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破土”“換道”“出圈”——多樣數據折射河南經濟“向新力”

發布時間:2024-03-15 15:28: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新年伊始,挪威東(dong) 北部,希爾克內(nei) 斯,積雪像往常一樣覆蓋著這個(ge) 北極圈內(nei) 的海邊小鎮。位於(yu) 河南鄭州的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an) 的新能源公交車,在此實現了常態化運營,刷新了中國新能源客車在全球最北端的運營紀錄。

  雪路泥濘,阻擋不了“河南造”的“出圈”。

  近年來,河南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不斷開辟新領域、新賽道,以培育壯大增量來調整優(you) 化存量。如今,農(nong) 業(ye) 、工業(ye) 、消費等“向新力”加速提升,動能之變、結構之變、質量之變的成效日益顯現。

  一粒種子“萌生”農(nong) 業(ye) 新氣象

  人勤春早。在新鄉(xiang) 市中原農(nong) 穀高標準農(nong) 田示範區裏,墒情、蟲情、氣象、地力等10多種不同類型的數據,被一根農(nong) 業(ye) 互聯網數據傳(chuan) 感集成杆實時采集、實時傳(chuan) 輸。

  不遠處的小麥試驗田裏,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中原研究中心“小麥高產(chan) 多抗優(you) 異資源鑒定與(yu) 創製”團隊成員選取了近10萬(wan) 個(ge) 單株,帶去實驗室進行分子標記監測。

  “主要任務是調查小麥的抗寒性、苗期習(xi) 性,把抗性好的選擇出來做種子。”團隊負責人張錦鵬說。

  國以農(nong) 為(wei) 本,農(nong) 以種為(wei) 先。河南高位布局中原農(nong) 穀建設,這個(ge) “基礎研究+品種選育+繁種製種”的種業(ye) 創新集成平台,已吸引53家省級以上科研平台和74家種業(ye) 企業(ye) 入駐,有37個(ge) 農(nong) 作物新品種通過審定,累計推廣1.5億(yi) 畝(mu) 。

  “種業(ye) 創新發展是穩糧增產(chan) 最核心的驅動力和保障。”河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孫巍峰說,全省主要農(nong) 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小麥、花生育種水平國際領先、供種能力全國第一,玉米、芝麻、西甜瓜、辣椒等新品種選育水平全國領先。

  用全國1/16的耕地生產(chan) 了全國1/10的糧食、1/4強的小麥,不僅(jin) 解決(jue) 了自身1億(yi) 人的吃飯問題,每年還調出原糧及其製成品600億(yi) 斤左右——在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的同時,河南以“糧頭食尾”“農(nong) 頭工尾”為(wei) 抓手,產(chan) 出更多“寶藏”。

  作為(wei) 一家總部位於(yu) 鄭州的中式茶飲連鎖企業(ye) ,蜜雪冰城目前在全球的連鎖店已超過3萬(wan) 家,其中海外4000多家。

  滿足其全球門店在糖、奶、茶、咖啡、果、糧、料(添加劑)等核心原料生產(chan) 供應的“秘籍”在焦作溫縣——蜜雪冰城旗下的大咖國際食品有限公司設在這裏,是目前國內(nei) 現製茶飲行業(ye) 單體(ti) 最大的生產(chan) 基地。

  像蜜雪冰城一樣,牧原集團、鍋圈食匯、巴奴火鍋、九多肉多等一批覆蓋多元消費場景、融合一二三產(chan) 業(ye) 的企業(ye) ,紮根中原沃土,不斷茁壯成長,持續擁抱更廣闊的市場。

  一“P”算力“蓄勢”新質生產(chan) 力

  驚蟄時節,乍暖還寒。位於(yu) 鄭州航空港區的超聚變數字技術有限公司華中供應中心生產(chan) 有條不紊,車間內(nei) “隻見機器不見人”,無人智能物流小車穿梭其間。

  “我們(men) 在河南的研發人員已近千人。”超聚變董事長兼CEO劉宏雲(yun) 介紹,下一步,將加大賦能河南製造業(ye) 。

  鄭州大學旁,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配備的新一代嵩山超級計算機,每秒可進行10億(yi) 億(yi) 次雙精度浮點運算;天健湖畔,360中原智算中心千PFlops(PFlops指每秒一千萬(wan) 億(yi) 次浮點運算)算力跑出“加速度”;北龍湖旁,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項目正加緊建設……

  作為(wei) 交通樞紐,河南如今正加快建設算力樞紐。

  算力是繼熱力、電力之後經濟社會(hui) 發展新的關(guan) 鍵生產(chan) 力。中國工程院院士、超算領域專(zhuan) 家鄭緯民認為(wei) ,算力中心建起來後,要找準更大的應用場景,推動算力賦能千行百業(ye) 。

  製造業(ye) ,已成算力賦能的重點領域。近年來,河南把製造業(ye) 作為(wei) 主攻方向,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戰略,一個(ge) 個(ge) 數實融合新圖景相繼落地。

  在鄭州,5G自動駕駛公交實現常態化運營,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加速聚集;在洛陽,5G智慧礦山實現智能調度,“四新一裝備”正重塑產(chan) 業(ye) 格局;在新鄉(xiang) ,生物與(yu) 新醫藥產(chan) 業(ye) 引領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在商丘,人造金剛石產(chan) 品廣泛應用於(yu) 第三代半導體(ti) 加工……

  據統計,河南已累計建設省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1100多個(ge) ,生產(chan) 效率平均提升30%,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0%,單位產(chan) 值能耗平均降低10%。

  創新永無止境。河南省科技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張銳介紹,當前,以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學城、中原農(nong) 穀為(wei) 支柱的“三足鼎立”科技創新大格局全麵起勢。

  截至2023年年底,河南擁有國家級創新平台172家,高新技術企業(ye) 、科技型中小企業(ye) 數量,由2020年的6310家、11826家增至2023年的1.2萬(wan) 家、2.6萬(wan) 家,均翻了一番。

  “嵩山”“黃河”等20家省級實驗室揭牌成型,哈工大、北理工、上海交大等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落地運行,12個(ge)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高質量推進……

  圍繞創新驅動、科教興(xing) 省、人才強省戰略,邊建設、邊科研、邊聚人才、邊出成果——河南對創新人才的渴求、換道發展的緊迫有目共睹。

  一片甲骨“點亮”消費新場景

  元宵節過後的第二天,殷墟博物館新館在甲骨文的故鄉(xiang) 安陽正式開館,這是首個(ge) 全景式展現商代文明的國家重大專(zhuan) 題博物館。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走進新館,迎麵而立的高牆上鐫刻著這樣的大字,讓進取創新精神舉(ju) 目可見。

  夜幕降臨(lin) ,與(yu) 新館一河之隔的殷墟,彩燈如晝,長夜未央。

  步入殷墟大門,甲骨文字形的燈光組合,如燈海、似字庫,更像迷宮。在全息投影等數字技術加持下,遊客與(yu) 數字“婦好”實現跨時空“對話”。

  “這是殷墟景區首次在夜間開放。”安陽殷墟景區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申威威說,“點亮殷墟”的創新活動讓遊客參與(yu) 性更強,體(ti) 驗更豐(feng) 富。

  這個(ge) 冬天,一場讓家鄉(xiang) 文旅“亮絕活”的喊話掀起新年文旅熱潮。麵對網民“著急上火”的建議,文旅部門十分“聽勸”,“花式”整活,成就“雙向奔赴”。在鄭州,“隻有河南·戲劇幻城”、二砂、油化廠創意園成為(wei) 時尚打卡地;在洛陽,大街小巷衣袂飄飄的漢服已成吸睛密碼;在許昌,吸引外地市民排隊消費的胖東(dong) 來商超被網民譽為(wei) “6A景區”……

  成績單“驚喜”出爐——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的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河南累計接待遊客5021.6萬(wan) 人次,分別比2023年、2019年增長48.8%、56.3%;旅遊收入297.7億(yi) 元,分別比2023年、2019年增長69.9%、65.1%。

  文旅文創融合戰略是河南省“十大戰略”之一。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將把“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打造成為(wei) 高識別度、高傳(chuan) 播度、高美譽度的國際知名文旅品牌,打造中華文明連綿不斷的探源地、實證地和體(ti) 驗地,提升文旅產(chan) 業(ye) 的時尚度、吸引力。

  “2023年,河南接待遊客增至9.95億(yi) 人次,旅遊收入9645.6億(yi) 元。”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黃東(dong) 升介紹,今年,要持續推動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出圈出彩,加快建設中華文化傳(chuan) 承創新中心、世界文化旅遊勝地。

  文旅隻是消費的一部分。河南不斷強化政策支持、打造消費載體(ti) 、豐(feng) 富消費場景,推動消費品市場恢複向好。2023年實現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2.6萬(wan) 億(yi) 元、增長6.5%。

  春風又綠黃河岸。當下的河南,正加快動能轉換、綠色轉型,不斷塑造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新方式,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新動能,搶占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新賽道。在農(nong) 田、在車間、在景區、在購物車裏,創新驅動下,中原大地,處處可見向新潮湧。(記者 李俊 張興(xing) 軍(jun) 張浩然)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