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 | “深刻理解‘兩個確立’的曆史必然性”——訪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原主任 陳理
編者按:黨(dang) 的二十大明確指出,“‘兩(liang) 個(ge) 確立’是黨(dang) 在新時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的決(jue) 定性因素”,並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上把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推向前進,最緊要的是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圍繞如何深刻理解“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曆史必然性,我們(men) 專(zhuan) 訪了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dang) 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hui) 原主任陳理。
求是網記者:
在馬克思主義(yi) 基本理論尤其是馬克思主義(yi) 建黨(dang) 學說中,蘊含著維護黨(dang) 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重要思想內(nei) 容。請您圍繞這些內(nei) 容談談“兩(liang) 個(ge) 確立”的理論淵源。
陳理委員:
“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著深刻的理論淵源。我們(men) 從(cong) 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中,可以深切感受到這一點。比如,1872年1月,恩格斯在總結巴黎公社失敗教訓時強調,“巴黎公社遭到滅亡,就是由於(yu) 缺乏集中和權威”,並進一步指出,“如果有人對我說,權威和集中是兩(liang) 種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當加以詛咒的東(dong) 西,那麽(me) 我就認為(wei) ,說這種話的人,要麽(me) 不知道什麽(me) 叫革命,要麽(me) 隻不過是口頭革命派”。
關(guan) 於(yu) 維護“集中和權威”,馬克思恩格斯還有很多生動而深刻的論述。比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以現代生產(chan) 為(wei) 例:“凡是有許多個(ge) 人進行協作的勞動,過程的聯係和統一都必然要表現在一個(ge) 指揮的意誌上,表現在各種與(yu) 局部勞動無關(guan) 而與(yu) 工場全部活動有關(guan) 的職能上,就像一個(ge) 樂(le) 隊要有一個(ge) 指揮一樣。”恩格斯在《論權威》中以航海為(wei) 例:“能最清楚地說明需要權威,而且是需要專(zhuan) 斷的權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裏,在危急關(guan) 頭,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絕對服從(cong) 一個(ge) 人的意誌。”這些論述,有益於(yu) 我們(men) 深刻認識“兩(liang) 個(ge) 確立”的必然性。
求是網記者:
“兩(liang) 個(ge) 確立”是從(cong) 黨(dang) 百年奮鬥中得出的必然結論。請您結合我們(men) 黨(dang) 的百年奮鬥曆程,談談如何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曆史必然性?
陳理委員:
回顧黨(dang) 的曆史可以看到,加強黨(dang) 的集中統一領導,維護黨(dang) 的領導核心,保持全黨(dang) 思想上的統一、政治上的團結、行動上的一致,始終是我們(men) 黨(dang) 堅持的一個(ge) 重大政治原則和顯著優(you) 勢,是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不斷發展壯大的關(guan) 鍵所在。
舉(ju) 一個(ge) 典型的例子。遵義(yi) 會(hui) 議前,我們(men) 黨(dang) 之所以屢遭失敗,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yu) ,我們(men) 黨(dang) 在幼年時期還不成熟,還沒有形成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特別是沒有形成一個(ge) 成熟的黨(dang) 中央,沒有形成全黨(dang) 的團結統一。遵義(yi) 會(hui) 議後,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遵義(yi) 會(hui) 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dong) 同誌在黨(dang) 中央和紅軍(jun) 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yi) 正確路線在黨(dang) 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ti) ,開啟了黨(dang) 獨立自主解決(jue) 中國革命實際問題新階段,在最危急關(guan) 頭挽救了黨(dang) 、挽救了紅軍(jun) 、挽救了中國革命,並且在這以後使黨(dang) 能夠戰勝張國燾的分裂主義(yi) ,勝利完成長征,打開中國革命新局麵。這在黨(dang) 的曆史上是一個(ge) 生死攸關(guan) 的轉折點。
思想統一是政治統一、行動統一的基礎。1945年,我們(men) 黨(dang) 製定《關(guan) 於(yu) 若幹曆史問題的決(jue) 議》,總結了建黨(dang) 以後特別是六屆四中全會(hui) 至遵義(yi) 會(hui) 議前這一段黨(dang) 的曆史及其基本經驗教訓,剖析了錯誤路線的嚴(yan) 重危害,高度評價(jia) 了毛澤東(dong) 同誌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yi) 之箭去射中國革命之的對於(yu) 解決(jue) 中國革命問題的傑出貢獻,使全黨(dang) 對中國民主革命基本問題的認識達到在馬克思列寧主義(yi) 基礎上的一致,有力促進了中國革命事業(ye) 發展。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dong) 同誌總結指出:“我們(men) 黨(dang) 走過二十八年了,大家知道,不是和平地走過的,而是在困難的環境中走過的,我們(men) 要和國內(nei) 外黨(dang) 內(nei) 外的敵人作戰。謝謝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斯大林,他們(men) 給了我們(men) 以武器。這武器不是機關(guan) 槍,而是馬克思列寧主義(yi) 。”可以說,深刻認識了黨(dang) 的曆史,就深刻認識了“兩(liang) 個(ge) 確立”是曆史的選擇、曆史的必然。
求是網記者:
“兩(liang) 個(ge) 確立”是我們(men) 黨(dang) 在新時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的決(jue) 定性因素。請您從(cong) 新時代曆史性成就和曆史性變革角度,談談如何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曆史必然性?
陳理委員: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麵對外部環境深刻複雜變化帶來的許多新的風險挑戰,麵對國內(nei) 改革發展穩定不少長期沒有解決(jue) 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以及新出現的一些矛盾和問題,麵對黨(dang) 治國理政的種種重大考驗,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以偉(wei) 大的曆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貫徹黨(dang) 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攬偉(wei) 大鬥爭(zheng) 、偉(wei) 大工程、偉(wei) 大事業(ye) 、偉(wei) 大夢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出台一係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係列重大舉(ju) 措,推進一係列重大工作,戰勝一係列重大風險挑戰,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jue) 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guan) 長遠的大事要事,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正是在這樣的時代呼喚、曆史選擇、人民期盼和實踐鍛造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當之無愧地成為(wei) 黨(dang) 中央的核心、全黨(dang) 的核心。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發展要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深刻總結並充分運用黨(dang) 成立以來的曆史經驗,從(cong) 新的實際出發,對關(guan) 係新時代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就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麽(me) 樣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什麽(me) 樣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麽(me) 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係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we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創立發揮了決(jue) 定性作用、作出了決(jue) 定性貢獻。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關(guan) 鍵在黨(dang)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新征程上,要進一步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更加自覺地維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黨(dang) 中央的核心、全黨(dang) 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覺地維護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全麵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堅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記者:許華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