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江蘇推進鄉村全麵振興 書寫現代農業新篇章

發布時間:2024-03-12 11:09:00來源: 江蘇經濟報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成為(wei) 熱議的話題。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不懈抓好“三農(nong) ”工作,紮實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錨定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目標,學習(xi) 運用“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工程經驗,因地製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wei) 功,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江蘇是魚米之鄉(xiang) 、農(nong) 業(ye) 大省,將如何實現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近年來,江蘇堅持不懈把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重中之重,立足省情農(nong) 情,突出綜合產(chan) 能強、科技裝備強、產(chan) 業(ye) 主體(ti) 強、功能效益強、競爭(zheng) 能力強,在更多領域、關(guan) 鍵環節率先實現突破,助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實現整體(ti) 躍升。

  大麵積均衡增產(chan) ,端穩“飯碗”有底氣

  糧食安全始終是“國之大者”,千方百計確保糧食豐(feng) 產(chan) 豐(feng) 收,是維護社會(hui) 和諧穩定、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首要任務。作為(wei) 全國13個(ge) 糧食主產(chan) 區之一,江蘇懂得:農(nong) 強方能國強,強農(nong) 首要強糧。當早春的寒流還未全部退去,江蘇大地上已處處呈現出一派人勤春早的忙碌圖景。

  都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但對於(yu) 寸土寸金的江蘇而言,想要拎穩“米袋子”並非易事。江蘇擁有人口8500多萬(wan) ,平均每人每年消費糧食126.8公斤,消費需求十分龐大。為(wei) 保障糧食安全,江蘇糧食總產(chan) 量連續10年穩定在700億(yi) 斤以上,2023年達到759.5億(yi) 斤的曆史新高。圍繞“著力提高糧食綜合產(chan) 能”,今年江蘇提出“堅持穩麵積、增單產(chan) 兩(liang) 手發力”,確保全省今年糧食播種麵積8124.9萬(wan) 畝(mu) ,糧食總產(chan) 量752.1億(yi) 斤。

  然而,今年江蘇夏糧至少經曆了三輪影響較大的強寒潮天氣,對糧食生產(chan) 構成較大威脅。江蘇如何確保已定目標,實現高基數上糧食的持續穩產(chan) 增產(chan) ?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種植業(ye) 管理處處長杜永林透露,今年江蘇通過“穩麵積、增單產(chan) 兩(liang) 手發力”,實施主要糧油作物單產(chan) 提升行動,打好良種、良機、良田、良技“組合拳”,製定低產(chan) 區快速增產(chan) 、中產(chan) 區普遍增產(chan) 、高產(chan) 區穩定增產(chan) 的綜合解決(jue) 方案,在全省打造一批高產(chan) 示範區,著力提高關(guan) 鍵技術到位率,示範帶動中低產(chan) 區變高產(chan) 區、高產(chan) 區變標杆區,實現大麵積均衡增產(chan) 、全麵增產(chan) 。

  完成“糧安答卷”,除了對糧食種植全麵發力,還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為(wei) 此,今年江蘇還將確保“菜籃子”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統籌肉蛋奶、果菜茶生產(chan) 。在海洋漁業(ye) 方麵,將持續增強發展動能,高水平建設江蘇“藍色糧倉(cang) ”。

  科技自立自強,為(wei) 現代農(nong) 業(ye) “添”動能

  春耕時節,蘇北大地格外熱鬧,無人駕駛高地噴灑機器人、起壟播種機器人等農(nong) 用機器人穿梭其中,為(wei) 農(nong) 作物提供“照料”服務。這些機器人綜合運用了北鬥導航等技術,實現精準定位、智能路徑規劃、自主作業(ye) 、遠程一鍵接管等功能,高效實施全程無人化作業(ye) 。同一時間,在昆山陸家未來農(nong) 業(ye) 示範園A+溫室工場內(nei) ,植物工廠、番茄工廠、黃瓜工廠等功能區域通過光環境控製、自動環控、綠色植保、自動水肥一體(ti) 化灌溉、自動采收、物聯網控製等諸多技術,處處生機盎然。一個(ge) 個(ge) 智慧農(nong) 業(ye) 實踐的生動場景正向大眾(zhong) 展示著江蘇農(nong) 業(ye) 科技自立自強的實力。

  近年來,類似的智能化種植場景在江蘇並不少見。得益於(yu) 科技創新助力,江蘇釋放出巨大的土地生產(chan) 潛力,成為(wei) 穩產(chan) 高產(chan) 、產(chan) 業(ye) 集聚、成龍配套、優(you) 質高效的糧食安全產(chan) 業(ye) 省份。同時,江蘇還以科技創新為(wei) 引擎,通過推進“藏糧於(yu) 技”係列科技攻關(guan) ,築牢現代農(nong) 業(ye) 高地,為(wei) 農(nong) 業(ye) 插上“科技翅膀”。

  種子是現代農(nong) 業(ye) 的“芯片”,關(guan) 乎著人民的飯碗。圍繞提升科技支撐水平,江蘇推進種業(ye) 振興(xing) 。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種業(ye) 管理處處長馬愛京介紹,過去3年,我省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完成“三年打基礎”重大安排,目前我省種子供給有保障,部分領域全國領先,少數品種有差距,但風險可控。對標種業(ye) 振興(xing) “五年見成效”,江蘇將打造一批種業(ye) 振興(xing) 重大平台載體(ti) ,培育一批綜合競爭(zheng) 力強的種業(ye) 企業(ye) ,突破一批“卡脖子”種業(ye) 技術和核心種源。

  步入數字時代,運用數字技術賦能智慧農(nong) 業(ye) 也成為(wei) 江蘇重要的新課題和新任務。近年來江蘇多措並舉(ju) 創新發展智慧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領域數字化轉型“快”,創新成果和應用典型“多”,大數據建設應用水平“高”。目前,江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信息化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3.6個(ge) 百分點。據省互聯網農(nong) 業(ye) 發展中心副主任吳昊介紹,今年我省將聚焦主導產(chan) 業(ye) 強化增智賦能,緊密結合糧食作物單產(chan) 提升行動等任務,分類推進產(chan) 業(ye) “智改數轉網聯”,讓科技成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一二三產(chan) 融合,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持續“旺”

  產(chan) 業(ye) 是發展的根基,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則是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基礎和關(guan) 鍵。為(wei) 推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江蘇因地製宜打造具有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特色產(chan) 業(ye) ,推進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成功走出了一條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新路。平疇沃野,稻香魚肥,瓜果飄香,一個(ge) 個(ge)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的場景,彰顯著江蘇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的強勁動能。

  全國人大代表、連雲(yun) 港市市長邢正軍(jun) 提供的一組數據就是最好的證明。連雲(yun) 港培育稻米、豆丹、紫菜等10億(yi) 元以上縣域特色產(chan) 業(ye) 21個(ge) ,建成全國首批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4個(ge) ;實施農(nong) 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去年扶持農(nong) 民自主創業(ye) 1.08萬(wan) 人,帶動就業(ye) 1.12萬(wan) 人,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7%、增幅居全省第三。

  圍繞著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江蘇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建設,串起了一條條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在盱眙,一隻蝦富了一方人。盱眙擁有小龍蝦相關(guan)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70餘(yu) 家,超過1/4的人口從(cong) 事與(yu) 小龍蝦相關(guan) 的產(chan) 業(ye) ,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約1/4來自小龍蝦,小龍蝦產(chan) 業(ye) 鏈規模約占全縣GDP總量的1/4。從(cong) 盱眙走向全國的龍蝦餐飲加盟店更是超過2000家,各類網店近2000家。圍繞龍蝦產(chan) 業(ye) ,盱眙不僅(jin) 進行龍蝦品牌開發、龍蝦產(chan) 業(ye) 綜合技術研發,還打造了集科研、育苗、養(yang) 殖、捕撈、深加工、調料飼料生產(chan) 、物流配送、餐飲終端和循環經濟為(wei) 一體(ti) 的盱眙龍蝦產(chan) 業(ye) 鏈。

  在溧陽,“一葉茶”蛻變成了“農(nong) 業(ye) 金招牌”。在打造全產(chan) 業(ye) 鏈的過程中,溧陽原本零散的家庭作坊白茶生產(chan) 加工企業(ye) 被淘汰,新組建了溧陽天目湖白茶產(chan) 業(ye) 聯合體(ti) ,建立了與(yu) 一產(chan) 緊密結合的產(chan) 品精深加工產(chan) 業(ye) 集群,打造茶葉精深加工省級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開發白茶特質功能,研製茶飲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化用品等精深加工產(chan) 品,助推茶葉與(yu) 旅遊、教育、文化、健康、休閑等產(chan) 業(ye) 的深度融合。

  當然,推進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是一項持久工程。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處處長宗文昊表示,近年來,我省組織實施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2023—2025),大力構建“4+13+N”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推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全鏈條升級。未來幾年,江蘇還將重點突出強鏈補鏈延鏈,加快建設優(you) 質糧油等4條全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超千億(yi) 的省重點鏈,因地製宜培育一批超500億(yi) 級的市域鏈、超百億(yi) 級的縣域鏈。(張韓虹)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