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陶智委員:建議高校支持學生“多學科”培養、進階式參與研究

發布時間:2024-03-07 16:0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雲(yun) 秦珍子 楊傑 劉昶榮 楊月)在今天上午舉(ju) 行的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hui) 議第二次全體(ti) 會(hui) 議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陶智代表無黨(dang) 派人士發言。

  他說,近年來,我國科技人才規模快速增長,2022年研發人員全時當量(指研發人員按實際從(cong) 事研發活動的時間所計算出的工作量)達635.4萬(wan) 人年,居世界首位。但在整體(ti) 質量和結構上還存在一些短板。例如,頂尖科技人才數量仍有差距,科技人才結構還需優(you) 化。陶智舉(ju) 例說,我國STEM專(zhuan) 業(ye) (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博士畢業(ye) 生占比不足70%,從(cong) 事基礎研究的研發人員全時當量僅(jin) 占8.2%。

  為(wei) 此,他提出三個(ge) 方麵的建議:鼓勵探索基礎學科長周期貫通培養(yang) 模式、試點探索項目製學科交叉培養(yang) 模式、建立進階式科教融合培養(yang) 體(ti) 係。

  陶智提到,當前已進入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大科學”時代。21世紀以來,諾貝爾獎中具有跨學科研究特征的比例超過40%,特別是諾貝爾化學獎,近2/3具有跨學科特征。“2020年1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教育部正式將‘交叉學科’設置為(wei) 我國第14個(ge) 學科門類。”陶智說,具有學科交叉背景的複合型人才,將成為(wei) 引領未來科技發展的主力軍(jun) 。他建議,在高校試點設立集成多個(ge) 學科的特色培養(yang) 項目,以關(guan) 鍵科學問題和重大項目為(wei) 牽引,對課程、師資、平台等資源進行整合重組,支持學生“多學科”培養(yang) 、“多指標”評價(jia) 。

  他還建議,鼓勵高校建立進階式科教融合育人體(ti) 係。針對低年級學生,開設探索類課程,讓學生在實驗室參與(yu) “微課題”,激發研究誌趣。針對高年級學生,可設置源自實際問題的高階挑戰項目,引導學生選定研究方向,為(wei) 開展持續攻關(guan) 打好基礎。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