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 我國新型城鎮化水平穩步提升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有序推進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發展和擴大內(nei) 需最主要的潛力所在。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穩步實施,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紮實推進,城鎮化空間布局持續優(you) 化,城市綜合承載力逐步提高,新型城鎮化正在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能。
重慶榮昌電子電路產(chan) 業(ye) 園是西部最大的電子產(chan) 業(ye) 集中區,隨著園區規模發展壯大,周邊1萬(wan) 多名農(nong) 民出村進廠,成為(wei) 生產(chan) 線上的產(chan) 業(ye) 工人。當地政府不但提供了保障性住房,還配套了優(you) 質教育資源,解決(jue) 務工人員子女上學問題,在產(chan) 業(ye) 園區附近已經形成一個(ge) 新的生活圈。
重慶市榮昌高新區發展促進中心主任 唐昌祥:我們(men) 建了2個(ge) 社區衛生院,還有幼兒(er) 園,開通了產(chan) 業(ye) 園區到周邊村社區的通勤車,方便務工人員上下班。
以新型工業(ye) 化帶動新型城鎮化,重慶這個(ge) 產(chan) 業(ye) 園的變化正是中國城鎮化進程的一個(ge) 縮影。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明確提出,走“以人為(wei) 本、四化同步、優(you) 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chuan) 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著眼於(yu)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曆史任務,強調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必須堅定不移、積極穩妥地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 高國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指示表明,如果我們(men) 中國的新型城鎮化能走出一條新路,將有利於(yu) 釋放內(nei) 需巨大潛力,有利於(yu) 提高勞動生產(chan) 率,有利於(yu) 破解城鄉(xiang) 二元結構,有利於(yu) 促進社會(hui) 公平和共同富裕。
解決(jue) 好人的問題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關(guan) 鍵。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越來越多的農(nong) 民變成市民。目前,全國城區常住人口300萬(wan) 以下城市的落戶限製基本取消,已經有超過1.5億(yi)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居住證發放超過1.4億(yi) 張,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對非戶籍常住人口覆蓋範圍持續擴大。
新型城鎮化是優(you) 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的重要支撐。截至目前,京津冀、長三角、成渝、長江中遊等19個(ge) 城市群已承載全國75%以上的人口,成為(wei) 我國新型城鎮化的主體(ti) 形態。與(yu) 此同時,現代化都市圈加快培育,大、中、小城市發展更加協調。2023年底,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6.16%,提前兩(liang) 年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2024年,“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動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新格局”。
進入2024年,戶籍製度改革加速前行。成都、無錫等城市陸續宣布,取消或降低落戶門檻。在安徽皖北阜陽,新擴增的20家公辦幼兒(er) 園正在抓緊建設,今年可以為(wei) 新落戶群眾(zhong) 多提供托位4000個(ge) 。在浙江,正圍繞提升縣城承載能力,謀劃實施重大項目500個(ge) 左右,向縱深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國家發展改革委推進城鎮化工作辦公室綜合組組長 吳越濤:下一步,我們(men) 將深入實施以人為(wei) 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加快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統籌推進戶籍製度改革和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新型工業(ye) 化、城鎮化協同發展,增強城鎮特別是縣城的產(chan) 業(ye) 、人口承載能力,高質量推進新型城鎮化,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