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兩會大家談】要消除“科技與狠活”的偏見,預製菜應更規範透明

發布時間:2024-03-06 17:23: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守一

  近年來,中國預製菜產(chan) 業(ye) 飛速發展引發各方關(guan) 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有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建立預製菜使用提前告知製度,通過法律明確使用預製菜的商家應盡告知義(yi) 務。

  如今,預製菜早已經成為(wei) 餐飲行業(ye) 繞不過去的問題。消費者不管是點外賣還是堂食,遇到口味不佳的菜品時,心裏都難免嘀咕:這是不是預製菜?這種狐疑不定,有兩(liang) 方麵的原因:第一是對預製菜的定義(yi) ,現在還缺乏普遍共識;第二是餐飲行業(ye) 在預製菜方麵的透明度,做得還遠遠不夠。

  具體(ti) 展開來說,雖然預製菜已經是個(ge) 耳熟能詳的詞,但到底什麽(me) 屬於(yu) 預製菜,不要說消費者,就是業(ye) 內(nei) 人士恐怕也有爭(zheng) 議。不久前,“老幹媽、奶粉都是預製菜”的話題,還在網上引起過廣泛爭(zheng) 議。因為(wei) 標準不清晰,所以公眾(zhong) 對預製菜的討論往往就會(hui) 失焦,不少人把預製菜當成是“科技與(yu) 狠活”的代名詞,到了談預製菜色變的地步。但在很多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預製菜隻要嚴(yan) 格按照安全標準烹調,這種半成品或者成品的菜肴,其實不會(hui) 存在安全或者添加劑的問題,當然在口感和營養(yang) 方麵,和現做現吃會(hui) 存在區別。

  要解決(jue) 這種認知差異,靠科普或者講道理,顯然遠遠不夠。觀念的改變,需要通過明確的行業(ye) 標準和執行層麵的規範。如人大代表所建議的,圍繞預製菜原材料選擇、生產(chan) 、加工、包裝、運輸、存儲(chu) 、質量檢測的全過程建立統一國家標準、行業(ye) 標準,尤其是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進行嚴(yan) 格限製,等於(yu) 是給預製菜下了一個(ge) 明晰的定義(yi) 。隻要確保按這個(ge) 標準生產(chan) 的預製菜是安全健康的,長此以往,社會(hui) 對預製菜的偏見,可能就會(hui) 大大消解。

  再說透明度的問題。現在人們(men) 去餐館吃飯,很少有商家會(hui) 明確告知,哪些菜品是屬於(yu) 預製菜。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下我們(men) 在餐館吃到的很多菜,都可歸入預製菜的範疇。這是由行業(ye) 趨勢、餐館成本等各種現實因素決(jue) 定的。餐館明明普遍在用預製菜卻不提前告知,哪怕菜品本身是健康安全的,這種遮掩也會(hui) 增加消費者的疑慮。這種不透明,對餐館來說也是巨大隱患,一旦有使用預製菜的證據曝光,對餐館的品牌和運營就會(hui) 造成巨大衝(chong) 擊。

  所以,強製要求餐館提前告知預製菜使用情況,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其實不光是為(wei) 消費者考慮,也是對餐館的長遠健康發展打下基礎。預製菜本身不是洪水猛獸(shou) ,隻是一種菜品的製作方式。那些人們(men) 普遍擔心的營養(yang) 問題、添加劑問題,其實在現做現吃的餐品中也可能存在。說到底,安全問題和安全標準有關(guan) ,和餐品的製作方式沒有必然關(guan) 聯。但作為(wei) 一定程度上的“新生事物”,隻有及時順應現實發展趨勢,完善其相關(guan) 的各種製度規範,才能讓行業(ye) 走在光明的道路上。(守一)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