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人群怎樣吃?國家衛健委手把手教你科學減肥
記者從(cong) 國家衛生健康委了解到,今年被確定為(wei) “健康體(ti) 重管理年”。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成人、兒(er) 童青少年肥胖食養(yang) 指南》,指南指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趨勢,兒(er) 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緩。指南針對不同地區的不同肥胖人群提供了營養(yang) 健康建議。
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肥胖率達16.4%
指南介紹,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肥胖率達16.4%,6歲以下兒(er) 童肥胖率為(wei) 3.6%,6歲至17歲兒(er) 童青少年肥胖率為(wei) 7.9%,而1982 年,我國7歲至17 歲兒(er) 童青少年肥胖率僅(jin) 為(wei) 0.2%。城市兒(er) 童青少年肥胖率較高,農(nong) 村兒(er) 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長迅速。有研究預測,到2030年我國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達65.3%。
建議肥胖者吃飯八分飽 晚九點後盡量不進食
指南建議,成人肥胖患者膳食應全麵均衡多樣化、限製總能量攝入;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嚴(yan) 格控製脂肪、鹽、糖以及酒精的攝入。兒(er) 童青少年肥胖患者應做到吃飯八分飽;提高魚類、蔬菜、大豆及其製品的攝入量;零食提供的能量不超過每天總能量的10%;晚上9點以後盡可能不進食。減重過程中,建議肥胖兒(er) 童青少年的膳食能量在正常需要量的基礎上減少20%左右。
減重速度並非越快越好 過快易造成損傷(shang)
指南指出,科學減重需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大腦思維、體(ti) 脂肪、肌肉和各個(ge) 器官適應新能量狀態,逐步達到新平衡。減重速度並非越快越好,過快的減重速度易對機體(ti) 器官組織造成損傷(shang) ,甚至危及生命。較為(wei) 理想的減重目標應該是6個(ge) 月內(nei) 減少當前體(ti) 重的5%~10%,合理的減重速度為(wei) 每月減2~4公斤。
肥胖人群怎樣吃?這些誤區要避免
肥胖作為(wei) 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人們(men) 的重視。怎樣判斷自己是不是肥胖呢?肥胖人群如何做到合理飲食、科學運動?
生活中,一些體(ti) 重正常的人為(wei) 了追求身材苗條,盲目減肥。其實醫學上對肥胖有明確的衡量標準——體(ti) 重指數。它是基於(yu) 身高和體(ti) 重而計算出的指標。體(ti) 重指數等於(yu) 體(ti) 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數字。例如一位女性,體(ti) 重60公斤,身高1.60米,她的體(ti) 重指數是23.44。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 張忠濤:體(ti) 重指數正常的範圍是18~24,24~28這是超重的範圍內(nei) ,就要增加運動,控製飲食,如果BMI(體(ti) 重指數)大於(yu) 28以上,就應該積極幹預了,包括藥物治療。特別是如果BMI(體(ti) 重指數)大於(yu) 30以上的這些人,比如說2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等代謝性的問題出現以後,那就應該尋求手術治療。
誤區一:光靠運動就能減肥
減肥的原理就是讓吸收的熱量少於(yu) 消耗的熱量,運動是消耗人體(ti) 熱量的有效手段。肥胖人群應根據自身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比如有膝關(guan) 節病變的人,可以選擇遊泳、騎自行車等項目,盡量減少負重或長時間健步走。減肥80%靠飲食,20%靠運動。專(zhuan) 家提醒,光靠“邁開腿”減不了肥,關(guan) 鍵要“管住嘴”。比如,一個(ge) 中等身材的人在跑步機上勻速慢跑30分鍾,消耗的熱量隻相當於(yu) 喝一罐可樂(le) 。
誤區二:采取吃素食或不吃主食的方法減肥
為(wei) 了減少熱量的攝入,一些人陷入了另一個(ge) 誤區:采取吃素食或者不吃主食的方法減肥,這雖然能讓人在短時間內(nei) 掉秤,但難以持久,同時會(hui) 帶來副作用。比如,長期不吃主食容易引發低血糖、腸道功能異常等症狀。如果隻吃素食不吃肉,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肌肉衰減等症狀。另外,部分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並不比米飯低多少,比如土豆、芋頭,山藥、蓮藕,可能讓你越吃越胖。
北京協和醫院臨(lin) 床營養(yang) 科主任醫師 陳偉(wei) :肥胖的防治是個(ge) 長期行為(wei) ,我們(men) 強調的是營養(yang) 均衡,應該盡可能地讓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搭配合理,符合一個(ge) 正常人的基礎能量和蛋白質基礎的需求。
北京友誼醫院普外科中心減重與(yu) 代謝外科主任醫師 張鵬:如果說超重狀態了,甚至肥胖狀態,我們(men) 的營養(yang) 管理也是什麽(me) 東(dong) 西都要吃,但是對總的熱量我們(men) 要進行控製,我們(men) 也可以進行一些食物搭配的改變,比如說我們(men) 蛋白質類食物稍微多一點,碳水少一點,肥肉這些飽和脂肪酸少一點。
(總台央視記者 龍曉勤 趙迎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