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誕辰百年:大俠與南開的緣分
中新網北京3月10日電(趙啟慧 王幸穎)百年憶金庸。3月10日,南開大學講席教授、原常務副校長陳洪講述金庸先生往事。原來,金庸先生與(yu) 南開淵源頗深,而陳洪先生與(yu) 他二十年前的唱和往還,也留下不少文壇佳話。
“他(金庸)的作品將會(hui) 是五百年後的《水滸傳(chuan) 》”
作為(wei) 內(nei) 地較早接觸金庸作品的人,陳洪給予金庸的小說以極高評價(jia) 。
1988年,沈陽召開國際小說研討會(hui) ,有人對當時文學界現狀不滿,形容為(wei) “沉渣泛起,武俠(xia) 這種爛東(dong) 西都出來了。”這位老先生稱,梁羽生專(zhuan) 門到北京要見他,也被他拒絕了。
當時還是文壇後輩的陳洪會(hui) 議休息時問老先生:“梁羽生且不論,您對金庸怎麽(me) 看?”老先生回答:“那都一回事啊。”陳洪追問:“您讀過(金庸的小說)嗎?”聽到老先生否定回答後,陳洪直言:“您沒讀過怎麽(me) 有發言權呢?”。老先生了解到陳洪讀過金庸所有武俠(xia) 小說,就問他如何看待金庸,陳洪說:“他(金庸)寫(xie) 得稍微多了一點,如果凝練成幾本的話,將是五百年後的《水滸傳(chuan) 》。”
陳洪先生所表達的其實是兩(liang) 個(ge) 意思,《水滸傳(chuan) 》當初也是草根“文學”,很大程度不登大雅之堂,而五百年後,講文學史甚至思想文化史都繞不開《水滸傳(chuan) 》;金庸的作品亦是同理。金庸武俠(xia) 小說是高明的通俗文學,影響之大史無前例,將來講述20世紀文學史,甚至現代、當代中國文學史,金庸、金庸小說和金庸現象也同樣難以回避,必定會(hui) 被經典化。
得償(chang) 夙願,金先生受聘南開
1999年,在浙江大學任職的金庸表示希望能有機會(hui) 來天津,並到南開大學訪問。“據說起因有二,一是祖上在天津有產(chan) 業(ye) ,想看看水西莊,抒發思古之幽情。二是他和南開大學有著不尋常的關(guan) 係。”原來,在1944年,金庸就讀於(yu) 有著官方背景的“政治大學”,因為(wei) 言論有問題而被校方開除,他就報考了當時西南聯大的經研所,正屬於(yu) 南開大學。當時已經被錄取了,但由於(yu) 沒有從(cong) 重慶到昆明的路費,而且道路不近,所以金庸和南開大學失之交臂。
2001年5月,金庸偕夫人抵津,南開大學聘其為(wei) 名譽教授。金先生題詞:“半個(ge) 世紀前,予與(yu) 南開失之交臂,今日得償(chang) 夙願,大快平生!”金庸先生在天津停留了六天。當時在天津,金庸一共有兩(liang) 場講座,一是在天津日報社,另一場則是在南開大學內(nei) 接受名譽教授的聘任。
金庸先生彼時已77歲高齡,通常講座隻講半小時,而在南開大學內(nei) ,金庸破天荒地將講座延長到了兩(liang) 個(ge) 小時,可以說是盛況空前。講座開始,台上坐的是金庸和陳洪兩(liang) 人。“我們(men) 倆(lia) 有點像說相聲一般,他逗我捧,每一個(ge) 話題快結束時,我就插話引出另外一個(ge) 話題。”金庸對於(yu) 同學們(men) 的問題一一作答,且說:“每天讀一小時我的小說,讓知識豐(feng) 富一些,好處也有。”
謎語趣話,陳洪助力“爭(zheng) 諾讀博”
陳洪先生曾出過一個(ge) 上聯:“一門二校長,侯門南開”,其淵源是當時侯自新作為(wei) 第六任校長初掌南開大學,巧合的是,夫人康岫岩也同時擔任南開中學第六任校長。 “古語說侯門深似海,南開又有‘南開南開,越難越開’之說。”各種隱含意思加諧音的用法使得這個(ge) 上聯難度太高,陳洪欲懸賞征下聯,卻一直未有應對。
2001年5月,在招待金庸先生的宴會(hui) 上,有人突然想起此事,遂提出讓金庸先生試試。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功底頗深的金庸看過上聯後,也不說話,就坐在座位上閉著眼睛思索,大約十多分鍾過去了,他拿過桌上一張餐巾紙寫(xie) 下:“六朝三故都,大江東(dong) 去”。以六三對一二,故都是說南京,提南京必言長江,隨帶著“大江東(dong) 去”一語。
這件事並未就此終止。2007年,陳洪接受教育部派遣赴港工作期間又和金庸會(hui) 麵。晚宴上,金庸偕夫人和陳洪同桌,金庸說:“我上次去南開,你用個(ge) 上聯來難為(wei) 我。當時就想還擊你,我就想了一個(ge) 謎語,還沒來得及說就分手了。”——這事耿耿於(yu) 懷五六年啊!
當時宴會(hui) 嘈雜,陳洪實在聽不清金庸先生的寧波口音。金庸於(yu) 是幹脆拿過菜單寫(xie) 了下來,結果,不成想把謎麵、謎底都寫(xie) 了出來:“陳洪先生教正:詩聖有詩暗合先生大號,‘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蕭蕭下者‘陳’也。弟:金庸。”南北朝時有宋齊梁陳朝代更迭,其中齊、梁的君主都姓蕭,兩(liang) 朝“蕭”主之後就是“陳”,長江滾滾自然就是“洪”水來,杜甫名句成了為(wei) “陳洪”姓名做解,賓主無不莞爾。
陳洪告訴記者,之前東(dong) 亞(ya) 銀行董事長李國寶曾找到他,希望他能為(wei) 金庸參選諾貝爾文學獎寫(xie) 推薦信。“我倒不認為(wei) 他(金庸)能獲獎。”陳洪覺得,金庸的武俠(xia) 小說如果不在中國文化的語境內(nei) ,是很難被外國人所理解的,但“我還是很認真地寫(xie) 了這封推薦信,從(cong) 作品影響力和深度等各個(ge) 方麵向諾獎委員會(hui) 介紹金庸。”2007年,83歲的金庸申請讀劍橋大學博士學位,也需要一封推薦信,陳洪這次“推薦”成功。
後來,陳洪和夫人去英國劍橋大學訪問,看到金庸先生留在劍橋的對聯石,上麵刻著為(wei) 了紀念在聖約翰學院的留學生活而創作的“花香書(shu) 香繾綣學院道,槳聲歌聲宛轉歎息橋”,石碑上的字跡亦為(wei) 金庸先生手書(shu) 。
金庸作品非“成人童話”,而是“廣義(yi) 寓言”
陳洪和金庸其實也經常在各種會(hui) 議上碰麵,聊天合影是常事,有時互相寫(xie) 字留念,陳洪對於(yu) 金庸的十幾部作品有著自己的偏好,他一直認為(wei) ,《鹿鼎記》、《笑傲江湖》是最好的,裏麵蘊涵了很豐(feng) 富的思想情感,而不止於(yu) 一般意義(yi) 的“武”甚至“俠(xia) ”,而是社會(hui) 百態的集大成。
對於(yu) 金庸的作品,陳洪確認其高度,同時指出金庸的作品並非“成人的童話”那麽(me) 簡單,而是有著廣義(yi) 的“寓言”作用,甚至可以稱之為(wei) 新的文學品類。陳洪認為(wei) ,金庸從(cong) 舊武俠(xia) 小說著名作家還珠樓主那裏得益很多,是一種點“珠”成“金”的關(guan) 係,但比還珠樓主有著更大的飛躍,“這種借鑒,是文學史上很常見的現象。”(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