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港澳發展更添動力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港澳發展更添動力
作者 劉玥晴 朱賀 曾玥
2024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從(cong) 港澳代表委員的建議和提案中,可感知香港和澳門背靠祖國、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優(you) 勢,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wei) “一國兩(liang) 製”實踐行穩致遠積極作為(wei) 。
拓展動力源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五周年,大灣區已成為(wei) 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如何更好發揮其動力源作用是港澳代表委員關(guan) 注的議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滬港社團總會(hui) 主席姚祖輝表示,香港擁有多所世界一流高校和研究機構,應加速實現粵港澳三地教學融合、校企合作,推動產(chan) 學研聚合,為(wei) 發揮大灣區動力源作用培養(yang) 創新型人才,加速科技產(chan) 業(ye) 創新。
大灣區正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製度“軟銜接”,拓展動力源發揮作用空間。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助力澳門融入大灣區的重要平台。全國政協委員、澳門基金會(hui) 行政委員會(hui) 主席吳誌良指出,兩(liang) 地往來便利,共商共建共管共享體(ti) 製不斷健全,將吸引更多澳門專(zhuan) 業(ye) 人士和企業(ye) 投身深合區建設,為(wei) 大灣區添活力。
探索新重點
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工作報告指出,通過加強經濟領域立法,港澳執業(ye) 律師的專(zhuan) 業(ye) 作用進一步發揮,澳門與(yu) 內(nei) 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兩(liang) 高”工作報告顯示,內(nei) 地與(yu) 港澳司法交流合作不斷加強。
會(hui) 議期間,港澳代表委員探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新重點,新質生產(chan) 力和碳中和成為(wei) 高頻詞。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極具前瞻性。”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葉玉如認為(wei) ,香港可在源頭創新、產(chan) 業(ye) 創新、人才創新等方麵,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與(yu) 大灣區其他城市優(you) 勢互補、協同發展,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ti) 發展規劃》指出,推進碳中和試點示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副行長葉兆佳建議,把握琴澳一體(ti) 化優(you) 勢,用好澳門與(yu) 葡語係國家聯係緊密的特點,發揮橫琴對外開放窗口作用,促進金融資源與(yu) 綠色項目有效對接,推動大灣區碳市場建設。
行穩以致遠
實踐證明,確保“一國兩(liang) 製”實踐行穩致遠符合國家、民族根本利益,符合港澳根本利益,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也是劉藝良擔任澳區全國人大代表的第25年。作為(wei) 澳門歸僑(qiao) 總會(hui) 永遠會(hui) 長,他表示,將團結更多僑(qiao) 胞,壯大愛國愛澳、擁護“一國兩(liang) 製”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意得集團董事局主席高佩璿表示,將在履職中繼續做好“一國兩(liang) 製”的實踐者,促進香港和內(nei) 地經貿合作、文化交融、民心相通。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特區立法會(hui) 議員梁美芬表示,希望香港善用“一國兩(liang) 製”優(you) 勢,吸引國際投資者走進大灣區,助力更多內(nei) 地企業(ye) “走出去”。她說,“這顆東(dong) 方之珠,要有成為(wei) ‘世界之珠’的誌向。”(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