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東西問丨肖從禮:塵封千年的絲路簡牘記載了什麽?

發布時間:2024-03-18 14:2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蘭(lan) 州3月17日電 題:塵封千年的絲(si) 路簡牘記載了什麽(me) ?

  ——專(zhuan) 訪甘肅簡牘博物館整理研究部主任、研究館員肖從(cong) 禮

  中新社記者 馮(feng) 誌軍(jun)

  西北邊塞出土的數萬(wan) 枚漢簡內(nei) 容豐(feng) 富,是記錄兩(liang) 千年前漢代絲(si) 綢之路的“百科全書(shu) ”。被譽為(wei) “漢簡故鄉(xiang) ”的甘肅,有哪些“藏在深閨人未識”的簡牘文物?這些塵封千年的絲(si) 路簡牘記載了什麽(me) ?甘肅簡牘博物館整理研究部主任、研究館員肖從(cong) 禮近日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作出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甘肅簡牘中有哪些關(guan) 於(yu) 古絲(si) 綢之路的記載與(yu) 故事?

  肖從(cong) 禮:紙張未發明前,簡牘是中國古人最主要的文字書(shu) 寫(xie) 載體(ti) 之一。一般來說,竹製的稱為(wei) “簡”,木製的稱為(wei) “牘”。古人因地製宜,南方地區盛產(chan) 竹,故簡牘多為(wei) 竹質,西北地區就多取材鬆、胡楊和紅柳等。

  敦煌懸泉漢簡、敦煌馬圈灣漢簡、居延漢簡、肩水金關(guan) 漢簡、天水放馬灘秦簡、地灣漢簡……20世紀以來,甘肅先後出土秦、漢、晉、唐、西夏五個(ge) 時期的簡牘6萬(wan) 多枚。其中,漢簡占全國出土漢簡的半數以上。

  這些簡文生動記載了兩(liang) 千年前漢代河西邊塞的屯戍勞作、衣食住行、思鄉(xiang) 之情、畜牧耕種、遞送文書(shu) 、社祭臘祭、使者往來、詔書(shu) 律令等,如漢代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文書(shu) 、邊塞私人書(shu) 信、官方驛站接待記錄等。

  這些漢簡既是2000年前絲(si) 綢之路上萬(wan) 千故事的日常書(shu) 寫(xie) ,又是秦漢時期政治、經濟、軍(jun) 事、科技、文化、曆史、地理的第一手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jia) 值。其中所載的曆史細節,比如解憂公主的家國情懷、戍邊士卒生活生產(chan) 、百姓柴米油鹽的煩惱事等,既有曆史深度,更顯曆史溫度。

  敦煌懸泉置出土有一件漢簡《龜茲(zi) 王夫婦在懸泉》。其中記載,公元前65年,龜茲(zi) 王和夫人在懸泉置得到了漢王朝的高規格接待。懸泉置為(wei) 龜茲(zi) 王夫婦專(zhuan) 門準備了相應的坐臥生活用品。在堂上放置有八尺臥床,床上有青黑色帷。除此以外,在傳(chuan) 舍門內(nei) 供人坐用的床亦張帷,專(zhuan) 供貴賓使用。龜茲(zi) 王夫人是解憂公主的長女,有漢家血脈,沿途驛置為(wei) 龜茲(zi) 王夫婦提供了最好的接待。

  遠嫁烏(wu) 孫的解憂公主,在烏(wu) 孫生活了半個(ge) 世紀。“年老思土,願得歸骸骨,葬漢地。”漢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解憂公主向漢宣帝上書(shu) 請求返回長安,這封密信在當年二月進至敦煌,後傳(chuan) 至萬(wan) 年驛。據《漢書(shu) 》記載,天子見信後“閔而迎之”。

  懸泉漢簡顯示,次年九月,解憂公主帶著親(qin) 信,由龍勒入敦煌。漢朝廷在此前已下令高規格接待,整個(ge) 敦煌對此事非常重視,懸泉置官員在地上鋪滿了貴重的毯子,幾公裏外,接待者就列在道路兩(liang) 邊守候。

  諸如以上的簡文記載還有很多,無一不體(ti) 現漢王朝對與(yu) 西域交流交往的重視和溫情。

  中新社記者:通過紛繁的絲(si) 路簡牘記載,如何窺見漢王朝對絲(si) 綢之路暢通的保障?

  肖從(cong) 禮:其實回到兩(liang) 千多年前,古絲(si) 綢之路的道路交通是非常危險的,要在如此漫漫旅途中保障東(dong) 西方往來,需要朝廷進行大量的投入和保障。通過漢簡記載可知,漢王朝需要提供大量的糧食儲(chu) 備和相關(guan) 生活及出行物資,並開展相應的管理。

  敦煌懸泉置出土的一枚《裏程簡》,詳細記載了從(cong) 武威郡到敦煌郡沿途各驛置之間的裏程,它和另一枚在居延地區出土的《裏程簡》互為(wei) 補充,兩(liang) 者完整記錄了從(cong) 京城長安到敦煌的路線、裏程以及沿途經過地區,共同勾勒出完整的絲(si) 綢之路東(dong) 段路線圖。

  相較於(yu) 隻言片語的史料記載,這兩(liang) 枚漢簡詳細記載了漢代絲(si) 綢之路官方設置的驛置站點,也就非常有力地證明了絲(si) 綢之路不是一條隨便走的路,而是一條由朝廷提供保障的東(dong) 西方之間經濟文化交往之路。沿途設置的驛置站點,就相當於(yu) 今天高速公路沿途的服務區,這才保證了東(dong) 來西往的各國使團有食宿和出行的保障。

  在絲(si) 綢之路上設置類似懸泉置等眾(zhong) 多驛站,一開始主要還是為(wei) 保障各國之間的官方往來,因而並非人人都能入住,需要帶著官方授發的“介紹信”才能入住停留。《漢書(shu) ·西域傳(chuan) 》上記載的是西域諸國,漢簡中也有不少關(guan) 於(yu) 西域多國的國王或使團停留的記載。

  中新社記者:通過多年發掘研究,如何讓“冷門絕學”簡牘學走近大眾(zhong) ?

  肖從(cong) 禮:與(yu) 敦煌學一樣,簡牘學從(cong) 一開始就是一門國際性顯學。甘肅自1907年以來,發現了數量眾(zhong) 多、內(nei) 容豐(feng) 富的簡牘,未來還可能會(hui) 有重大發現。但多年來,甘肅簡牘一直處於(yu) “有館無舍”的困境,這些珍貴的曆史文化遺存隻能沉睡在庫房。

  2023年9月,甘肅簡牘博物館開館,超過5萬(wan) 件(組)館藏文物終於(yu) 能夠與(yu) 觀眾(zhong) 見麵。作為(wei) 目前中國漢簡藏量最大的專(zhuan) 題博物館,我們(men) 通過“簡牘時代”“絲(si) 路見證”“邊塞生活”“簡牘書(shu) 法”四大基本陳列,對甘肅30多批次簡牘的出土情況進行了係統介紹。

  通過豐(feng) 富的展陳形式,展覽清晰地反映了漢代中原王朝對西域三十六國有效管控,以及漢朝廷和三十六國交流往來的曆史淵源。通過簡牘文獻展現真實故事,還原官員、士卒以及普通民眾(zhong) 工作、生產(chan) 和生活的場景,反映當時邊塞人民生活的方方麵麵。簡牘所體(ti) 現的中國書(shu) 法發展的源流和成就,還將帶領觀眾(zhong) 深入了解秦漢簡牘書(shu) 法藝術風格的變化發展,再現絲(si) 綢之路的簡墨風貌。

  甘肅簡牘博物館所藏千餘(yu) 件中國國家一級文物,對研究秦漢曆史文化有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們(men) 專(zhuan) 注於(yu) 簡牘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肩水金關(guan) 漢簡》《地灣漢簡》《玉門關(guan) 漢簡》《甘肅秦漢簡牘集釋》等簡牘文字整理成果的出版,為(wei) 相關(guan) 研究提供了最新的第一手資料。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等平台匯聚更多專(zhuan) 家學者,不斷破譯簡牘中的文化密碼。

  受訪者簡介:

  肖從(cong) 禮,甘肅簡牘博物館研究館員,整理研究部主任,甘肅省文物鑒定委員會(hui) 委員,研究方向為(wei) 簡牘學及先秦秦漢史。近年來一直從(cong) 事館藏漢簡的整理研究工作,出版有《居延新簡集釋(五)》(2016年)等專(zhuan) 著。中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懸泉漢簡整理研究”子課題“懸泉漢簡與(yu) 漢代河西社會(hui) ”負責人,中國國家社科基金“地灣漢簡整理與(yu) 研究”(2018年)項目負責人。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