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保產業:為綠色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近年來,河北懷來通過生態補水、退耕還濕等舉(ju) 措,修複官廳水庫生態係統。圖為(wei) 3月7日的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鳥兒(er) 在空中飛舞。新華社記者 黃曉勇攝
◎本報記者 李 禾
2023年,全國累計完成4.2億(yi) 噸粗鋼產(chan) 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4億(yi) 噸粗鋼產(chan) 能燒結球團脫硫脫硝、料場封閉等重點工程改造,8.5萬(wan) 個(ge) 揮發性有機物(VOCs)突出問題整改……
正如生態環境部科技與(yu) 財務司司長鄒首民所說,近年來,我國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取得了長足發展,為(wei)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國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規模持續擴大,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已涵蓋汙染治理和生態修複的技術研發、裝備製造、設計施工、運行維護、投資運營、綜合谘詢等環節,領域齊全、結構優(you) 化、分工精細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基本形成。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我國將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jia) 格政策和相關(guan) 市場化機製,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產(chan) 業(ye) 發展,促進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應用,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供應鏈。
全國政協委員、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此前表示,我國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綠色經濟中的重要力量,為(wei) 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低碳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
產(chan) 業(ye) 與(yu) 環境改善正向互動
2023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平均濃度為(wei) 30微克/立方米,優(you) 於(yu) “十四五”規劃設定的年度目標,較2019年下降16.7%;地表水水質優(you) 良(Ⅰ-Ⅲ類)斷麵比例為(wei) 89.4%,同比上升1.5個(ge) 百分點;124個(ge) 土壤汙染源頭管控重大工程項目啟動實施,受汙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的支撐和保障。
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的發展對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貢獻顯著,生態環境治理的需求也極大促進了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的發展。
2013年,《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2015年,《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發布。在國家相關(guan) 政策的推動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迎來爆發式增長。截至2022年底,我國城市汙水處理能力達2.16億(yi) 立方米/日,較2012年增長83.2%;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109.2萬(wan) 噸/日,比10年前增長144.8%。
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等印發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行動(2023—2025年)》要求,到2025年,環境基礎設施處理處置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
“全國城市如果按照這一要求,在汙水、生活垃圾、固體(ti) 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等的處理方麵全部升級換代,有望產(chan) 生規模近萬(wan) 億(yi) 元的市場。”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吝濤說。
國家和各地對環保的投資帶動了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持續增長。2021年,全國環境汙染治理投資總額為(wei) 9491.8億(yi) 元,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0.8%。2022年,全國環境汙染治理投資總額為(wei) 9013.5億(yi) 元,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0.7%。
全國政協常委、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說,生態環境部配合財政部安排2023年度中央生態環境資金671億(yi) 元,較2022年增加50億(yi) 元。截至2023年底,生態環境部等累計向金融機構推送229個(ge) 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項目,總投資9718億(yi) 元。
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也在逐步提高。2022年,我國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營業(ye) 收入約2.22萬(wan) 億(yi) 元,比10年前增長約372.3%,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5.1%。
中國環境保護產(chan) 業(ye) 協會(hui) 預測,我國生態環保治理營業(ye) 收入在“十四五”期間將保持10%左右的複合增長率,預計在2025年突破3萬(wan) 億(yi) 元。
“雙碳”目標帶來新機遇
“從(cong) 各項數據和市場表現看,當前,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處於(yu) 大規模基建熱潮退去之後的調整期。”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ye) 商會(hui) 會(hui) 長、北京清新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其林說,傳(chuan) 統的汙水、垃圾處理的市場需求趨於(yu) 穩定,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整體(ti) 麵臨(lin) 增長慢、盈利難的困境。因此,轉型升級是擺在所有環境企業(ye) 麵前的課題。
在李其林看來,“雙碳”目標的提出創造了巨大的綠色市場機遇,環境企業(ye) 應加速拓展新領域,布局新賽道。
市場期待已久的全國溫室氣體(ti) 自願減排交易(CCER)於(yu) 今年1月正式重啟,《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將於(yu) 今年5月1日起施行……這讓人們(men) 看到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的新機遇、新增長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發布了《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綜合能源服務”再度成為(wei) 網絡熱詞。“麵向焦化、鋼鐵、電力等高汙染行業(ye) ,在工業(ye) 餘(yu) 熱回收利用領域,環境企業(ye) 可提供節能工程改造的核心裝備和技術,開展節能工程的方案設計等綜合服務,提升能源開發使用效率。”李其林說,麵向CCER重啟,環境企業(ye) 還可以參與(yu) 碳減排管理,包括碳資產(chan) 管理、標準製定、碳減排核算、碳交易等工作,布局碳減排賽道。
新能源領域也是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的新賽道。李其林表示,環境企業(ye) 可依托自身優(you) 勢,布局新能源材料、風光發電等細分領域,開展動力電池拆解回收及資源化利用,發展工商業(ye) 用戶端儲(chu) 能業(ye) 務等。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動力電池的拆解回收及資源化利用備受關(guan) 注。“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及動力電池裝機量持續增長,探索動力電池回收新技術、加速動力電池回收產(chan) 業(ye) 布局的需求漸顯迫切。”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說。
“當前,我國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正處於(yu) 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關(guan) 鍵時期。”趙英民說,必須堅持創新引領,增強產(chan) 業(ye) 發展競爭(zheng) 力。
數字技術助力轉型升級
走進中信泰富特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江陰興(xing) 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廠區,在數智中心大樓的巨幅顯示屏上,能看到從(cong) 原料碼頭裝卸、煉鐵、煉鋼到軋鋼等各環節的全流程實時數據。廠區3座高爐上線自主研發的無人值守熱風爐智能燒爐係統後,煤氣消耗總量下降了約1億(yi) 立方米,相當於(yu) 減少碳排放約10萬(wan) 噸。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環境保護產(chan) 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江蘇昆侖(lun) 互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懷平說,作為(wei) 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鋼鐵行業(ye) 能源消耗占全國能源總消耗的11%左右。應推動鋼鐵企業(ye) 構建以儲(chu) 能為(wei) 核心的電力閉環運行網絡,以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構建數字能源生態,深入開展極致能效工程,提升現有能源係統的運行效率。
其實,不隻是鋼鐵行業(ye) ,近年來,生態環保領域的各行業(ye) 都在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數字技術的運用,推進生態環保治理模式創新,提升生態環保治理效率。數字技術正在為(wei)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支撐生態文明建設。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在推進白河流域治理過程中,利用“大數據+AI+物聯網”技術,破解白河水汙染物溯源等難題。雙流區在白河流域96平方公裏範圍內(nei) 部署13個(ge) 傳(chuan) 感器,實現對雨水、生活汙水、工業(ye) 廢水等三大類排水口的全覆蓋監測。同時,該人工智能流域管理係統通過模型訓練優(you) 化,將汙染物溯源預測準確率由40%提升至80%以上,為(wei) 環境管理和執法提供了強大助力。
“從(cong) 發展智慧環保,到如今全麵擁抱數字化,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與(yu) 數字化的融合更加全麵、更加深入。”李其林說,未來,如何推動數字資產(chan) 在生態環保領域的應用,是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需要探索的課題。
趙英民表示,生態環境部將創新環境治理模式,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加快構建環保信用監管體(ti) 係,規範環境治理市場,促進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
(來源:科技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