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並追求卓越 大國工程師的成長“秘笈”
宋陽的工程師夢,是從(cong) 兒(er) 時炎熱難熬的盛夏夜開始的。這位國際特許工程師、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柳州局拔尖技術專(zhuan) 家,生長在廣西柳州。20年前經常拉閘限電,夏夜,他睡前最大的願望就是不要因為(wei) 停電熱醒。從(cong) 那時起,做一名能讓家裏不停電的工程師,成了他的第一個(ge) 夢想。
近日,由中國科協宣傳(chuan) 文化部和廣西科協聯合主辦、以“培養(yang) 卓越工程人才 推動工程技術創新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的工程師座談會(hui) 在廣西柳州舉(ju) 行。包括宋陽在內(nei) 的數十位工程師代表參加座談,分享自己的成長“秘笈”。
相比於(yu) 20年前,如今已經很少停電了,但能源行業(ye) 產(chan) 生的排放以及空氣汙染問題愈發受到關(guan) 注,守護藍天便成了他的第二個(ge) 夢想。宋陽供職的單位,將來自雲(yun) 南、貴州的清潔水電輸送到大灣區和廣西中部,他的工作就是保障這個(ge) 西電東(dong) 送主通道設備不間斷運行。然而,這並非易事。
“特高壓直流設備安全穩定運行,需要控製來自人、設備、電網和環境的安全風險。”宋陽說,他著迷於(yu) 如何控製安全風險,也很想知道世界各國的同行是怎麽(me) 做的。每當出國參加學術會(hui) 議或出差旅遊,他就會(hui) 去當地圖書(shu) 館查找這方麵的資料。10多年過去了,他已造訪過8個(ge) 國家的40多座圖書(shu) 館。他的工作也得到了時間的認可——所轄換流站8年來沒有出現過一次直流閉鎖,即常說的意外停電。也就是在這段時期,不斷壯大的南方電網已通過“八交十直”18條西電東(dong) 送大通道,把相當於(yu) 日本全國的發電量輸送到占全球人口超過2%的南方五省,清潔能源發電比例在國內(nei) 領先。
“近幾年,柳州已經很少出現長時間的嚴(yan) 重霧霾。如果用一個(ge) 詞概括我的‘十年一夢’,20年前的夢想是‘電亮生活’,10年前的夢想是‘電保藍天’,現在的夢想則是‘電耀家國’。”宋陽說。
近年來,廣西科協積極推動麵向東(dong) 盟的工程師國際互認工作,並連續兩(liang) 年獲評中國科協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區域和行業(ye) 試點。宋陽表示,通過科協搭建的平台,他能夠重塑通達世界的維度,跳出固有認知和圈子。
陳利是柳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轉爐廠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廠長。2007年,他來到柳鋼,開始了“煉鋼生涯”。從(cong) 一線工人到廠長,17年的職業(ye) 生涯裏,他不斷變換著角色,但唯一不變的是對煉鋼的熱愛。
至今,他仍記得當“少渣冶煉”課題擺在麵前時,身邊不少人都投來質疑的目光。幾爐、幾十爐、幾百爐,他不斷地試驗雙渣工藝、留渣工藝。那時的陳利坐在現場操作台,最長連續36小時不間斷試驗,回到家後馬上分析數據、查找問題、改進工藝。最終,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轉爐造渣料從(cong) 每爐12噸降到6噸以下,從(cong) 此煉鋼技術進入新階段。
2015年,陳利提出“低鎂冶煉”工藝,這與(yu) 教科書(shu) 上的理念相悖,再次引發一輪質疑。但通過優(you) 化轉爐爐型控製等技術,自2016年起,他們(men) 的轉爐爐渣氧化鎂含量得以控製在5%以內(nei) ,爐齡最高達到3.5萬(wan) 爐以上,成為(wei) 國內(nei) 同等類型轉爐“爐齡王”。“我們(men) 成功打破了國外連鑄技術壁壘,解決(jue) 了‘卡脖子’問題。這正是我們(men) 工程師隊伍的價(jia) 值所在。”陳利說。
全國技術能手、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專(zhuan) 家鄭誌明,20多年來始終紮根生產(chan) 一線,將鉗工技藝練得爐火純青。他利用手工銼削可將零件尺寸控製在0.002毫米以內(nei) ,成為(wei) “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踐行者。如今,他所在的單位以鄭誌明命名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掛牌,並已帶出200餘(yu) 名高技能人才。鄭誌明表示,不管是工程報國精神還是工匠精神,都需要代代傳(chuan) 承。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沉下心來學習(xi) 技能,用非凡匠心挺起“中國製造”。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