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場“委員通道”回應民生關切
3月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hui) 議首場“委員通道”舉(ju) 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楊傑向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國際陸港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瑞領就中歐班列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的作用提問。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3月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hui) 議首場“委員通道”迎來9位全國政協委員。圍繞科技、經濟、醫療、就業(ye) 、氣候等話題,每位委員結合自己的履職經曆,回應民生關(guan) 切,從(cong) 小切口看國家發展“成績單”,真誠分享觀察、感悟和思考,表達熱切的希望和美好的祝願。
“奮鬥者”號是中國第一台能夠到達全球海洋最深處開展科考和作業(ye) 的載人潛水器。作為(wei)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的總設計師,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葉聰在委員通道上說,現在,“奮鬥者”號正在爪哇海溝進行下潛作業(ye) ,開展中國和印度尼西亞(ya) 的合作。4年來,“奮鬥者”號已累計完成了230次下潛,其中深度超過萬(wan) 米的有25次,讓32人到達了萬(wan) 米的海底開展作業(ye) ,持續刷新萬(wan) 米下潛人次的記錄。
葉聰表示,“奮鬥者”號的成功研製和應用是新時代中國科創的最新成果。這項成功來自於(yu) 我國自主研製的另外兩(liang) 台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和“深海勇士”號。這3台潛水器,到現在為(wei) 止累計下潛已經超過1100次。近3年來,全球一半以上的載人深潛任務是由這3台中國載人潛水器完成的。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挑戰極限、勇創一流’,就是激勵一代代青藏鐵路人不懈奮鬥的精神力量。”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路青藏集團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郭吉安表示,“惡劣的自然環境沒有阻擋我們(men) 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在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國際陸港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瑞領回答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提問時,介紹了中歐班列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以及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人民帶來的便利。
劉瑞領說,截至今年2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過8.5萬(wan) 列;僅(jin) 2023年就開行1.7萬(wan) 列,發送190萬(wan) 標箱,同比分別增長6%和18%。這條國際物流的“黃金通道”,連接起了中國與(yu) 歐洲25個(ge) 國家217個(ge) 城市。
中歐班列被形象地稱作為(wei) “鋼鐵駝隊”——既再現了絲(si) 路繁華,更提升了民生福祉。劉瑞領說,中亞(ya) 國家原先與(yu) 中國之間的貨物往來主要是公路運輸,自從(cong) 開行了中歐班列以後,使用鐵路運輸,不但運量大,而且時效快,還不受天氣變化影響。中亞(ya) 國家的客商感慨,共建“一帶一路”真的是一個(ge) 偉(wei) 大的創舉(ju) !
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參與(yu) 全球氣候治理中,中國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科技與(yu) 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張興(xing) 贏表示,2015年以來,我國逐步建立了國家預警發布係統,形成了政府主導、預警先行、部門聯動、社會(hui) 參與(yu) 的防災救災的工作機製。
張興(xing) 贏提到,當前我國還建立了亞(ya) 洲多災種預警係統,為(wei) 亞(ya) 洲及“一帶一路”國家提供災害預警技術支持和幫助。
對於(yu) 經濟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韓保江表達了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剛剛過去的龍年春節假期,我國多地迎來旅遊熱潮。韓保江說:“這充分展示了中國經濟實現新騰飛的好勢頭。”
除了這個(ge) “表層”現象,韓保江說,看好中國經濟還有更深的底層邏輯,就是新中國成立75年、改革開放46年,尤其是新時代12年來發展形成的巨大的比較優(you) 勢和增長潛力。
“企業(ye) 是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遍及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各個(ge) 角落。”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司法廳副廳長鄭鈜認為(wei) ,中小企業(ye) 能辦大事,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ye) 、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以法治手段維護中小企業(ye) 合法權益至關(guan) 重要”。
鄭鈜在現場通過一個(ge) 真實案例講了一個(ge) 道理:“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維護中小企業(ye) 合法權益,必須依靠法治!”
關(guan) 於(yu) 就業(ye) 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勞動和社會(hui) 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感慨:“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牽動著每個(ge) 人、每個(ge) 家庭和全社會(hui) 的心。”莫榮表示,黨(dang) 和政府高度重視就業(ye) 問題,明確提出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的戰略和政策,製定了一係列促進就業(ye) 的措施,千方百計幫助大家解決(jue) 就業(ye) 問題,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ye) 。
在醫療健康方麵,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li) 近年來非常明顯地感受到,全社會(hui) 對重大疾病、罕見病的關(guan) 心關(guan) 注與(yu) 日俱增,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協同發力。
吳蓓麗(li) 表示,黨(dang) 和政府持續加強“三醫”聯動,在努力讓患者“有藥用”的同時,十分注重“用得起藥”:通過加快醫保談判節奏、動態調整醫保目錄等措施,大力支持創新藥發展,一大批獨家品種的抗癌藥、罕見病用藥以適宜價(jia) 格納入醫保。其中,創新藥進入醫保速度明顯加快,80%以上的創新藥能在上市後2年內(nei) 納入醫保。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杜沂蒙 劉昶榮 楊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