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國兩會特別策劃 | 新質生產力 躍動看中國
【編者按】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需要新的生產(chan) 力理論來指導。
2023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提到“新質生產(chan) 力”。
2024年1月3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今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如何向新質生產(chan) 力要經濟發展新動能,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極目新聞聯動南方都市報、封麵新聞、上遊新聞、潮新聞、現代快報、貴州都市報、江南都市報等八地主流媒體(ti) ,聚焦全國各地加快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循“新”出發,向“質”而行的高質量發展舉(ju) 措。
【湖北】
世界光穀攀“高”向“新”
“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022年6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武漢華工科技公司考察,擲地有聲的話語讓華工激光精密係統事業(ye) 群總經理助理劉亞(ya) 菲記憶猶新。
2023年7月,該公司製造出我國首台核心部件100%國產(chan) 化的高端晶圓激光切割設備。新年伊始,華工激光成功與(yu) 國內(nei) 知名龍頭企業(ye) 在半導體(ti) 激光加工製程領域達成合作,憑借最新的載板成品缺陷激光標識設備拿下千萬(wan) 級批量訂單。
光穀聚“光”成穀,攀“高”向“新”:5座國家大科學裝置落子,居全國高新區第三;6家湖北實驗室集聚;低溫多晶矽中小尺寸顯示麵板全球市占率24%;70個(ge) 一類新藥進入臨(lin) 床;全球首個(ge) 人體(ti) 肺部氣體(ti) 多核磁共振成像係統、全球首個(ge) 千億(yi) 參數全模態大模型“紫東(dong) 太初2.0”等一批關(guan) 鍵核心技術和產(chan) 品領跑全球……
“作為(wei) 光電子行業(ye) 的國家隊,華工科技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戰略,通過機製變革促進產(chan) 品創新、技術創新,通過創新生態培育、人才隊伍建設、創新平台打造等多方麵入手,持續打造新質生產(chan) 力。”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表示。
【廣東(dong) 】
中小企業(ye) 能辦大事
“中小企業(ye) 能辦大事!”2018年10月24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肯定他們(men) 在自主創新方麵取得的成就。
近年來,圍繞打造“中小企業(ye) 能辦大事”創新示範區,廣州開發區創新政策、務實服務,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激勵廣大中小企業(ye) 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參與(yu)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當地中小企業(ye) 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穩。
全國政協委員唐冬生表示,新型工業(ye) 化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一種重要途徑,以新型工業(ye) 化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可通過技改和數字化進行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提前謀劃、精準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
【四川】
算力托起四川“智造”底座
走進四川天府新區科學城興(xing) 隆湖畔,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坐落於(yu) 此,“最強大腦”以最高運算速度達10億(yi) 億(yi) 次/秒的超級計算機正在晝夜“轉動”。2023年7月,成都超算中心獲科技部批複籌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算力開放創新平台,為(wei) 西部地區高校、科研機構、國家級研發平台的基礎研究提供算力支撐。
2024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以超算中心為(wei) 代表,成都聚焦前沿生物、先進能源、未來交通、數字智能、泛在網絡、新型材料六大領域,前瞻培育未來產(chan) 業(ye) 。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表示,要帶頭推進全產(chan) 業(ye) 鏈綠色生產(chan) ,助力四川打造全球新能源裝備綠色生產(chan) 新高地。帶頭“走出去”,讓“四川造 ”更大規模、更高層次地走向世界。
【重慶】
壯大“33618”現代製造業(ye) 集群
龍年伊始,重慶長安汽車兩(liang) 江工廠二廠區的總裝車間一片火熱。車體(ti) 在空中“飛”、零部件在地上“跑”、無人小車不停穿梭……當前,重慶正錨定建設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ye) 中心目標任務,堅持“製造強市”戰略,深入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加速建設“33618”現代製造業(ye) 集群體(ti) 係。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微納製造與(yu) 係統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飛建議,鼓勵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建立基礎研究實驗室和基金,對這些科技企業(ye) 給予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優(you) 惠政策,降低企業(ye) 成本,提高其投入基礎研究的積極性。
【浙江】
激活曆史經典產(chan) 業(ye) 引領新國潮
誰也沒料到,來自浙江的萬(wan) 事利集團,在中國傳(chuan) 統絲(si) 綢之路上一幹就是48年,而且將古老的絲(si) 綢做到了極致。通過“傳(chuan) 統絲(si) 綢+人工智能+文化創意+高科技”的模式,萬(wan) 事利實現絲(si) 綢產(chan) 業(ye) 的跨越式發展。2016年G20杭州峰會(hui) 是萬(wan) 事利絲(si) 綢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轉折,萬(wan) 事利為(wei) 峰會(hui) 設計了8360款文創精品,受到世界矚目。2022年杭州亞(ya) 運會(hui) ,超8000位來自世界的媒體(ti) 記者和運動員體(ti) 驗了萬(wan) 事利AI定製;超200位亞(ya) 運冠軍(jun) 拿到了萬(wan) 事利“冠軍(jun) 時刻”定製絲(si) 巾;超過40萬(wan) 件萬(wan) 事利亞(ya) 運主題絲(si) 綢產(chan) 品從(cong) 杭州走向世界,品牌曝光超過20億(yi) 。
全國人大代表、萬(wan) 事利集團董事長屠紅燕建議,麵對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必須搶抓人工智能等新質生產(chan) 力,加大對高新技術研發的投入,特別是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中尋找創新與(yu) 突破的機會(hui) 。萬(wan) 事利的發展實踐證明,通過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的深度融合,不僅(jin) 能夠提升企業(ye) 自身的競爭(zheng) 力,也能為(wei) 曆史經典產(chan) 業(ye) 注入更多活力。
【江蘇】
蘇州奮力打造全球領先的“智造之城”
前不久,蘇州華興(xing) 源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傳(chuan) 來喜訊:公司成功研發出新一代高低溫環境測試分選設備,大大提升了新能源汽車芯片測試分選效率。
當前,蘇州正加快構建“1030”產(chan) 業(ye) 體(ti) 係,3年力爭(zheng) 形成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新能源4個(ge) 萬(wan) 億(yi) 級主導產(chan) 業(ye) ,規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達5萬(wan) 億(yi) 元,推動GDP邁上3萬(wan) 億(yi) 元台階。到2035年,蘇州將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競爭(zheng) 力的現代工業(ye) 體(ti) 係,奮力打造全球具有領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工業(ye) 軟件是工業(ye) 發展的基石之一。全國政協委員、蘇州市副市長張橋建議,應加強頂層設計,明確國產(chan) 工業(ye) 軟件發展的目標、路線圖和時間表;針對性攻克國產(chan) 工業(ye) 軟件在技術、生態等層麵的痛點難點,加強上下遊企業(ye) 合作,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龍頭企業(ye) 。
【貴州】
“數智”貴州乘“雲(yun) ”而上
3月1日,在貴陽市花溪區孟關(guan) 汽配城一家店鋪裏,汽車零配件銷售員打開“億(yi) 象汽配城APP”,一分鍾輕鬆完成報價(jia) 、交易、發貨等操作。這一APP由億(yi) 象公司依托大數據研發。
順“數”而為(wei) ,乘“雲(yun) ”而上。近年來,貴州大力推進“東(dong) 數西算”工程,數據中心集群不斷擴大,數字經濟已經成為(wei) 推動貴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搶抓人工智能風口機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是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局長景亞(ya) 萍此次的提案之一,她認為(wei)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要深度轉型升級,必須要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她建議:一要發揮東(dong) 部人才和產(chan) 業(ye) 優(you) 勢,二要發揮西部資源優(you) 勢和數據算力優(you) 勢,三要保障數據安全,四要加大場景開放,各地根據優(you) 勢開放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賦能千行百業(ye) 。
【江西】
企業(ye) 的創新密碼“45154”
近日,記者走進昌河飛機工業(ye) (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wei) 戰略支撐,形成以“4維創新願景、5大核心專(zhuan) 業(ye) 能力、1套創新活動流程、5個(ge) 創新平台場景、4大創新保障”為(wei) 主體(ti) 的“45154”科技創新管理體(ti) 係,也是該公司的創新密碼。
以昌飛公司為(wei) 代表,近年來,江西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chan) 業(ye) 升級,實施科技興(xing) 贛六大行動。2024年,江西加快推動依靠創新驅動的內(nei) 涵型增長,將新增省級工程研究中心40家左右、企業(ye) 技術中心100家以上,力爭(zheng) 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突破4000家。
全國人大代表、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衝(chong) 壓廠三車間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模具鉗工首席技師劉輝認為(wei) ,科技正為(wei) 包括江鈴汽車在內(nei) 的千行百業(ye) 賦能,成為(wei) 企業(ye) 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其建議,加強科技創新政策的協調和整合,為(wei) 科技創新提供更好的政策環境和支持。加強科技創新合作機製的建設,促進產(chan) 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的共享和傳(chuan) 播,實現科技創新的良性循環和持續發展。
策劃:江萌
執行策劃:陳淩墨 蘇爭(zheng)
統籌:黃忠
采寫(xie) :極目新聞記者黃忠 龐正 趙貝 劉中燦
南都記者 向雪妮 餘(yu) 毅菁
封麵新聞記者 楊霽月 朱珠 李佳雨
上遊新聞記者 嚴(yan) 薇 譚旭
潮新聞記者 劉棟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徐曉安 徐蘇寧
貴州都市報記者 楊凱 邱淩峰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ti) 記者 金路遙 餘(yu) 文斌
海報製作:程韞晗 商羽琳
編輯:肖苔
審核:魏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