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媒在文化與科技中探尋浙江杭州之美
中新網杭州3月17日電(曹丹)“我是時隔40年後第二次來到杭州,通過這幾天的所見所聞,我再次感受到‘人間天堂’杭州在人文、科技等方麵的魅力。”澳大利亞(ya) 《塔州華人報》總編唐詠北在浙江杭州良渚博物館內(nei) 一邊感歎,一邊拿手機記錄下良渚的玉琮、玉璧等,並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媒體(ti) 。
3月15日至16日,“海外華文媒體(ti) 看浙江”活動走進杭州,36家海外華文媒體(ti) 參訪良渚遺址、徑山鎮禪茶第一村、杭州奧體(ti) 中心等,在文化與(yu) 科技中探尋“人間天堂”的魅力。
距今5000年前後,在杭州北郊的良渚文化已出現發達的稻作農(nong) 業(ye) 、複雜的社會(hui) 分工和統一的精神信仰。良渚文明是迄今發現的中華大地上最早的國家文明。
“良渚是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法國《歐洲時報》采訪中心主任黃冠傑在參訪良渚博物館後談道,“糧倉(cang) 內(nei) 的碳化稻穀、水利係統遺址以及良渚玉器精致的雕刻工藝,都證明了良渚文明程度之高。”
在走進良渚遺址內(nei) 的南城牆發掘點、莫角山宮殿區和反山王陵區後,加拿大搜羅傳(chuan) 媒社長陳林不由得感歎,“踏上良渚遺址群,親(qin) 眼見到城牆、祭壇、河道等各類遺跡,有利於(yu) 我們(men) 海外華文媒體(ti) ‘有理有據’地對外說好中國古代文明史。同時,我期望有更多海內(nei) 外媒體(ti) 可以來這裏參訪,讓良渚這一世界文化遺產(chan) 被更多人熟知。”
一部《茶經》,千秋傳(chuan) 頌。據傳(chuan) ,唐代“茶聖”陸羽在結束十餘(yu) 年對茶的遊曆考察後,選擇在杭州餘(yu) 杭徑山鎮附近專(zhuan) 心著書(shu) ,最終完成《茶經》。
溫盞、擇茶、調膏、擊拂……海外華文媒體(ti) 來到徑山鎮,在茶藝老師的講解下,大家體(ti) 驗了宋代點茶技藝。
茶筅製作非遺工坊內(nei) ,非遺傳(chuan) 承人陳金信告訴大家:茶筅起源於(yu) 宋代,通常由竹子經過18道工序製作而成,是宋代點茶技藝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加拿大一帶一路通訊社總編輯王群對茶筅很感興(xing) 趣,在仔細了解該非遺工藝的傳(chuan) 承情況後,他購買(mai) 了一個(ge) 茶筅作為(wei) 此行的紀念。
“茶葉是中國在海外的重要文化符號之一,是我們(men) 對外傳(chuan) 播的重要載體(ti) 。”王群說,“我想把這裏的茶筅帶回去,向海內(nei) 外的同事、朋友更好地展示宋代點茶技藝,讓他們(men) 親(qin) 身感受宋代茶藝文化之美、茶香四溢之品。”
近年來,體(ti) 育成為(wei) 推動海內(nei) 外交流的獨特載體(ti) 。來到杭州奧體(ti) 網球中心“小蓮花”場館內(nei) ,頂上的“大花瓣”正在慢慢閉合,具有開閉功能的體(ti) 育場館讓人眼前一亮。
“在‘黑科技’的加持下,多項國際賽事在杭州舉(ju) 辦,吸引了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輕人匯聚於(yu) 此,讓杭州這座古城散發出青春的活力。”埃及《中國周報》記者尹傑談道。
據悉,在結束杭州的行程後,海外華文媒體(ti) 將赴寧波、嘉興(xing) 等地,近距離感知浙江多樣美。本次活動由浙江省僑(qiao) 辦、浙江省政府新聞辦、浙江省僑(qiao) 聯、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主辦。(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