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評:中國經濟破浪前行的力量和底氣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題:中國經濟破浪前行的力量和底氣
新華社記者郭鑫、劉斐、魏夢佳
正在北京舉(ju) 行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中國經濟再次成為(wei) 眾(zhong) 所矚目的話題。麵對異常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國展現出繼續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完成好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目標的力量和底氣。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將2024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預期目標定在5%左右。這與(yu) 去年製定的增長目標持平。分析人士指出,這體(ti) 現了國家在政策預期管理端保持穩定性、一致性和持續性,是對於(yu) 中國未來發展從(cong) “有信心”到“有把握”的基本判斷,釋放出對於(yu) 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更為(wei) 積極的預期信號。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周黎安表示,5%左右的增長目標是綜合考慮了國內(nei) 外形勢和各方麵因素,兼顧了需要和可能,符合大家的預期。
“雖然挑戰不少,但是有利條件強於(yu) 不利因素,中央已經有一係列有針對性的政策組合,所以我對實現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是充滿信心的。”周黎安說。
在全球經濟複蘇乏力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依然穩健。2023年,中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超過126萬(wan) 億(yi) 元,增長5.2%,圓滿完成全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超過30%,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院長莊毓敏認為(wei) ,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能夠保持在一個(ge) 合理區間,同時具有可持續性,保持可持續的穩定增長,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們(men) 為(wei) 了保持經濟穩增長,實施了一攬子政策措施,比如從(cong) 財政政策來看,減稅、降費、增發國債(zhai) 以及地方政府債(zhai) 等。”莊毓敏說,近年來,為(wei) 了提高宏觀政策效果,還開展了宏觀經濟政策協同性和一致性的評估,保證各項政策能協同精準和有效。
2024年開年以來,中國經濟表現出穩的力量,大江南北、各行各業(ye) 高質量發展亮點頻現,為(wei) 完成全年目標奠定了紮實基礎。春節假期,中國有4.74億(yi) 人次國內(nei) 旅遊出遊、22.93億(yi) 人次跨區域流動;國內(nei) 遊客出遊總花費6326.87億(yi) 元,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7.7%;春節檔電影票房超80億(yi) 元,打破曆史紀錄。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韓保江說,這說明中國人有強烈濃鬱的親(qin) 情、友情、鄉(xiang) 愁,以及詩和遠方,更顯示了中國經濟的勃勃生機和強大能量。
盡管西方所謂“脫鉤斷鏈”的雜音不絕於(yu) 耳,但有識之士看到,中國經濟給世界帶來的機遇仍在不斷放大。中國歐盟商會(hui) 不久前的調查顯示,59%的受訪企業(ye) 將中國視為(wei) 三大主要投資目的地之一;中國德國商會(hui) 發布的2023/24年度商業(ye) 信心調查報告顯示,91%的受訪德國企業(ye) 表示將繼續紮根中國市場,超過半數的受訪德企計劃未來兩(liang) 年內(nei) 增加對華投資。
去年以來,中國出台一係列政策舉(ju) 措來大力吸引和利用外資,提振外資在華發展信心,包括“穩外資24條”;全麵取消製造業(ye) 領域外資準入限製措施;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ye) 市場準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認真解決(jue) 數據跨境流動、平等參與(yu) 政府采購等問題;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打造“投資中國”品牌。這給眾(zhong) 多外資企業(ye) 吃下“定心丸”。
在中國製造業(ye) 重鎮安徽合肥,大眾(zhong) 安徽新能源汽車項目的順利推進,是外資企業(ye) 在華發展的一個(ge) 縮影。“我們(men) 在合肥投資75億(yi) 元人民幣建立了大眾(zhong) 汽車集團(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將在合肥打造首個(ge) 專(zhuan) 屬中國市場的電動汽車平台。”大眾(zhong) 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葛皖鏑說。
短短兩(liang) 年半,大眾(zhong) 就在安徽建立了一個(ge) 新的新能源汽車中心,覆蓋了從(cong) 研發、生產(chan) 到銷售、服務的完整價(jia) 值鏈。
事實和數據充分證明中國市場的戰略重要性:第六屆進博會(hui) 迎來曆史上規模最大的美國參展團;首屆鏈博會(hui) 吸引了55個(ge) 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家企業(ye) 和機構參展參會(hui) ;今年1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ye) 4588家,同比增長74.4%……
國內(nei) 經濟結構的優(you) 化升級同樣是經濟回升向好的關(guan) 鍵因素。近年來,中國服務業(ye) 和消費的經濟增長主引擎作用更加凸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綠色低碳發展深入人心,共同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經濟增長的底氣還源於(yu) 其超大規模市場和消費潛力:超過14億(yi) 人口的巨大市場和超過4億(yi) 人的中等收入群體(ti) 帶來巨大商機。同時,中國以經濟政策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注重創新調控方式方法,政策空間足、回旋餘(yu) 地大。這對於(yu) 穩定市場預期十分重要。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guan) 鍵一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中國具有顯著的製度優(you) 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體(ti) 係完備的供給優(you) 勢、高素質勞動者眾(zhong) 多的人才優(you) 勢,科技創新能力在持續提升,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在加快壯大,發展內(nei) 生動力在不斷積聚,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hui) 改變。
韓保江認為(wei) ,這些優(you) 勢將釋放出更加強大的需求牽引供給和供給創造需求的雙重能力。“中國經濟前景光明毋庸置疑,但關(guan) 鍵是如何把這些優(you) 勢、潛力更充分、更好地釋放出來。”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
對此,莊毓敏表示,在貨幣政策方麵,中國保持了流動性充裕,支持了實體(ti) 經濟的增長,同時一係列的結構性政策也保證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些重大需求,如科技創新、綠色低碳、普惠發展等,得到有效供給。
“中國的政策工具還有很多,如產(chan) 業(ye) 政策、科技創新政策、區域協同發展政策等,政策空間非常大。”莊毓敏說,“因此我對國家經濟的穩增長抱有非常強的信心,也有非常好的預期。”
麵對複雜多變的國內(nei) 外環境,中國經濟有底氣、也有力量繼續破浪前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上調了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充分說明對中國經濟的潛力和韌性的認同和期待。人們(men) 有理由相信,2024年中國經濟將保持回升向好態勢,基本麵更加穩固,從(cong) 而為(wei) 全球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參與(yu) 采寫(xie) :郭晨、劉芳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