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麥家:警惕“翻拍潮”,原創精神不可丟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麥家:警惕“翻拍潮”,原創精神不可丟(diu)
中新社記者 趙曄嬌
“適當的翻拍無可厚非,若翻拍之風愈演愈烈,成為(wei) 一種現象,就要警惕、限製和規範。”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作家協會(hui) 副主席麥家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翻拍潮”在無形之中傷(shang) 害了原創,對於(yu) 文藝作品來說,原創精神不可丟(diu) 。
在影視行業(ye) ,翻拍不是新鮮詞匯,尤其是院線電影近年來翻拍率上升。與(yu) 之對應的,是高品質的翻拍作品寥寥,一些作品口碑票房雙失利,甚至在網絡上引發討論,被認為(wei) “毀經典”。
麥家關(guan) 注到翻拍這一現象。他認為(wei) ,翻拍是種文化交流,經典需要被解讀、再創造,最成功的案例莫過於(yu) 美國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將港片經典《無間道》翻拍成《無間道風雲(yun) 》,該片也幫助馬丁·斯科塞斯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麥家的作品也被不斷翻拍。此前,韓國一家電影公司找到麥家,經過數次溝通,購買(mai) 了其長篇小說《風聲》的版權。
但眼下,市場上更多的是另一種翻拍,或者可以稱之為(wei) 濫拍。
“資本一哄而上,將翻拍視為(wei) 投機取巧、牟利的手段,不考慮作品質量,這既是對原IP品牌的損害,也對影視行業(ye) 帶來負麵影響。一旦我們(men) 的行業(ye) 被這種作品充斥,肯定會(hui) 傷(shang) 害原創。”麥家說,文章合為(wei) 時而著,我們(men) 應該培育自己的優(you) 質文藝作品。
他提到了前些年流行的穿越劇與(yu) 宮鬥劇,其因隨意篡改曆史、過度戲說、紮堆泛濫被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整治規範。麥家建議,相關(guan) 部門也可以照此例,召集專(zhuan) 家研討,出台規定,防止無序翻拍。
同時,也要鼓勵原創。“每一位創作者都想寫(xie) 出自己的作品,但事實上,原創並不容易。”從(cong) 業(ye) 近40年,在世人眼中成功的作家麥家,也麵臨(lin) 創作的煩惱。
3月底,他的新作即將麵世,這是繼《人生海海》後麥家打磨5年的一部作品。新作收官時,他選擇每天閉關(guan) 創作10小時。
麥家認為(wei) ,好的作品,就是這樣拚出來的,不要什麽(me) 火就寫(xie) 什麽(me) ,而是書(shu) 寫(xie) 自己的靈感,展現獨特性。
他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曆程。1991年麥家開始寫(xie) 第一部長篇小說《解密》時,市麵上相關(guan) 類型的文學作品不多。1992年《解密》完稿後,麵臨(lin) 被不斷退稿的情況,11年間被退17次,直到2002年出版,成為(wei) 一部現象級作品,開啟影視作品的“諜戰”時代,被不斷影視化、翻拍。
“出版的小說和1992年完成的第一個(ge) 版本相比,差別不是很大。”麥家認為(wei) ,兩(liang) 者之所以有不同的結局,是因為(wei) 所處時代不同,人們(men) 的思想也不同。無論影視還是文學作品,製作周期都較長,若一味追潮流,很容易被時代拋棄。
談及是否會(hui) 將作品短視頻化時,他坦言沒考慮過,“短劇和普通的影視作品,好比淺閱讀和深閱讀。前者更具娛樂(le) 性,後者或能帶來思想啟迪。”
麥家說,好的作品應該蘊含著創作者的思想和能量,這也是堅守原創精神的意義(yi) 所在。(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