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嚴可仕:盤活高校“沉睡專利”
福建省政協副主席嚴(yan) 可仕一直在關(guan) 注高校專(zhuan) 利轉化的問題,不論是此前擔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時,還是當選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後。
2023年,由嚴(yan) 可仕牽頭調研形成的“完善高校專(zhuan) 利轉化政策體(ti) 係,更好發揮高校科技創新支撐作用”課題成果,經民進中央轉化為(wei) 黨(dang) 派提案後入選當年度全國政協好提案。這份提案的形成與(yu) 他過往的工作經曆密不可分。
嚴(yan) 可仕學農(nong) 出身,先後在福建省直部門、福州市政府工作過,長期對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擔任福州市副市長期間,他分管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工作近10年,對於(yu) “藏糧於(yu) 技”、現代農(nong) 業(ye) 技術專(zhuan) 利轉化、“產(chan) 學研”聯動感受很深。在黨(dang) 派工作崗位上,他通過課題調研、信息反映、議政協商等形式,也推動形成了一些與(yu) 專(zhuan) 利轉化相關(guan) 的成果,引發一些思考。
2021年,民進中央開展“加強科研隊伍建設,為(wei)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供人才保障”重點考察調研,民進福建省委會(hui) 也相應開展了工作調研。調研中了解到,雖然我國科技領域論文數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國內(nei) 高校發明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化率約為(wei) 4%。由此,嚴(yan) 可仕開始醞釀謀劃提交有關(guan) “高校專(zhuan) 利轉化”的履職素材。
形成一份優(you) 質的提案,最基礎的工作是開展調研。民進福建省委會(hui) 主要依托“兩(liang) 支隊伍”開展調研,一方麵,發揮福建民進會(hui) 內(nei) 專(zhuan) 家學者、法律工作者、參政議政骨幹作用,深入高校、企業(ye) 開展走訪座談,了解相關(guan) 政策執行的實際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另一方麵,組織省委會(hui) 參政議政特邀研究員參與(yu) 課題調研,讓“外腦”發揮更大作用,提供專(zhuan) 業(ye) 谘詢和幫助。
在之前的調研中,福建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反映,在“垃圾分類”政策背景下,他們(men) 曾嚐試與(yu) 高校合作,請專(zhuan) 家為(wei) 該公司研發常溫廚餘(yu) 垃圾降解劑。由於(yu) 雙方沒有充分調研市場需求,導致研發產(chan) 品的國內(nei) 市場接納度非常低。
經過反複研討,課題組圍繞破解“高校科研人員在完成課題過程中缺乏實踐調研,形成的成果難以匹配市場需求”堵點,形成履職素材並提交民進中央。
在分析該問題時,嚴(yan) 可仕主要關(guan) 注4方麵因素:首先是評價(jia) 機製方麵,國家對課題立項的要求側(ce) 重於(yu) 技術前沿,立項與(yu) 結題一般不將專(zhuan) 利轉化作為(wei) 評價(jia) 指標,導致科研工作組織與(yu) 市場實際需求脫節,協同性不足;其次是轉化平台方麵,不少高校缺乏明確可行的產(chan) 學研協同機製,在技術創新和專(zhuan) 利成果轉移環節,高校和市場處於(yu) 相對割裂的狀態,科研人員即便申請了專(zhuan) 利,成果往往被擱上書(shu) 架、鎖進櫃子,在“學界自我循環”;再者是科創意識方麵,不少高校科研平台建設側(ce) 重於(yu) 學校既有的優(you) 勢學科,主動適應地方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發展的意識不強,科研項目與(yu) 區域經濟適配度較低;最後是校企合作方麵,高校更偏向於(yu) 長期的基礎研究,教師缺乏產(chan) 業(ye) 化經驗,其專(zhuan) 利成果較少進一步中試或試產(chan) ,而企業(ye) 更傾(qing) 向於(yu) 研究周期短、落地快的項目,造成高校相關(guan) 成果與(yu) 企業(ye) 實際需求脫節。
針對“高校科研人員對專(zhuan) 利轉化關(guan) 注度不高”的問題,提案中建議:“實施高校科研人員分類學術評價(jia) 機製,充分考慮科研環境的特性和離崗創業(ye) 人員需求,將高校科研人員分為(wei) 研究型、應用型和交叉型,因材施策。”
嚴(yan) 可仕表示,分類學術評價(jia) 機製要兼顧公平,推動學術評價(jia) 改革,在評價(jia) 中增強實際運用、產(chan) 生社會(hui) 經濟效益情況等指標的比例權重。一方麵,科學設置分類評價(jia) 標準,避免評價(jia) 指標單一化、標準定量化、結果功利化;另一方麵,加強專(zhuan) 利轉化價(jia) 值評價(jia) ,體(ti) 現市場運用價(jia) 值與(yu) 國有資產(chan) 保值的動態關(guan) 係,並充分考慮市場發展的規律、融入產(chan) 業(ye) 布局等因素,減少“沉睡專(zhuan) 利”“紙上專(zhuan) 利”。
課題成果轉化為(wei) 民進中央黨(dang) 派提案後,嚴(yan) 可仕密切關(guan) 注國家相關(guan) 部委的最新動態。其中,有兩(liang) 份文件對專(zhuan) 利轉化進行了頂層設計:一是2023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專(zhuan) 利轉化運用專(zhuan) 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推動一批高價(jia) 值專(zhuan) 利實現產(chan) 業(ye) 化。高校和科研機構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化率明顯提高,全國涉及專(zhuan) 利的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8000億(yi) 元”。二是今年1月,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與(yu) 教育部、科技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聯合印發《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zhuan) 利盤活工作方案》,提出“力爭(zheng) 2024年底前,實現全國高校和科研機構未轉化有效專(zhuan) 利盤點全覆蓋,2025年底前,加速轉化一批高價(jia) 值專(zhuan) 利,加快建立以產(chan) 業(ye) 需求為(wei) 導向的專(zhuan) 利創造和運用機製,推動高校和科研機構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化率和實施率明顯提高,努力促進高校和科研機構專(zhuan) 利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
嚴(yan) 可仕還注意到,全國不少地區也配套出台了促進高校專(zhuan) 利轉化的相應政策。以福建為(wei) 例,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chan) 權局)、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等都出台了專(zhuan) 利轉化相關(guan) 文件政策,提出了工作目標和要求。
2024年是嚴(yan) 可仕作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的第二年。他表示,將繼續密切關(guan) 注高校專(zhuan) 利轉化情況,針對政策落實中存在的堵點、難點,組織開展相關(guan) 調查研究工作,為(wei) 推動高校專(zhuan) 利轉化發聲,讓更多“沉睡專(zhuan) 利”“紙上專(zhuan) 利”活過來、用起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田宏煒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