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瓷都”代表建言“瓷燒千年”
中新社北京3月4日電 題:“瓷都”代表建言“瓷燒千年”
中新社記者 吳鵬泉
“千年瓷都”景德鎮如何更好實現傳(chuan) 承創新,來自江西的全國人大代表對此格外關(guan) 心。今年兩(liang) 會(hui) ,著眼“瓷燒千年”,他們(men) 積極建言。
景德鎮陶瓷,“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背後有著傳(chuan) 承千百年的“72道工序”。
在當地製瓷行業(ye) 從(cong) 業(ye) 50餘(yu) 年的全國人大代表、景德鎮陶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於(yu) 集華,自豪於(yu) 這份手藝,卻也為(wei) 知識產(chan) 權侵權現象多發而犯愁。
“對涉陶瓷知識產(chan) 權的司法保護,各法院的裁判尺度尚未形成統一標準”,他說,應進一步發揮景德鎮知識產(chan) 權法庭的作用,將主要產(chan) 瓷區的涉陶瓷技術類知識產(chan) 權案件統一劃歸其管轄。
技術要繼承,也要發揚。全國人大代表、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劉文斌尤為(wei) 關(guan) 注“先進陶瓷”領域進展。
“先進陶瓷”采用高純度、超細人工合成或精選的無機化合物等原料,具有精確的化學組成、精密的製造加工技術和結構設計等特點。2023年,景德鎮舉(ju) 行陶瓷博覽會(hui) ,陶瓷防彈衣、陶瓷軸承、陶瓷天線罩等展品甫一亮相便廣受關(guan) 注。
劉文斌認為(wei) ,後續既要加強“先進陶瓷”關(guan) 鍵技術的研發,也要搭建產(chan) 學研平台培養(yang) 人才,還要優(you) 化研發製作產(chan) 業(ye) 鏈,推動陶瓷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實現“傳(chuan) 統陶瓷、先進陶瓷雙支點雙頻共振”。
他還建議搭建陶瓷工業(ye) 互聯網交易平台,建設國家陶瓷版權交易中心,打造“陶瓷科技城鎮”。
景德鎮不僅(jin) 是“陶瓷工業(ye) 重鎮”,還是“文化創意之都”。當地逐步探索出一條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的實踐之路。
全國人大代表、景德鎮陶瓷大學國際學院院長張婧婧對此頗有感觸。“景德鎮申遺主題曆經多次變化”,她說,從(cong) 最初的多個(ge) 申遺要素點到如今的“全域申遺”,此舉(ju) 旨在極大規範促進全市文物保護工作,充分“活化”當地文化遺產(chan) 。
“建設景德鎮文物保護專(zhuan) 區”“開展建設古瓷片交易中心”“複燒曆史窯口”“建設當代陶瓷藝術版權交易中心”……張婧婧今年帶來相關(guan) 建議,希望乘上“全域申遺”的東(dong) 風,深化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chuan) 承創新試驗區建設。
作為(wei) 中國國務院批複設立的首個(ge) 文化旅遊類試驗區,景德鎮承擔著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台、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使命任務。
“陶瓷文化既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一個(ge) 標誌性符號,也是文化自信的根脈支撐。”全國人大代表、景德鎮學院海上絲(si) 綢之路研究院院長王安維說。
“千年瓷都”,亦是“世界瓷都”。2017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陶瓷文化:保護與(yu) 創新”教席落戶景德鎮學院。王安維表示,通過這一媒介,他們(men) 更好地“用china(瓷器)講好China(中國)故事”,促進陶瓷文化領域的國際合作。
麵向未來,王安維呼籲統籌資源、形成合力,加強該教席在對外文化交流、文化傳(chuan) 承、人才培養(yang) 、學術研究等方麵發揮作用。劉文斌建議抓住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曆史性機遇,打造國際陶瓷文化交流交易中心。(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