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揭榜掛帥”赴田間

發布時間:2024-02-26 16:27:00來源: 新華社

  這是來自田間,又回到田間的“榜單”。涵蓋農(nong) 、林、牧、漁,聚焦“疑難雜症”,飽含農(nong) 民的熱切期盼。

  這是數萬(wan) 名農(nong) 技專(zhuan) 家你追我趕的“揭榜”行動。科研和服務的熱情在田間被點燃,論文寫(xie) 在了大地上。

  以山地農(nong) 業(ye) 為(wei) 主的貴州省,連續多年開展農(nong) 業(ye) “揭榜掛帥”行動。基層遇難題“發榜”求助,農(nong) 技專(zhuan) 家精準“揭榜”,及時將“解題”高招送到農(nong) 民手中。從(cong) “站在田邊看”到“帶著群眾(zhong) 幹”,山野間的各項產(chan) 業(ye) 在一個(ge) 個(ge) “科技密碼”的賦能下不斷實現突破,增產(chan) 增收。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春節剛過,貴州的農(nong) 技人員意氣風發,又一次帶著“榜單”,奔赴充滿希望的田野……

  農(nong) 田裏的“科技密碼”

  初春,遵義(yi) 市播州區茅栗鎮花果村油菜花開,一抹陽光灑下,田野中金黃燦燦。村民鍾時福與(yu) 從(cong) 貴陽趕來的“揭榜掛帥”專(zhuan) 家凡迪站在田埂上,仔細觀察油菜長勢。

  去年,這裏的油菜田最高畝(mu) 產(chan) 達到628.18斤,刷新貴州油菜單產(chan) 紀錄,村民杜後明說:“我今年58歲了,沒見過這麽(me) 好的油菜。”

  “稀了產(chan) 量少,密了就要倒。”杜後明說,過去種油菜怕倒伏不敢密植,一畝(mu) 地隻能種2000多株。2022年,貴州省農(nong) 作物技術推廣總站高級農(nong) 藝師凡迪組建團隊,帶著“油菜小麵積超高產(chan) 攻關(guan) ”的“榜單”來到了花果村。

  “最關(guan) 鍵的當數栽培模式和品種的全麵革新。”凡迪說,為(wei) 保障油菜的營養(yang) 需要,改“種前表施一次肥”為(wei) “種前施足底肥、種後追施氮肥”,同時,讓村民增加“三溝”,在田裏開出“圍溝”“腰溝”和“廂溝”,促進根係生長,減少病蟲害。此外,還替換成抗倒伏的品種,種植密度提升到了每畝(mu) 約6000株。

  在黔南州福泉市鳳山鎮金鳳村的辣椒育苗大棚裏,種植大戶李良軍(jun) 年前播下的辣椒種子已發出新芽。在“揭榜掛帥”行動幫助下,他從(cong) 一個(ge) “看天種地”的傳(chuan) 統農(nong) 人,成長為(wei) 掌握多項輕簡化綠色種植技術的能手。

  2020年開始大規模種辣椒,就遭遇灰黴病、青枯病等病蟲害,800畝(mu) 辣椒絕收。直到2022年,由貴州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研究員吳康雲(yun) 牽頭的“揭榜掛帥”團隊帶來多個(ge) “科技密碼”,才讓李良軍(jun) 豁然開朗。

  比如被他點讚的“控旺促壯技術”——通過在辣椒育苗期噴施控旺促壯藥劑後獲得的矮壯苗,移栽時高度由約35厘米降低到約20厘米,“莖稈粗壯,根係多,後期長得好,就不用大量施肥。以前一畝(mu) 地用兩(liang) 包肥,現在兩(liang) 包肥施3畝(mu) 地”。

  再比如推行全程輕簡化省力化種植——從(cong) 辣椒漂浮育苗開始,到耕地起壟覆膜、移栽,施肥管理,再到病蟲害防治等,盡可能使用機械代替。一畝(mu) 辣椒的成本由3000多元降到了2000元左右。

  “揭榜掛帥”團隊量身定做的輕簡、綠色、高產(chan) 的農(nong) 技方案,在這片辣椒地結出了碩果。“2023年畝(mu) 產(chan) 由原來不到3600斤提升至4500斤。有一塊50畝(mu) 的辣椒基地,種了專(zhuan) 家推薦的新品種,產(chan) 值達到了80萬(wan) 元。”李良軍(jun) 說。

  農(nong) 民發榜引來“科技智囊”

  走進貴陽市花溪區黔陶鄉(xiang) 關(guan) 口村,到處蔥香四溢。作為(wei) 貴陽重要的調料類蔬菜產(chan) 地,近年來,當地逐漸發展起香蔥、大蒜、生薑和香菜產(chan) 業(ye) 。

  因防控措施不科學精準,紫斑病等病蟲害致使產(chan) 業(ye) 一度陷入“低效減產(chan) ”困境。2022年,鄉(xiang) 裏和農(nong) 戶一合計,通過農(nong) 業(ye) 部門發布了“黔陶鄉(xiang) 調料類蔬菜綠色防控技術”的“榜單”。

  很快,貴州大學綠色農(nong) 藥與(yu) 農(nong) 業(ye) 生物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教授陳卓“揭榜”,組建團隊前來支招,為(wei) 當地製定了一套完善的綠色防控措施。用微生物菌劑和農(nong) 家肥改良土壤,建成“清潔菜園”減少病原菌滋生,推廣使用“以蟲治蟲”、無人機飛防等高效綠色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一套組合拳下來,香蔥的產(chan) 量和品質得到大大提升。”當地種植大戶胡如雄說。

  2022年4月,貴州省正式發布文件啟動農(nong) 業(ye) 技術人員創新創業(ye) “揭榜掛帥”行動。不同於(yu) 以往的農(nong) 技服務,“揭榜掛帥”將農(nong) 民和專(zhuan) 家集中在一個(ge) “盤子”裏。基層根據實際困難提出需求,發布“榜單”,全省的農(nong) 技專(zhuan) 家都可以來“揭榜”。2022年和2023年,全省共發布418個(ge) “榜單”,推動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需求精準反映、問題精準解決(jue) 。

  僅(jin) 貴州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近兩(liang) 年就有144個(ge) 團隊參加“揭榜”。吳康雲(yun) 介紹,“榜單”覆蓋了茶葉、蔬菜、食用菌、家兔、稻漁等多個(ge) 領域,實現了農(nong) 業(ye) 科技和基層需求的精準對接。

  在遵義(yi) 市鳳岡(gang) 縣花坪街道東(dong) 山村,養(yang) 牛人申修權走了不少彎路。不懂選牛,市場上雜交牛、土母牛“見牛就買(mai) ”;不懂喂牛,用青草和玉米喂不長肉,改用蘿卜和紅薯煮熟喂,“牛越喂越瘦”。

  2022年,農(nong) 業(ye) 部門發布了“肉牛產(chan) 業(ye) 標準化技術推廣”榜單。貴州省畜禽遺傳(chuan) 資源管理站高級畜牧師李波組建了掌握各項相關(guan) 技術、優(you) 勢互補的“智囊團”,其中有擅長飼料配比的,有擅長牧草種植的,還有擅長給牛治病的,幫助農(nong) 戶係統性地學習(xi) 和提升。

  在“科技智囊”的幫助下,申修權不僅(jin) 學會(hui) 了根據牛的生長階段設計飼料配方、給牛打針治病,還掌握了牛的發情鑒定和助產(chan) 技巧。近兩(liang) 年,他帶動30多戶村民養(yang) 牛,存欄1300多頭牛,每戶都成了養(yang) 牛能手。

  激勵機製點燃“科技熱情”

  4783個(ge) 團隊踴躍“揭榜”,38212人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157萬(wan) 餘(yu) 次服務,解決(jue) 9.6萬(wan) 餘(yu) 個(ge) 生產(chan) 難題……這些數字彰顯了貴州數萬(wan) 名農(nong) 技專(zhuan) 家近兩(liang) 年“揭榜”幹事的熱情。為(wei) 持續激勵農(nong) 技人員,貴州在機製構建上展開了創新。

  針對“揭榜掛帥”的人員和團隊,貴州建立服務技術台賬,按照考核辦法,定期組織專(zhuan) 家團隊、村支兩(liang) 委、經營主體(ti) 和農(nong) 戶共同考核,重點考核“榜單”指標完成、服務對象滿意度等情況,各級按20%的比例推薦“優(you) 秀”並對優(you) 秀團隊和個(ge) 人給予通報表揚。

  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事業(ye) 單位人事管理處處長魯謀說,表現突出的團隊或個(ge) 人,在職務晉升、職稱評聘、評先選優(you) 上將被優(you) 先考慮。

  “2023年驗收評選出2299名優(you) 秀農(nong) 技人員和220個(ge) ‘揭榜掛帥’優(you) 秀團隊。”貴州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人事處處長王文虹說,其中有439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的專(zhuan) 業(ye) 技術職務得到晉升,108名幹部表現優(you) 秀得到提拔重用。

  已經做了27年農(nong) 技服務的遵義(yi) 市播州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研究員陳德珍,在2022年“揭榜掛帥”中表現突出得到通報表揚、評上了高級農(nong) 藝師。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揭榜掛帥”對農(nong) 技人員的吸引力遠不止於(yu) 此。陳卓說,精準是“揭榜掛帥”的重要特點,“很精準地知道農(nong) 民需要什麽(me) 科技服務,激活了農(nong) 技服務體(ti) 製、打通了科研成果轉化的‘任督二脈’。”

  鳳岡(gang) 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研究員梁正文說,以前農(nong) 技下鄉(xiang) 存在“線斷、網破、人散”的困境。現在“揭榜”組建團隊作戰,在產(chan) 業(ye) 全周期各司其職,全過程介入,“有目標任務,每個(ge) 人的技術都有用武之地,工作成就感也更強。”

  伴隨著春耕的深入推進,貴州今年的“揭榜掛帥”工作已經啟動,廣大農(nong) 技人員摩拳擦掌,準備一展身手。“貴州以山地農(nong) 業(ye) 為(wei) 特色,有其自身的特點和難點,農(nong) 技下鄉(xiang) 隻有更精準,才能讓產(chan) 業(ye) 發展少走彎路,提質增效。”吳康雲(yun) 說。

  文字記者:胡星、劉智強

  視頻記者:吳斯洋、崔曉強

  海報設計:錢程

  編輯:楊步月、劉夢琪、畢曉洋、岑雲(yun) 鵬、王浩程、鄔金夫

  統籌:黃小希、何雨欣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