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更新和消費品換新將如何撬動內需大市場?——兩會中國經濟問答之九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題:設備更新和消費品換新將如何撬動內(nei) 需大市場?——兩(liang) 會(hui) 中國經濟問答之九
新華社記者戴小河、鄒多為(wei)
近期,我國提出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作出進一步安排。
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主要基於(yu) 怎樣的考量?將如何助力擴大內(nei) 需?落地實施有哪些著力點?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就這一話題,新華社記者采訪了多位代表委員和專(zhuan) 家學者。
這一輪更新換新有何考量?
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和今年2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四次會(hui) 議,都對“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進行了部署,3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對此進行了細化安排。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我國推出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舉(ju) 措有哪些深層次考慮?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學校長餘(yu) 淼傑說,推出這一舉(ju) 措的目的在於(yu) 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激發有潛能的消費,形成投資和消費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消費是一切生產(chan) 的最終目的,是經濟循環的終點,同時也是新的起點。在國際循環存在幹擾的情況下,消費之於(yu) 經濟回升的支撐作用更加突出。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2%,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5%。
“這一輪更新換新體(ti) 現了‘從(cong) 存量中產(chan) 生增量’的宏觀經濟政策新思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麗(li) 芬表示,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guan) 期,不能簡單地擴張規模做增量,而是要提升存量的質量效益,在提升過程中產(chan) 生增量。
陳麗(li) 芬說,更新換新不僅(jin) 能“從(cong) 存量中產(chan) 生增量”,而且可以將投資和消費統一起來;不是孤立地刺激投資或者消費,而是放眼長遠,暢通從(cong) 生產(chan) 到消費的循環,實現“1+1>2”的政策效果,體(ti) 現擴大內(nei) 需的係統性。
消費旺,市場興(xing) 。
“邁入新發展階段,不斷擴大內(nei) 需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行之有效的重要戰略。”全國人大代表、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董事長柳江說,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全力推動政策落地,將有效撬動存量和增量兩(liang) 個(ge) 市場,推動消費增長勢頭持續走強,還能以綠色智能產(chan) 品替換高能耗高汙染的舊產(chan) 品,從(cong) 而助推我國生產(chan) 和消費的高質量轉型。
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四次會(hui) 議強調,實行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將有力促進投資和消費,既利當前、更利長遠。
“實施這一輪更新換新體(ti) 現了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優(you) 勢。”柳江代表表示,麵對總需求不足的經濟運行現狀,“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能建董事長宋海良看來,更新換新不僅(jin) 是設備和消費品的升級換代,更是一場係統的生產(chan) 力變革。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要求大規模的設備更新,而大規模的設備更新也將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的加快形成。
更新換新的市場需求從(cong) 何而來?
“消費變得低迷”“無力升級基礎設施”……近期,有海外媒體(ti) 質疑更新換新的市場動力。
那麽(me) ,我國市場更新換新需求是否迫切?空間有多大?
從(cong) 現實來看,我國設備更新的需求很大。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舉(ju) 行的經濟主題記者會(hui) 上說,2023年我國工業(ye) 、農(nong) 業(ye) 等重點領域設備投資規模約4.9萬(wan) 億(yi) 元,隨著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設備更新需求會(hui) 不斷擴大,初步估算將是一個(ge) 年規模5萬(wan) 億(yi) 元以上的巨大市場。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研究員魏明英認為(wei) ,我國工業(ye) 設備存量大、能耗比較高;智能製造設備需進一步提高普及率;鍋爐等重點用能設備要大力提升先進能效標準。隨著技術進步,企業(ye) 在生產(chan) 效率上的競爭(zheng) 日趨白熱化,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數字化等方麵都存在主動更新需求。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周雲(yun) 傑說:“對企業(ye) 自身而言,一些設備效率較低已無法滿足當前需求,我們(men) 將對其進行更新,以適應加速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的要求,提高工廠的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程度。”
“依托數字化管理係統,我們(men) 工廠的單位製造成本降低28%,產(chan) 量損失減少43%,交貨時間縮短84%,能耗也降低20%。”全國人大代表、隆基綠能董事長鍾寶申說,近年來的設備更新升級讓工廠實現從(cong) “製造”向“智造”的飛躍。
再來看消費品換新的市場需求。鄭柵潔介紹,2023年底我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3.36億(yi) 輛,冰箱、洗衣機、空調等主要品類家電保有量超過30億(yi) 台,汽車、家電更新換代也能創造萬(wan) 億(yi) 元規模的市場空間。
高品質供給也將激發新的需求,創造更為(wei) 廣闊的市場空間。
中國家用電器服務維修協會(hui) 會(hui) 長劉秀敏說,這一輪以舊換新將“喚醒新理念、換來新家電、煥然新生活”。比如近年來陸續上市的激光電視、新風空調、真空冰箱等高端新品,疊加不斷規範的上門服務,可借此機會(hui) 走入尋常百姓家,將帶動家居從(cong) “換新”到“煥然一新”的品質升級。
對於(yu) 更新換新所需的資金支持,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四次會(hui) 議和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分別強調“要堅持中央財政和地方政府聯動,統籌支持全鏈條各環節,更多惠及消費者”“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
落地實施有哪些著力點?
根據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四次會(hui) 議“鼓勵先進、淘汰落後”的部署要求,受訪代表委員認為(wei) ,這一輪更新換新以先進標準為(wei) 引領,將推動工業(ye) 麵貌和消費潮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國產(chan) 化方向轉型升級。
高端化是工業(ye) 由大向強的必由之路。C919大飛機實現商飛,首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出海,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這些成就表明我國在高端工業(ye) 領域正由“跟跑”向“並跑”“領跑”轉變。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有色礦業(ye) 集團董事長奚正平說,借助這一輪更新換新契機,我國工業(ye) 有望向高端化躍升,既要加快工業(ye) 母機、高端芯片、基礎軟硬件等設備的更新升級,又要在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等方麵形成突破,占領製高點。
當前人工智能成為(wei) 新的生產(chan) 工具,以工業(ye) 互聯網為(wei) 支撐的智能化工廠正在鋪開,工業(ye) 加速智能化。截至2023年底,我國工業(ye) 互聯網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超1.3萬(wan) 億(yi) 元,已全麵融入49個(ge) 國民經濟大類。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主任董進表示,製造業(ye) 要聚焦工業(ye) 互聯網薄弱環節,如控製芯片、操作係統、智能傳(chuan) 感器等,加快先進設備和係統的更新,讓製造業(ye) 與(yu) 5G等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推動智能化向實體(ti) 經濟更多行業(ye) 、更多場景延伸。
“綠色不僅(jin) 是節能降碳,還是循環利用。”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認為(wei) ,這一輪更新換新是循環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對於(yu) 推動形成綠色生產(chan) 生活方式有重要意義(yi) 。“回收+換新”等模式將加大廢舊電器電子產(chan) 品回收力度,提高廢舊電器電子產(chan) 品拆解再利用能力,形成家電回收處置及精深加工生態體(ti) 係,推進資源節約利用。
消費市場上“國潮”湧動,這既是經濟現象,也是文化現象。宋海良委員說,這有根植本土文化的自信,也有供給側(ce) 的創新。近年來國貨提高生產(chan) 效率,實現柔性製造和個(ge) 性定製;縮短與(yu) 消費者的距離,讓工廠與(yu) 市場精準對接……“國潮”背後是工業(ye) 和消費體(ti) 係的重新整合,以舊換新是國貨的市場機遇期,更是傳(chuan) 統產(chan) 能向先進產(chan) 能更新的升級機遇期。
代表委員在采訪中表示,我國經濟是一片浩瀚大海,內(nei) 需空間廣闊。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全麵實施,必將有力促進投資和消費的良性循環,進一步激發中國內(nei) 需市場活力動力,讓中國經濟引擎更加強勁。同時,更新換新是一個(ge) 係統工程,需要產(chan) 供銷、上下遊、政企民、線上線下協同聯動綜合施策,要做好頂層設計統籌推進,打通難點堵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