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釋放青年發展新機遇 在築夢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挺膺擔當
90後全國人大代表師延財帶著文創紀念品來參加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那是以他為(wei) 原型做成的核島檢修工IP形象。他為(wei) 自己是一名大國核工業(ye) 的檢修工而自豪。
來自大涼山的全國人大代表吉列子日則穿上了彝族風情的民族服飾,臉上洋溢著青春與(yu) 自信。這名29歲的村支書(shu) 正帶領家鄉(xiang) 父老把“懸崖村”建成“幸福村”。
全國政協委員明東(dong) 率領一支平均年齡35歲的青年科研團隊,正在向科技“無人區”——腦機接口領域發起衝(chong) 鋒。在他看來,年輕人正成為(wei) 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形成的中堅力量。
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年輕的代表委員們(men) 履行職責使命,為(wei) 國家發展建言獻策,把基層青年的期盼與(yu) 希冀帶上兩(liang) 會(hui) 。兩(liang) 會(hui) 之後再出發,他們(men) 以昂揚的姿態踔厲奮發,團結帶領更多青年,在築夢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上共繪新圖景,挺膺擔當,勇毅前行。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上奮發有為(wei)
“幸福與(yu) 否在雙手,溫暖與(yu) 否看太陽。”
3月11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第三場“代表通道”集體(ti) 采訪活動中,來自西藏的全國人大代表紮西江村分享了當地的一句諺語,生動勾勒了他所在的西藏隆子縣鬥玉珞巴民族鄉(xiang) 走出的致富之道。
這名來自基層的年輕幹部講了一個(ge) 普通家庭的故事:白瑪卓嘎一家三口人在村裏開了一個(ge) 小商店,妹妹還學了挖掘機技術,靠黨(dang) 的好政策和勤勞的雙手,把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紮西江村說,自己會(hui) 把全國兩(liang) 會(hui) 的精神帶回去,繼續鉚足幹勁,開拓進取,做幸福家園的守護者、建設者。
在中國廣袤的鄉(xiang) 村,越來越多和紮西江村一樣的年輕帶頭人,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上奮發有為(wei) 。
作為(wei)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誌菊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90後全國人大代表張誌菊成了家鄉(xiang) 種養(yang) 殖業(ye) 的帶頭人。合作社帶動了1000多戶養(yang) 殖戶,開展“誌菊7號”有機土雞的養(yang) 殖,一年銷售4萬(wan) 多隻雞,為(wei) 村民創造了不少經濟收入。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半靠情懷,一半靠智慧。”張誌菊由衷地說。如今,她被鄉(xiang) 親(qin) 們(men) 視為(wei) 致富帶頭人。
遠在大涼山深處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拉果鄉(xiang) 阿布洛哈村,在2020年通村公路修通後,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曾經遺世孤懸的“懸崖村”和世界連通了。
1995年出生的全國人大代表吉列子日是村裏的第一個(ge) 大學生,“走出大山”的他又帶著知識與(yu) 拚勁“逆行”回家鄉(xiang) ,帶領大家一起奔日子。
他爭(zheng) 取各種資源,從(cong) 山上引水用於(yu) 灌溉,基礎設施完善後,他又帶領村民種植臍橙、養(yang) 殖黑山羊。現在,他正在嚐試把“懸崖村”壯美的風光開發成旅遊資源,打造民宿、露營等新業(ye) 態。
“等、靠、要不是辦法。”這名年輕的村支書(shu) 解鎖“懸崖村”發展密碼時說,“有黨(dang) 委政府的支持和村民同心協力的努力奮鬥,形成‘造血’功能,大家的腰包才能鼓起來。”
在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中成為(wei) 中堅力量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成為(wei)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的熱詞,青年擔當新質生產(chan) 力的中堅力量時不我待。
過去這些年,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專(zhuan) 委會(hui) 副主任、天津大學副校長明東(dong) 帶著一支青年科研團隊,向科技“無人區”——腦機接口領域不斷進發。
“腦機接口作為(wei) 塑造未來產(chan) 業(ye) 的顛覆性技術,是實現生物智能與(yu) 機器智能融合的關(guan) 鍵,是完整覆蓋‘四個(ge) 麵向’的新質生產(chan) 力代表。”明東(dong) 說。
作為(wei) 國內(nei) 最先從(cong) 事神經工程領域研究的團隊之一,他率領的神經工程團隊研發出包含“基礎元器件-關(guan) 鍵芯片-開源軟件平台-核心算法-腦機智能交互裝備”在內(nei) 的高性能無創腦-機接口技術體(ti) 係,在重大科研攻關(guan) 中湧現出多名優(you) 秀青年科學家、企業(ye) 實幹家。
在明東(dong) 看來,當前30歲至40歲的青年科技人才,是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形成、促進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引擎,他們(men) 作為(wei) 支撐我國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會(hui) 在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發揮生力軍(jun) 和突擊隊的作用。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一係列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成果,當聽到“第四代核電機組等高端裝備研製取得長足進展”時,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核工業(ye) 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能大師、中核檢修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專(zhuan) 家師延財非常開心,“我做的就是核電檢維修領域的焊接”。
隨著中國從(cong) 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人工智能等技術快速迭代,製造業(ye) 不斷升級,這對高素質產(chan) 業(ye) 工人提出更高要求。“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對新質生產(chan) 力加速形成至關(guan) 重要。”師延財說。
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師延財為(wei) 國家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建言獻策。他認為(wei) 應該進一步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讓更多年輕人接受職業(ye) 教育、提升職業(ye) 技能。
自身的成長經曆讓他相信,這是一個(ge) 人人都有機會(hui) 施展才華的時代。如今他會(hui) 到一些職業(ye) 院校給學生講述自己的奮鬥經曆,告訴他們(men) 技能報國大有可為(wei) ,隻要肯努力、踏實肯幹,就能一步步實現人生理想。
兩(liang) 會(hui) 釋放年輕人幹事創業(ye) 新機遇
高大威武的全國人大代表、空軍(jun) 航空兵某旅副參謀長高中強在兩(liang) 會(hui) “代表通道”上亮相,一番鏗鏘話語,令人感受到飛行員守衛國家藍天的責任和使命。
作為(wei) 一名“金頭盔”飛行員,高中強執行過30多次戰訓任務。2023年,他曾駕駛殲-20執行為(wei) 在韓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烈士遺骸歸國護航任務。
現在,這名80後飛行員率領著更年輕的飛行員把青春和夢想融入強軍(jun) 事業(ye) 中,如同一群翱翔天空的雄鷹,在強軍(jun) 道路上奮力跑出加速度。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能源集團煤焦化公司西來峰焦化廠煉焦二車間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吳英,則把在田間地頭“接地氣、冒熱氣”的調研帶到了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
吳英發揮自身多年從(cong) 事焦化行業(ye) 的經驗,在所調研地區推廣介紹可降解塑料,從(cong) 源頭為(wei) 農(nong) 田“清肺通絡”,有效治理白色汙染。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她提交了關(guan) 於(yu) 支持可降解材料製品推廣應用的建議,推動形成具有示範意義(yi) 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產(chan) 、使用、回收處理循環利用產(chan) 業(ye) 鏈,共同做好美麗(li) 中國、綠色發展這篇大文章。
1992年出生的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連雲(yun) 港市海州區新海街道海連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李肖娜在社區中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2013年大學畢業(ye) 時,李肖娜想成為(wei) 一名教師。她邊工作邊備考時,來到社區,成為(wei) 一名工作人員。熟悉基層後,她發現社區工作忙碌而充實,同樣是幹事創業(ye) 的大舞台。
一路走來,細數小區變化以及和居民結下的情感,李肖娜很有成就感。她認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要不斷推進基層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就是跟著老百姓的需求走,把社區基層的資源盤活,暢通社區、居民、物業(ye) 溝通渠道,提高辦事效率。
令年輕代表、委員深感振奮的是,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釋放了更多屬於(yu) 年輕人的新機遇。
李肖娜期待更多青年加入基層治理現代化實踐中。“這些年輕人有知識有見識,不怕吃苦,踏實肯幹,能在社區創造性地完成工作,創造性地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服務,他們(men) 能在基層社會(hui) 治理中實現自身價(jia) 值。”李肖娜說。
3月5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我們(men) 要實實在在地把職業(ye) 教育搞好,要樹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線的大國工匠一批一批培養(yang) 出來。
師延財很受鼓舞,感慨道,現在是尊重勞動、尊重人才的好時代。“我有焊工這門手藝,在高技能人才聚集的核工業(ye) ,技藝精湛大家都會(hui) 給你豎大拇指,就會(hui) 受到尊重。”
從(cong) 科技創新、鄉(xiang) 村振興(xing) ,到綠色發展、社會(hui) 服務,再到衛國戍邊,新時代青年立足本職崗位,奮發圖強,挺膺擔當,正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偉(wei) 業(ye) 中。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胡春豔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