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足於當“合格生”,勇於爭當“優等生”——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青海代表團開放團組會議側記
“作為(wei) 在國家公園建設上第一個(ge) ‘吃螃蟹’的省份,青海始終堅持生態保護優(you) 先,不滿足於(yu) 當‘合格生’,勇於(yu) 爭(zheng) 當‘優(you) 等生’。”3月6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青海代表團舉(ju) 行開放團組會(hui) 議,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委書(shu) 記、省人大常委會(hui) 主任陳剛表示,為(wei) 了讓生活在這裏的野生動物更加“舒服”,當地放棄了很多發展的機會(hui) 和可能。
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在生態資源優(you) 勢突出的同時,青海如何走出一條生態和發展共贏的新路?
陳剛介紹,在統籌推進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三個(ge) 國家公園的建設中,青海努力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公園建設之路,生活在這裏的牧民群眾(zhong) 有了生態管護員這一新身份,從(cong) 此端上生態碗、吃上生態飯,有的牧民群眾(zhong) 還成了業(ye) 餘(yu) 攝影家,作品甚至獲得了國際野生動物攝影大獎,不僅(jin) 讓全世界看到了青海,更實現了生態保護、綠色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共贏。
一場精彩的“問答”持續進行——
“一年來,青海在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方麵采取了一係列舉(ju) 措,取得了哪些方麵的成效?”
“青海在清潔能源發展新賽道上跑出了‘加速度’,如何提檔?怎樣升級?”
麵對記者們(men) 拋出的熱點焦點問題,青海代表團多位代表坦誠作答——
“在嚴(yan) 的氛圍下,各級幹部的精神風貌和全省的政治生態悄然發生變化,‘幹部要幹、思路要清、律己要嚴(yan) ’的氛圍逐步形成”;
“如今的大美青海風生水起、風光無限,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跑出了‘加速度’,正處在曆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
“我們(men) 通過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實現了生態生產(chan) 生活‘三生’共贏”……
關(guan) 於(yu) 青海,外界關(guan) 注的還有一個(ge) 凝重的話題。
去年12月18日,青海省海東(dong) 市遭遇了積石山6.2級地震。這場災害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有記者提問,如何平衡抗震救災保質量與(yu) 保進度的關(guan) 係?災後重建還麵臨(lin) 哪些困難?
“兩(liang) 個(ge) 多月來,在黨(dang) 中央國務院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以及社會(hui) 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海東(dong) 災區恢複重建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海東(dong) 市市長王華傑說。
“目前,我們(men) 研究製定了災後恢複重建實施方案、農(nong) 房維修加固重建方案、砂湧綜合治理規劃和易地重建規劃,形成了249項災後重建項目清單。”王華傑表示。
“我們(men) 會(hui) 堅決(jue) 守住工程質量和項目廉潔底線,依法依規管理項目和資金,強化事前、事中、事後監督,把寶貴的資金全部優(you) 先花在改善民生上,用在刀刃上,確保所有重建項目建成廉潔工程、安全工程、高質量工程,經得起曆史和人民的檢驗。”王華傑透露,目前,第一批急需的民生項目已完成室內(nei) 工程。
“海東(dong) 的抗震救災和恢複重建得到了全國人民的關(guan) 愛。再次向所有關(guan) 心支持海東(dong) 的社會(hui) 各界人士,向深入災區一線全麵、真實、深度記錄重建過程的新聞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謝!”王華傑說。
隊伍建設、生態發展、新能源升級和災後重建……身著各民族服裝的代表講述著青海人民團結奮鬥的故事。“爭(zheng) 當‘優(you) 等生’”已經成為(wei) 青海各界的共同心願和追求,這必將成為(wei) 青海迎來新發展的重要動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