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出一個新涼山
全國人大代表吉列子日的朋友圈和視頻號裏,有大事,有小事,有家事,也有國事。
他會(hui) 發一組冬日暖陽下蜂巢的照片,向朋友介紹村民們(men) 采集的野生蜂蜜,也會(hui) 展示金沙江畔自己家鄉(xiang) 的美景,邀請朋友領略“懸崖村”的壯美風光。最近,他的朋友圈轉入了兩(liang) 會(hui) “頻道”,有關(guan) “國事”的內(nei) 容漸漸多了起來。
不經意間,這些內(nei) 容把他的家鄉(xiang) 大涼山和這個(ge) 國家緊緊地關(guan) 聯在了一起。
7年前,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習(xi) 近平表達了對大涼山脫貧攻堅的關(guan) 切,要求“下一番‘繡花’功夫”。如今,告別了“絕對貧困”,大涼山已經開啟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征程。
作為(wei) 來自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全國人大代表,吉列子日深知,走在新征程上的大涼山,依然要以“繡花”的功夫為(wei) 更美好的明天而奮鬥。
總書(shu) 記牽掛的地方
在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南絲(si) 路集團銀鴻絲(si) 業(ye) 有限公司工會(hui) 副主席晏魯作的心中,她的家鄉(xiang) 大涼山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情牽掛、始終惦記的地方之一”。
2018年2月,總書(shu) 記到位於(yu) 大涼山腹地的涼山州昭覺縣考察。通過電視新聞,晏魯作記住了總書(shu) 記當時說過的一句話:全麵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ge) 民族、每一個(ge) 家庭。
事實上,在2017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習(xi) 近平就關(guan) 注到了大涼山。針對媒體(ti) 報道的涼山州“懸崖村”,習(xi) 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hui) 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說,看到村民和孩子們(men) 常年在懸崖上麵爬藤條,安全得不到保證,看了以後心情很沉重,也很揪心。
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集團董事長、中國中藥協會(hui) 副會(hui) 長耿福能當時就在現場。他在會(hui) 上作了主題為(wei) “中醫藥產(chan) 業(ye) 參與(yu) 精準扶貧”的發言,講到了其所在企業(ye) 在涼山州因地製宜發展附子種植產(chan) 業(ye) 助力脫貧攻堅。耿福能回憶說,總書(shu) 記還問到了附子的市場問題。
“脫貧攻堅越往後,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施策、過細工作。”在那次會(hui) 上,習(xi) 近平說,“要繼續選派好駐村幹部,整合涉農(nong) 資金,改進脫貧攻堅動員和幫扶方式,扶持誰、誰來扶、怎麽(me) 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懸崖村”後來發生了大變化。在各方努力下,阿土列爾村告別了由藤條和木棍編成的“天梯”,用上了2500餘(yu) 根鋼管構成的“鋼梯路”。2020年5月,阿土列爾村全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陸續搬遷至位於(yu) 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的新家。
2022年3月,習(xi) 近平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的農(nong) 業(ye) 界、社會(hui) 福利和社會(hui) 保障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hui) 。來自四川的全國政協委員益西達瓦向總書(shu) 記展示了兩(liang) 張“懸崖村”阿土列爾村的對比照片,一張是村裏過去使用的藤梯,另一張是2017年建成的鋼梯。
對此,習(xi) 近平再次表達了他對“懸崖村”的惦念,關(guan) 切地問起鄉(xiang) 親(qin) 們(men) 是不是搬了下來,孩子上學、老人看病情況怎麽(me) 樣。益西達瓦一一作了回答。習(xi) 近平說:“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guan) 情。對困難群眾(zhong) ,我們(men) 要格外關(guan) 注、格外關(guan) 愛、格外關(guan) 心,幫助他們(men) 排憂解難。”
像“繡花”一樣,一步一步精心推進
2020年11月,隨著四川省政府批準涼山州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美姑縣7個(ge) 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大涼山攻克了深度貧困的堡壘。
吉列子日見證了這段具有曆史意義(yi) 的過程。他原本在外地工作,2017年回到家鄉(xiang) 涼山州布拖縣拉果鄉(xiang) 阿布洛哈村,並於(yu) 次年當選為(wei) 村支書(shu) ,經曆了脫貧攻堅的衝(chong) 刺階段。
就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要求的那樣,阿布洛哈村擺脫貧困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就像“繡花”一樣,是一步一步精心推進的。
首先是路。阿布洛哈村是大涼山的另一個(ge) “懸崖村”,過去不通公路,村民們(men) 到鎮上要翻山越嶺走5個(ge) 小時。沒有路,一度讓剛回到村裏的吉列子日“看不到希望”。
2019年,通村公路開工建設。工程曆盡艱辛,為(wei) 了將重型工程機械運到那裏,施工單位甚至動用了米-26重型運輸直升機。這段從(cong) 懸崖峭壁上“雕琢”出來的公路隻有3.8公裏長,花了整整一年時間。
吉列子日要為(wei) 公路的修建協調各種大小事務,這讓他感受到了“繡花”的滋味兒(er) :公路占了村民的地兒(er) ,他要和村民溝通。爆破產(chan) 生的石子砸到了民房,他要向村民解釋,還要給他們(men) 安排安全的臨(lin) 時住處。
路還沒修好,吉列子日就開始琢磨發展的問題了。他發動5戶村民,整合了50畝(mu) 山地開始種臍橙。為(wei) 解決(jue) 缺水的問題,他甚至想了一個(ge) 辦法:把村裏的生活廢水收集起來,做了一套滴灌係統。
在“繡花”的,還有身為(wei) 企業(ye) 家的耿福能。他出生在涼山,也把很多事業(ye) 的板塊落子在涼山。從(cong) 1996年開始,他就帶領企業(ye) 在涼山州布拖縣推廣種植中藥材附子。
20多年來,耿福能率領技術團隊精心探索,為(wei) 布拖老百姓總結出了一套高效、優(you) 質的種植方法。
過去當地農(nong) 民每年都是9月份采挖,11月播種,種子堆放兩(liang) 個(ge) 多月,儲(chu) 存保管不善的,經常出現發黴腐爛問題,損失嚴(yan) 重。
耿福能的技術團隊在500畝(mu) 產(chan) 業(ye) 園區進行耕作改革實驗,總結出了一套新的種植方法:一邊采挖附子,一邊整理土地,附子挖出土、選好種子後,馬上栽種下地。
這種方法既提高了勞動生產(chan) 率,又避免了長期堆放發黴腐爛的問題,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產(chan) 量。這個(ge) 方法向當地老百姓傳(chuan) 授和培訓後,受到了廣泛歡迎。
現在的一切來之不易
如今,他們(men) 所下的“繡花”功夫正在見效。
2023年,耿福能所在企業(ye) 帶動涼山州8個(ge) 縣種植附子、木香、川續斷等中藥材33600畝(mu) ,全年收購附子等中藥材3000多噸,支付收購款8000多萬(wan) 元,帶動2.6萬(wan) 戶13萬(wan) 多農(nong) 民穩定增收致富。
整個(ge) 涼山州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根據涼山州政府2024年的工作報告,涼山州多個(ge) 經濟社會(hui) 發展指標位居四川省前列。數據顯示,涼山州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可比口徑分別增長5.2%、7.1%。
全國人大代表、涼山州州長阿石拉比說,我們(men) 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wei) ,在高質量發展中增進民生福祉,群眾(zhong) 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大涼山的變化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遠處看,近處看,家裏看,過去印象中的貧困樣子完全沒有了。”耿福能說。
作為(wei) 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連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耿福能表示,怎樣鞏固大涼山的脫貧攻堅成果,是他當選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後重點關(guan) 注的話題,“這5年我都會(hui) 關(guan) 注這個(ge) ”。
耿福能經常往涼山跑,了解老百姓的生產(chan) 生活狀況。他說:“常常進大山、走鄉(xiang) 下、聽老百姓的真實聲音,才能知道路子走得對不對,建議提得好不好。”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前夕,耿福能到涼山多地調研,和村民麵對麵談鄉(xiang) 村振興(xing) 。他注意到,一些地方引進新農(nong) 業(ye) 人員,采用新模式新技術,實現了新的產(chan) 業(ye) 升級。
幾個(ge) 從(cong) 農(nong) 業(ye) 大學畢業(ye) 的年輕人組團在涼山搞藍莓種植,他們(men) 從(cong) 源頭的種質開始研究,到種植階段水的用量、土壤的配置等,進行精細化把控。這種做法給了這位資深企業(ye) 家很大啟發。
他在準備一份建議——培育“三農(nong) ”新質生產(chan) 力,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他希望在大涼山探索加大“三農(nong) ”新質生產(chan) 力培育,培育新技術、新模式,使用優(you) 質和新型生產(chan) 要素,以“數智化”催生大涼山未來新產(chan) 業(ye) 。
在阿布洛哈村,吉列子日也在以更精細的辦法推進“懸崖村”的振興(xing) 。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他們(men) 從(cong) 6公裏外的一處水源引水,來解決(jue) 種養(yang) 殖業(ye) 的用水問題。有了水源,臍橙種植麵積擴大了319畝(mu) 。
在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一個(ge) 師生團隊的幫助下,阿布洛哈村製訂了2022年至2035年的發展規劃。按照這個(ge) 規劃,阿布洛哈村將因地製宜發展民宿、星空營地、彝家市集等業(ye) 態,走文旅和康養(yang) 之道。
吉列子日還有一個(ge) 新的想法,保留幾處老房子,改造成文化體(ti) 驗基地,供遊客和村裏的孩子們(men) 了解和體(ti) 驗過去的生活,希望大家記住:現在的一切來之不易。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