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微短劇多出精品才走得遠

發布時間:2024-03-07 15:05:00來源: 光明網

  作者:簡 複

  在短視頻巨大流量帶來的紅利中產(chan) 生並火熱起來,微短劇已成為(wei) 文娛市場不容忽視的新力量,據相關(guan) 數據,2023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達373.9億(yi) 元。但微短劇市場一定程度上存在追求快錢、野蠻生長的現象,帶來的結果是套路的味道太重、噱頭太多、內(nei) 容太少。

  如一位從(cong) 業(ye) 多年的編劇所說,大部分短劇都是霸總、贅婿、穿越、戰神之類的題材,通過反轉與(yu) 衝(chong) 突的劇情,牽動觀眾(zhong) 的情緒,從(cong) 而實現付費觀看的目的。千篇一律的劇情雖然是槽點,但也是吸引眾(zhong) 多網友觀看的原因,有些劇情雖然狗血,但一般都跌宕起伏,足夠吸引人。

  為(wei) 了追求噱頭、製造賣點,有些劇情在製作的過程中有可能會(hui) 突破底線,摻雜一些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調低下、審美惡俗、三觀不正的內(nei) 容。為(wei) 此,相關(guan) 部門正在持續加大治理工作力度,加快製定網絡微短劇創作生產(chan) 與(yu) 內(nei) 容審核規則,在建立“黑名單”、推流統計機製等多個(ge) 方麵加大管理力度、細化管理舉(ju) 措。

  眼下的短視頻市場,既靠噱頭也靠投流,主要是靠短視頻平台用戶的購買(mai) 來支撐,相關(guan) 製作公司一般都是根據短視頻平台用戶的購買(mai) 情況決(jue) 定是否跟進投流。如果隻是盯著用戶購買(mai) 數量,而不注重內(nei) 容生產(chan) ,從(cong) 長遠來看,是不利於(yu) 相關(guan) 製作公司的持續發展的。第一,觀眾(zhong) 雖然容易被套路化、能產(chan) 生感官刺激的東(dong) 西所吸引,但他們(men) 同樣期待好的、耐看的內(nei) 容,也願意為(wei) 這樣的內(nei) 容買(mai) 單。第二,專(zhuan) 業(ye) 媒體(ti) 等機構也在紛紛入場,期望通過這種喜聞樂(le) 見的傳(chuan) 播方式,探索新模式、生產(chan) 新內(nei) 容,為(wei) 微短劇注入更多正能量。第三,隨著微短劇內(nei) 容的豐(feng) 富和多樣化,短視頻平台的引流模式也勢必會(hui) 有所調整。所以推動微短劇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就要重視內(nei) 容生產(chan) ,多出精品才能真正擁有未來。

  目前,優(you) 質微短劇作品已經開始湧現,如以傳(chuan) 統文化、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奮鬥、非遺美食等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逃出大英博物館》《二十九》《我是名角兒(er) 》《我的歸途有風》等。以《逃出大英博物館》為(wei) 例,該劇以擬人化的方式講述“國寶回家”的故事,以及這幾百年間中國和世界的種種變化。這部短劇不僅(jin) 衝(chong) 上社交平台熱搜,更是引領了“國寶擬人”的相關(guan) 二創內(nei) 容。許多博主與(yu) 網友競相以“國寶”為(wei) 主題進行創作,為(wei) 地方文旅提供了不少新思路。再如《我的歸途有風》也是一部文旅劇,講述在一線城市打拚多年的高級白領許有風,為(wei) 幫已故的職場“宿敵”實現遺願,回到樂(le) 山老家,並與(yu) 青梅竹馬的百年川菜店老板謝歸途化敵為(wei) 友,把一道道非遺美食推向世界的故事。

  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還開展了“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提出2024年要創作播出100部“跟著微短劇去旅行”主題優(you) 秀微短劇,推動一批實體(ti) 取景地隨著微短劇的熱播而“出圈”,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微短劇+文旅”融合促進消費的新模式,營造跟著微短劇去全國各地“打卡”的新風尚。

  因為(wei) 還有市場,所以現有的網絡微短劇內(nei) 容製作模式、商業(ye) 模式還會(hui) 持續,內(nei) 容、運營中的一些亂(luan) 象也可能會(hui) 不時出現。但如果流量品不能成為(wei) 精品,一味追逐流量就注定走不遠。在生產(chan) 精品的過程中,微短劇創作者需要創作更多不同類型的作品,以滿足短視頻平台用戶對更高質量、更多品類的需求;製作公司需要克服自身短板與(yu) 不足,多在內(nei) 容生產(chan) 上做文章,形成良好的、積極向上的行業(ye) 生態;多方需要共同努力,讓微短劇既可以遵循文藝審美規律,又可以持續吸引用戶,還可以將互聯網大流量轉化為(wei) 正能量,推進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傳(chuan) 播力。相信隨著行業(ye) 生態治理的持續加碼、產(chan) 業(ye) 協作的持續加強、正能量作品的持續引導及精品化創作的持續加速,微短劇市場隻追求噱頭、隻講套路的現象應該會(hui) 不斷改觀,推動微短劇從(cong) 流量爆款向精品力作轉型升級。(簡複)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