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東民歌講唱會在國家大劇院舉行:“話奤兒韻·賞奤兒腔”,做“民歌的孩子”
民歌承載了人民的心聲,每一首冀東(dong) 民歌都是冀東(dong) 人民情感的呈現,同時還反映了冀東(dong) 地區的生產(chan) 生活,凝練了當地獨特的風俗習(xi) 慣。3月10日,“話奤兒(er) 韻·賞奤兒(er) 腔”——冀東(dong) 民歌講唱會(hui) 在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上演。講唱會(hui) 由國家大劇院、文化和旅遊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辦,河北省社會(hui) 音樂(le) 研究會(hui) 唐山分會(hui) 、唐山古韻新聲藝術團、中源弘遠(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藝術人類學民間藝術與(yu) 影視傳(chuan) 播專(zhuan) 委會(hui) 聯合承辦。本次講唱會(hui) 是各地的非遺民歌類項目在國家大劇院2024年展示的首場演出。
擔任本場講唱會(hui) 的主講人是中國音樂(le) 學院聲樂(le) 歌劇係教授張天彤。張天彤表示,身為(wei) 專(zhuan) 業(ye) 音樂(le) 院校的高校教師,一方麵,在中國音樂(le) 學院進行非遺民歌類項目的課堂教學傳(chuan) 承;另一方麵,利用國家大劇院的平台,開展非遺民歌類項目的社會(hui) 普及與(yu) 傳(chuan) 播。本次講唱會(hui) 特邀年屆九旬的當代冀東(dong) 民歌演唱家、河北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冀東(dong) 民歌省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劉榮德共同主講。講唱會(hui) 上演了冀東(dong) 地區的勞動號子、山歌、小調、叫賣調、秧歌調等不同體(ti) 裁的民歌,還有劉榮德根據冀東(dong) 民歌特色旋律音調創作的4首作品,讓現場的觀眾(zhong) 們(men) 能切身地感受冀東(dong) 傳(chuan) 統民歌所獨具的“奤兒(er) 腔”、“奤兒(er) 韻”,深切感受冀東(dong) 民歌的當代發展。
為(wei) 了讓現場觀眾(zhong) 能夠對冀東(dong) 民歌有大致了解,講唱會(hui) 在主講人張天彤簡要介紹冀東(dong) 民歌的分布區域、體(ti) 裁類型、語言特點、與(yu) 當地民俗的關(guan) 係等背景知識中拉開序幕。開場曲由劉榮德、劉穎父女生動演繹了傳(chuan) 統的冀東(dong) 叫賣調,劉老先生精神矍鑠、聲如洪鍾,為(wei) 大家帶來了好一幅逛廟會(hui) 的場景。接下來是幾首傳(chuan) 統的冀東(dong) 民歌《天上的梭勒》《撿棉花》《丟(diu) 戒指》《小看戲》。其中,更為(wei) 人熟知的是徐盛茂演唱的《撿棉花》。《撿棉花》“奤味兒(er) ”十足,色彩濃鬱,被民歌演唱家曹玉儉(jian) 傳(chuan) 唱到大江南北。尤其是襯詞,更是與(yu) 眾(zhong) 不同——“慢慢的遊哇”“那著玩玩那”。徐盛茂繼承了前輩們(men) 的民間唱法,將嘟嚕音、喉克音、鼻克音、上挑下滑音演唱得精準到位。歌聲傳(chuan) 情,引人入勝,觀眾(zhong) 們(men) 不知不覺就沉浸其中。另外,《丟(diu) 戒指》的演唱者劉秀文是河北省青年歌唱家。她不僅(jin) 繼承了傳(chuan) 統的唱腔,還將其與(yu) 專(zhuan) 業(ye) 唱法進行有機地融合,具有獨特的韻味。
歌聲落下,嗩呐響起,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唐山花吹的傳(chuan) 承人姚希呐與(yu) 他的夥(huo) 伴們(men) 為(wei) 大家帶來了既好聽又好看的花吹。嗩呐在姚希呐的手中不僅(jin) 是樂(le) 器還是道具,隻見他邊吹邊耍,邊耍邊秀,引得觀眾(zhong) 連連叫好,喝彩不斷,掌聲連連。
嗩呐聲畢,傳(chuan) 來一聲聲號子,一幅勞動場景正在上演——是冀東(dong) 漢子們(men) 帶來的勞動號子《拉大網》。拉網的表演伴著唱和,一瞬間將觀眾(zhong) 們(men) 帶到了渤海邊,就好像一派熱烈拉漁網的勞動畫麵呈現在大家眼前。演員們(men) 的現場模擬表演能展現得如此生動,是因為(wei) 劉榮德老師要求他們(men) 親(qin) 自體(ti) 驗拉漁網的勞作過程,體(ti) 會(hui) 到漁網拉在手裏的真實感受,所以才能演繹出“無網勝有網”的真實感。
剛勁有力的拉網號子結束後,是幾首婉轉動聽的小調——《鋪地錦》《茉莉花》《繡燈籠》《漁家樂(le) 》《反對花》。歌者們(men) 的演唱情感細膩入微,讓人有身臨(lin) 其境之感。演唱技巧更是豐(feng) 富純熟,嘟嚕音、呼嚕音運用得自然,將冀東(dong) 民歌的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
值得一提,這次活動還邀請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灤州地秧歌的傳(chuan) 承人、灤州“老鐵”劉建平。他與(yu) 搭檔們(men) 帶來了冀東(dong) 地區的民間歌舞《小場秧歌》。演員們(men) 肢體(ti) 動作靈巧、麵部表情豐(feng) 富,在熱鬧的嗩呐聲襯托中,演出了一場歡快幽默的舞蹈大戲,好不生趣。
最後上演的是劉榮德改編和創作的4首歌曲——《山裏人愛唱山》《刨花生》《槐花海》《漁家兒(er) 女多歡樂(le) 》。這4首歌都是劉老先生以不同體(ti) 裁、題材的冀東(dong) 民歌元素為(wei) 基礎寫(xie) 成的。歌曲極具冀東(dong) 民歌特色,曾得到包括楊洪基等眾(zhong) 多著名歌唱家的青睞並進行二度創作。正如劉榮德所說,我們(men) 要做“民歌的孩子”,得到劉老先生傾(qing) 囊相授的弟子們(men) 對這些歌曲的演繹,也贏得了現場聽眾(zhong) 的滿場喝彩。
值得關(guan) 注的是,本次活動在全麵體(ti) 現冀東(dong) 民歌藝術特色的同時,展示了其在新時代的風貌。張天彤談道,“如何在繼承傳(chuan) 統的基礎上創新舞台藝術,讓傳(chuan) 統藝術更具有審美性,為(wei) 其注入時代活力,是每一位當代的文藝工作者所麵臨(lin) 的時代命題。師從(cong) 於(yu) 冀東(dong) 民歌大家曹玉儉(jian) 的劉榮德先生,多年來致力於(yu) 冀東(dong) 民歌的傳(chuan) 承,在堅守傳(chuan) 統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讓‘奤兒(er) 腔’、‘奤兒(er) 韻’的傳(chuan) 統冀東(dong) 民歌在新時代的生活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張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