 蘭(lan) 察布的五六天,來自上海的遊客楊國梁行程排得滿滿當當。圍繞“十四冬”,烏(wu) 蘭(lan) 察布市積極打造“冬之夜”文旅品牌,培育“冰雪+美食”“冰雪+文化”等多業(ye) 態產(chan) 品,讓“冷資源”持續釋放“熱效應”。

  推動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既得益於(yu) 得天獨厚的“冷資源”,也離不開相關(guan) 部門提供的“熱服務”。呼倫(lun) 貝爾市將1800多家經營主體(ti) 納入“呼倫(lun) 貝爾市數字文旅平台”,提高動態安全監管能力,努力提升遊客的滿意度和體(ti) 驗感;烏(wu) 蘭(lan) 察布市增設冰雪旅遊直通車和滑雪公交專(zhuan) 線,創新項目,加強住宿、餐飲保障……

  “十四冬”對旅遊市場的帶動,不隻限於(yu) 舉(ju) 辦地。內(nei) 蒙古各地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冰雪活動,並推出多項門票優(you) 惠措施。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內(nei) 蒙古各地接待國內(nei) 遊客3140.55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21.22億(yi) 元。

  群眾(zhong) 健身積極性更高

  作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後首次舉(ju) 辦的冬季項目全國重大體(ti) 育賽事,“十四冬”創下多項“第一”,其中一項既立足當下,又著眼未來——第一次在全國冬季運動會(hui) 上組織群眾(zhong) 賽事活動。

  一個(ge) 月前,近400名冰雪運動愛好者在呼和浩特東(dong) 河冰場參加速度滑冰、越野滑雪項目比賽,盡享冰雪運動樂(le) 趣。如今,免費開放的東(dong) 河冰場成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新的冰雪運動場地。

  健身去哪兒(er) ?這是人們(men) 關(guan) 心的話題,也是推廣普及冰雪運動的突破口。以籌辦、舉(ju) 辦“十四冬”為(wei) 契機,內(nei) 蒙古各地因地製宜想對策、補短板,冰雪運動基礎設施建設闊步向前。

  高標準比賽場館提前布局賽後利用的“下半篇文章”,將公園水域、城市“邊角地”打造成群眾(zhong) 身邊的冰雪場……目前,內(nei) 蒙古全區共有冰雪運動場地122個(ge) ,場地麵積390.06萬(wan) 平方米,其中滑冰場79個(ge) 、滑雪場43個(ge) ,年接待冰雪運動愛好者近400萬(wan) 人次。

  入冬以來,總能在海拉爾冬泳基地看到冬泳愛好者的身影。他們(men) 鑿開伊敏河上厚厚的冰層,激情暢遊。“冬泳是我們(men) 的特色冬季運動,既能鍛煉身體(ti) 又可磨煉意誌。”海拉爾冬泳協會(hui) 會(hui) 長員峰介紹,協會(hui) 成立20年來,成員由最初的8人發展到80多人,年齡最大的79歲。

  為(wei) 了滿足人們(men) 多元化的冰雪運動需求,內(nei) 蒙古在便民、利民、惠民方麵下足功夫,把豐(feng) 富多彩的冰雪賽事活動辦在群眾(zhong) 身邊,把科學健身指導送到群眾(zhong) 身邊,助推冰雪運動成為(wei) 冬季全民健身新風尚。內(nei) 蒙古自治區體(ti) 育局局長、“十四冬”組委會(hui) 副秘書(shu) 長杜伯軍(jun) 介紹,2023年冬季以來,內(nei) 蒙古舉(ju) 辦“冬運惠民”係列賽事活動共300餘(yu) 場次,輻射帶動健身愛好者近500萬(wan) 人次。

  吸引青少年廣泛參與(yu) ,是實現冰雪運動可持續發展的關(guan) 鍵一環。呼倫(lun) 貝爾市從(cong) 2020年起就設立了每年1000萬(wan) 元的冰雪運動發展專(zhuan) 項經費,全市16周歲以下青少年免費上冰上雪,313所中小學校冰雪運動普及率達100%。寒假期間,烏(wu) 蘭(lan) 察布市涼城縣組織全縣小學開展“萬(wan) 名學生上冰雪”活動,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參與(yu) 冰雪運動的熱情。

  賽事搭台輻射麵更廣

  從(cong) 空中俯瞰,“十四冬”主場館內(nei) 蒙古自治區冰上運動訓練中心,猶如飄然舒展的哈達,成為(wei) 當地的新地標。

  更換照明電纜、維修主次幹道,城市麵貌煥然一新;百餘(yu) 個(ge) 老舊小區改造全麵鋪開,居民幸福感滿滿;“15分鍾文化惠民圈”建設成效顯著,城市文化事業(ye) 蓬勃發展;人人爭(zheng) 當誌願者,誌願服務蔚然成風……籌辦、舉(ju) 辦“十四冬”為(wei) 呼倫(lun) 貝爾帶來巨大變化,也為(wei) “冬運惠民”寫(xie) 下生動注腳。

  紅心村的村民對此深有體(ti) 會(hui) 。借力“十四冬”,這個(ge) 隻有800多人的小山村在村口建起滑雪場,適時推出多種活動,吸引了來自各地的“冰雪客”。“村裏現在有近40人在雪場就業(ye) ,大家從(cong) ‘冬閑’變成‘冬忙’,好日子越來越有奔頭。”紅心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英輝說。

  冰雪資源“熱”起來,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迎來新機遇。2023年8月底,呼倫(lun) 貝爾市提出實施工業(ye) 品耐冷性測試、冰雪裝備製造提檔、冰雪文旅產(chan) 業(ye) 提質、冰雪運動廣泛普及等9項工程,深入挖掘冰雪經濟潛力,推動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