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習近平講述的故事|青蒼簇擁越千年

發布時間:2024-03-14 15:29:00來源: 新華社

  蜀道明珠翠雲(yun) 廊,跨越千年仍青蒼。翠雲(yun) 廊是目前存世時間最長、麵積最大、數量最多的人工行道古樹群。漫步其中,姿態各異的古柏散布道旁,相互掩映。

  古人是如何植柏護柏的?千年之後,我們(men) 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來監測、嗬護古柏?在植樹節到來之際,請跟隨本期《習(xi) 近平講述的故事》的鏡頭,走進綠樹成蔭的翠雲(yun) 廊。

習(xi) 近平講述的故事|青蒼簇擁越千年

  古人在蜀道植柏,意在植樹表道,以樹計裏。翠雲(yun) 廊植樹曆史可追溯至秦漢,當地有確切文獻記載的大規模植樹有6次,尤以宋明兩(liang) 代的種植規模最為(wei) 巨大。

習(xi) 近平講述的故事|青蒼簇擁越千年

  翠雲(yun) 廊能夠千餘(yu) 年蒼翠環繞,除了劍門山區氣候和土壤適宜柏木生長,也得益於(yu) 明代開始頒布實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樹交印”等製度。

習(xi) 近平講述的故事|青蒼簇擁越千年

  新中國成立以來,劍閣縣沿襲古製接力保護,山區百姓也把植樹護路當作行善積德的義(yi) 舉(ju) 。

習(xi) 近平講述的故事|青蒼簇擁越千年

  目前,劍閣縣翠雲(yun) 廊古柏自然保護中心對古蜀道沿線的古柏進行了逐株普查登記,建立電子信息檔案,隨時對古柏生態環境、生長發育和保護現狀進行動態監測,便於(yu) 製定保護措施。

習(xi) 近平講述的故事|青蒼簇擁越千年

  翠雲(yun) 廊古柏樹齡長、脆性大。當地通過抱箍加固、樹洞修複、定期施藥等措施,讓千年古木生機勃勃。

習(xi) 近平講述的故事|青蒼簇擁越千年

  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古柏保護應與(yu) 生態文明建設、曆史文化傳(chuan) 承相結合,深入挖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蘊含的智慧哲理。

習(xi) 近平講述的故事|青蒼簇擁越千年

  監製:李拯宇

  出品人:孫誌平、王丁

  製片人:樊華、楊三軍(jun)

  統籌:韓珅、王誌斌、葉含勇

  編導:李林欣、姬楊、張文嶸、韓彤(實習(xi) )

  記者:陶冶、蕭永航、尹恒

  報道員:陳居偉(wei) 、嶽洋

  包裝:夏勇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新華通訊社出品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