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新質生產力如何向“新”行?醫療服務怎樣治痛點?報告中找答案

發布時間:2024-03-11 15:03: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全國兩(liang) 會(hui) 傳(chuan) 遞出以新質生產(chan) 力更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烈信號。如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代表委員們(men) 紛紛深入討論,給出建議。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ye) 化,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

  全國人大代表 肖偉(wei) :充分發揮企業(ye) 在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上的引領和主導作用,應支持企業(ye) 組建任務型體(ti) 係化的、高係列的、高層次的科研平台,著力實現關(guan) 鍵技術的創新和轉化的新突破。

  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也讓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不斷升級。

  全國人大代表 朱立華:以前建模定型,我要給長期給你做一個(ge) 衣服,我要給你建個(ge) 模,得兩(liang) 天、三天的時間,而且容量很大。現在用了AI很快就點幾個(ge) 數,你很快就出來了,而且是對整個(ge) 收集時尚的信息各方麵的整個(ge) 的配飾,能起到非常高效的作用。我們(men) 一年光做樣品,就相當於(yu) 一個(ge) 中型工廠,60萬(wan) 件。

  不僅(jin) 是製造業(ye) 需要數字化轉型,推進服務業(ye) 數字化,建設智慧城市、數字鄉(xiang) 村,也被寫(xie) 進政府工作報告。

  全國人大代表 林水棲: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利用數據賦能優(you) 勢,實現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和管理全過程數據化、網絡化和智能化,以產(chan) 業(ye) 發展助力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社會(hui) 生產(chan) 力實現新的躍升,相關(guan) 法律文件也需要跟上腳步,適應發展需求。有代表建議,對現行的可再生能源法,進行修訂。

  全國人大代表 魯海威:作為(wei) 來自電力係統的代表,建議加快修訂可再生能源法,加強新能源規劃的執行約束,加快推動清潔能源低碳轉型,助力龍江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持續提升“獲得電力”水平,積極參與(yu) 涉電重大問題研究。

  醫療服務 如何繼續治痛點?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老百姓的醫療和健康問題,受到重點關(guan) 注。一係列措施具體(ti) 且直擊痛點。未來,我們(men) 的醫療服務會(hui) 有什麽(me) 變化?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根據預算報告,2024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衛生健康支出達到22836億(yi) 元。同時,我國要持續推動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助標準,達到每人每年670元。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醫保辦工作人員 劉暢:國家醫保給報得多了,患者掏得少了,相關(guan) 的政策也已經打印出來,放在我們(men) 的醫保窗口,也與(yu) 我們(men) 患者服務中心進行了政策上的交接。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落實和完善異地就醫結算,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推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一條條措施,都在以患者為(wei) 中心,改善醫療服務。

  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部長 王曉萍:我們(men) 將聯合相關(guan) 部門,進一步做實做細社保卡居民的服務應用,推出更多的數字應用場景,持續深化“省級一卡通”,大力推進“區域一卡通”,逐步實現“全國一卡通”,為(wei) 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提供更便捷、更廣泛的社保卡服務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創新藥行業(ye) 發展,不少代表委員認為(wei) ,醫藥行業(ye) 投資大,研發周期長,更需要得到國家的支持。

  全國人大代表 李燕:建議加速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的具體(ti) 政策,統籌落地,以患者為(wei) 中心,以滿足臨(lin) 床急需和未被滿足的需求為(wei) 目標,做有溫度的科技創新,推動更多科技創新成果,盡快轉化為(wei) 患者用得上、用得起的國產(chan) 優(you) 質好藥。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補齊兒(er) 科、老年醫學、精神衛生、醫療護理等服務短板。有代表建議,針對西部地區兒(er) 童疾病種類和東(dong) 部沿海地區存在差異的問題,應針對性地設立研究機構。

  全國人大代表 李秋:在實現“十四五”規劃中提到的兒(er) 科建設國家醫學中心的時候的話,把我們(men) 西部納入進去,作為(wei) 頂層設計納入進去,增加設置一個(ge) 國家兒(er) 童醫學中心。

  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繼續做好重點傳(chuan) 染病防控。國家疾病預防控製局局長王賀勝介紹,已在全國建成了20支國家突發急性傳(chuan) 染病防控隊,不管哪個(ge) 地方發生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都能第一時間派出國家隊支援。

  國家疾病預防控製局局長 王賀勝:我們(men) 還將新建5支國家隊,並且在全國的所有市、縣建設基層應急小分隊,進一步提高傳(chuan) 染病應急處置的能力和水平。

  教育強國怎麽(me) 推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教育階段,去年年底,毛入學率超過60%,規模已居世界第一。圍繞如何滿足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對人才需求等話題,多位代表委員和專(zhuan) 家積極建言獻策。

  每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預算報告都是社會(hui) 關(guan) 注的焦點之一。42906億(yi) 元!這是今年的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排在各項支出的首位。專(zhuan) 家分析,加大教育投入,有助於(yu) 促進我國人口紅利進一步提升為(wei) 人才紅利,為(wei) 未來經濟社會(hui) 發展,積蓄了後勁。

  北京國家會(hui) 計學院副院長 李旭紅:教育,它是科技創新的源泉,所以首先要在教育上有足夠的投入,今年的預算報告裏麵,從(cong) 教育到科技到產(chan) 業(ye) ,圍繞著促進新質生產(chan) 力形成高質量發展,這是一個(ge) 非常重要的主線。

  2024年,教育支出的重點方向有哪些?120億(yi) 元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支持改善縣域普通高中基本辦學條件;313億(yi) 元用於(yu) 現代職業(ye) 教育質量提升計劃;中央財政安排相關(guan) 轉移支付404億(yi) 元,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723億(yi) 元用於(yu) 學生資助補助。《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加強高質量教育體(ti) 係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you) 勢學科,增強中西部地區高校辦學實力。

  全國人大代表 宋寶安:我們(men) 塑造學科建設新動力,特別是我們(men) 新型工業(ye) 化高層次人才發展的需求那麽(me) 旺盛,我們(men) 努力提出了博士工程師這樣一個(ge) 計劃,在我們(men) 的企業(ye) 裏麵去做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的複種。圍繞我們(men) 新能源材料等8個(ge) 功能模塊,聯合了相關(guan) 的部門,來努力地培養(yang) 我們(men) 需要的人才。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方位培養(yang) 用好人才。努力培養(yang) 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領軍(jun) 人才和創新團隊,完善拔尖創新人才發現和培養(yang) 機製。為(wei) 此,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表示,這需要在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yang) 的能力上發力,要在不同學段中,實現全過程人才的培養(yang) 。

  教育部部長 懷進鵬:我們(men) 會(hui) 加大對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在他的學術生涯的起步階段就開始長周期、高強度、穩定支持,允許試錯,寬容失敗,讓青年人才敢坐冷板凳,敢闖無人區,產(chan) 生重要的原創顛覆性成果。

  此外,談及如何培養(yang) 適應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拔尖創新人才,全國人大代表袁亮也從(cong) 師資隊伍建設的角度,提出了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 袁亮:為(wei) 了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為(wei) 新產(chan) 業(ye) 培養(yang) 國家急需的高端人才,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核心是關(guan) 鍵,我們(men) 不僅(jin) 僅(jin) 是科技要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人才的培養(yang) ,也必須自立自強。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深化產(chan) 學研用結合。有代表委員認為(wei) ,教育應該充分推動校企結合,既有利於(yu) 人才培養(yang) ,又有助於(yu) 畢業(ye) 生就業(ye) 。

  全國人大代表 石聚彬:產(chan) 教融合構建健康食品人才鏈。也就是學校又是工廠,又是實驗室,又是實踐教學的見習(xi) 基地,用技術和能力培養(yang) 了健康食品供應企業(ye) 真正需要的複合型人才,真正讓學生(享)受到了入學即入職,學習(xi) 即上崗,畢業(ye) 即就業(ye) 。

  全國政協委員 林茂:讓麵向未來的新時代全學科型的“大美術”成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深入研究涵蓋造型藝術、設計藝術、建築藝術、藝術人文等“大美術”的新質生產(chan) 力功能,充分發揮“大美術”在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中的突出作用。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