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思政課青年說】強化實踐教學,講深講透講活大思政課

發布時間:2024-03-15 15:46:00來源: 人民論壇網

思政課青年說

  2019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hui) 上指出:“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用科學理論培養(yang) 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hui) 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誌,做奮鬥者。”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用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鑄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ti) 係,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ti) 化建設。”實踐教學既是思政育人的重要抓手,又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環節。要堅持以學生為(wei) 中心的實踐育人理念,建設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實踐教學共同體(ti) ,推動實踐教學資源互相融通,不斷提升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共同體(ti) 的育人實效。

  轉變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

  實踐教學把以教師為(wei) 主體(ti) 、以學生為(wei) 客體(ti) 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轉變為(wei) 以學生為(wei) 主體(ti) 的體(ti) 驗式和感悟式的教學模式。實踐教學的課堂是以學生自主活動、自主學習(xi) 、自主實踐和自主探究為(wei) 主體(ti) 的課堂。實踐教學的教學過程包括課前準備、課程開展、課後鞏固等。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主體(ti) 性作用不僅(jin) 體(ti) 現在課程開展環節,還體(ti) 現在課前準備環節和課後鞏固環節。在課前準備環節,思政課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設置學習(xi) 目標和學習(xi) 任務單,將教學內(nei) 容、實踐教學基地簡介、教學輔助資料、教學要求等上傳(chuan) 線上教學平台,學生根據學習(xi) 任務單預習(xi) 學習(xi) 內(nei) 容、完成課前學習(xi) 任務,根據實踐教學基地簡介熟悉環境,激發各學段學生學習(xi) 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程開展環節思政課教師通過設置問題鏈等形式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在尋找一個(ge) 個(ge) 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深刻理解黨(dang) 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在課後鞏固環節,思政課教師根據各學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布置課後作業(ye) ,例如,小學階段,與(yu) 父母分享實踐學習(xi) 見聞;中學階段,根據實踐教學主題進行展示匯報;大學階段,開展主題Vlog拍攝、情景劇表演等,充分發揮各學段學生的主體(ti) 性作用,讓思政課真正入腦入心。

  情景劇表演是大中小學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思政課走進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學生們(men) 排練表演情景劇的過程也是一個(ge) 自我教育、自我成長、自我蛻變的過程。從(cong) 一個(ge) 想法逐漸完善成一台鼓舞人心的情景劇,每一步都是學生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的理解與(yu) 實踐。在創作、排練、演出的過程中,學生們(men) 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激勵他們(men)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成為(we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先鋒闖將,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突破教室邊界,拓展教學空間

  實踐教學突破了傳(chuan) 統思政課教學受到的空間、時間的限製,形成多維度、多場域的實踐教學平台,包括實踐基地平台、互聯網教學平台等。實踐基地平台依托大學校園、紅色場館、企業(ye) 車間、田間地頭等,在實踐基地中,曆史場景被還原與(yu) 再現,學生可看、可聞、可觸,達到對曆史事件“感同身受”、對英雄人物“肅然起敬”、對理論要點“醍醐灌頂”的良好學習(xi) 成果,實現思政小課堂與(yu) 社會(hui) 大課堂的融合,進一步增強了思政課的育人成效。

  思政課教學要做到與(yu) 時俱進,關(guan) 鍵就在於(yu) 利用好互聯網平台,主動占領網絡陣地。互聯網教學平台依托網絡新技術,將虛擬教學空間和現實教學空間有機結合,建設虛擬仿真思政課體(ti) 驗教學中心,實現以虛擬現實觀察方式、實時互動方式、全時全域調研方式等新手段拓展思政課實踐教學領域,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實踐教學中的作用。依托實踐教學平台進行教學設計需遵循教育規律,緊密結合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小學階段注重遊戲化教學與(yu) 社會(hui) 性角色體(ti) 驗,中學階段注重項目式學習(xi) 與(yu) 社區服務,大學階段注重課題研究與(yu) 科研項目結合,循序漸進將道理講深、講透、講活,使各學段學生都能感受到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突破書(shu) 本局限,豐(feng) 富教學資源

  實踐教學突破書(shu) 本局限,實現了思政課從(cong) 靜態紙質教材到動態鮮活素材的轉化。動態鮮活素材包含線下教學資源和線上教學資源等。線下教學資源豐(feng) 富多樣,首先立足於(yu) 學校文化,尤其是高校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深入挖掘校園文化活動中的思政元素、設立校內(nei) 思政課實踐教學體(ti) 驗崗位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參與(yu) 度和獲得感;其次立足於(yu) 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包括地方革命遺跡、曆史文物等,推進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課程化,提煉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價(jia) 值,將鮮活的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引入實踐教學課堂;最後立足於(yu) 中華文明,讓學生沉浸式感悟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培養(yang) 各學段學生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將曆史文化資源轉化為(wei) 教學的鮮活素材,各學段學生能夠從(cong) 中感悟榜樣力量、增強能力素養(yang) 、提升本領擔當,讓思政課越來越“活”、越來越“火”。

  思政課教師依托智能化、數據化、信息化的網絡教育載體(ti) 或平台開發線上教學資源,把具有互聯網特征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項目轉化為(wei) 網絡微課,精心開發出一批優(you) 質的、係統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微課資源庫,不斷拓展教育領域、豐(feng) 富教育途徑,形成全麵立體(ti) 的信息化教育教學體(ti) 係,呈現給各學段學生優(you) 質的線上教育資源。

  實踐教學實現了思政課由教師主導到學生主體(ti) 、由課堂空間到社會(hui) 空間、由理論知識到實踐生活的拓展,是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和實效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共同體(ti) 建設的重要抓手。要不斷推進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形成實踐育人的長效機製,激勵各學段學生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qing) 聽人民呼聲,用內(nei) 心感應時代脈搏,努力成長為(wei) 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作者:天津現代職業(ye) 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 華戰勝,天津現代職業(ye) 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師 馬琳瑛)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