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全國人大代表崔雪琴:原村土布繪就美麗鄉村

發布時間:2024-03-11 15:40:00來源: 光明網

  本報駐河北記者 範海剛

  2月28日,河北省石家莊市讚皇縣原村土布文化產(chan) 業(ye) 園新年正式開工第一天,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讚皇縣原村土布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崔雪琴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織娘”們(men) 聚在一起,認真傾(qing) 聽、記錄大家的想法,再一次完善她的建議。“我從(cong) 基層來,不僅(jin) 要告訴大家鄉(xiang) 村的喜人變化,更要把鄉(xiang) 親(qin) 們(men) 關(guan) 心的問題帶到大會(hui) 上。”她說。

  從(cong) 一台織布機到350台織布機,從(cong) 1鄉(xiang) 1村到6鄉(xiang) 17村,從(cong) 簡易的村委大院到原村土布文化產(chan) 業(ye) 園……經過19年的發展,崔雪琴如今成為(wei) 讚皇縣知名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頭人,更成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信任的全國人大代表。

  作為(wei) 土生土長的讚皇人,崔雪琴曾經走出農(nong) 村做服裝生意。2005年回村時,看著兒(er) 時熱鬧的農(nong) 村僅(jin) 剩老人、婦女和小孩留守,崔雪琴心裏很不是滋味。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崔雪琴深知,要想讓農(nong) 村恢複活力,沒有產(chan) 業(ye) 肯定不行,憑借多年在服裝行業(ye) 積攢的經驗,她把目光聚焦在家鄉(xiang) 老一輩純手工製作的土布上,決(jue) 定回鄉(xiang) 創業(ye) 。

  鄉(xiang) 親(qin) 們(men) 手頭不寬裕,崔雪琴就提供紡車、織布機等設備,還免費對“織娘”進行培訓。為(wei) 了讓村民踏踏實實地種棉花,崔雪琴幹脆把戶口從(cong) 城裏遷到村裏,讓村民安心跟著自己一起投身土布事業(ye) 。

  建立原村土布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成立雪芹棉產(chan) 品開發有限公司、建設非遺工坊……在相關(guan) 部門的支持下,崔雪琴一步一個(ge) 腳印推動讚皇原村土布紡織技藝保護傳(chuan) 承,形成“公司+合作社+工坊+農(nong) 戶+產(chan) 品”經營模式,同時,原村土布紡織的各類工序日益完善,達到72種。如今,原村土布文化產(chan) 業(ye) 園已經擁有“織娘”300餘(yu) 名,加上其他工序工人,職工超過1000名。作為(wei) 河北非遺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典範,讚皇原村土布非遺工坊入選了全國“非遺工坊典型案例”。

  非遺產(chan) 品融入大眾(zhong) 生活,創新是繞不開的話題。“為(wei) 了讓土布時尚起來,從(cong) 2016年起,我們(men) 先後與(yu) 武漢紡織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等高校開展校企合作,並且設立實踐研學基地,相繼開發了丹霞、壁畫、青銅器、草原遊牧等不同係列共110種花色,目前總花色達到1900多種。”崔雪琴表示,高校學生在深入了解原村土布後,發揮才能,為(wei) 原村土布的創新注入了活力。

  為(wei) 擦亮品牌,原村土布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製定了企業(ye) 生產(chan) 標準,並參與(yu) 河北省手工土布麵料地方生產(chan) 標準製定,使得其產(chan) 品質量有了可靠保證。隨著企業(ye) 開發的服裝、服飾及床上用品三大類300多款產(chan) 品成功進入城市商圈,並在電商平台等渠道銷售,原村土布產(chan) 品的市場認可度越來越高。崔雪琴說,村民在知道自己織的布、做的衣服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後,非常高興(xing) 。

  “隨著原村土布文化產(chan) 業(ye) 園、原村土布博物館、農(nong) 展館、村史館的建立,周邊鄉(xiang) 村旅遊也有了起色。”崔雪琴說,農(nong) 產(chan) 品售賣、農(nong) 家樂(le) 等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大有前景。未來,崔雪琴還計劃籌建原村“布”落,將其打造成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手工製造小鎮,以“非遺+”不斷激發鄉(xiang) 村活力。

  今年,崔雪琴帶來了《關(guan) 於(yu) 政府搭建平台 賦能涉農(nong) 小微企業(ye) 標準認證和品牌建設的建議》,提出由政府組建服務專(zhuan) 班,統一為(wei) 企業(ye) 提供“導認”“導評”等服務,指導標準認證和品牌培育,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附加值,拓寬鄉(xiang) 村致富路。同時,進一步加大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特別是非遺產(chan) 品的宣傳(chuan) 推介力度,並推動這些產(chan) 品進超市、進商圈,帶動農(nong) 民增強“造血”本領,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