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觀樓旁吟誦“天下第一長聯”:追尋髯翁遊蹤 感悟古今千年
中新網昆明3月18日電(陳靜)“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17日,為(wei) 紀念清代文壇名士、“聯聖”孫髯翁逝世250周年,大觀樓長聯吟誦大賽在昆明大觀樓公園舉(ju) 行。各行各業(ye) 的詩詞愛好者共聚一堂、吟誦“天下第一長聯”,追尋髯翁遊蹤,感悟古今千年曆史。
昆明大觀樓坐落於(yu) 滇池北岸,清康熙年間始建,整體(ti) 風格相承中國主流傳(chuan) 統建築,彩畫、紋飾又凸顯地方民族特色。因麵臨(lin) 滇池,擅湖山之勝,遂命名“大觀樓”。建成後,無數文人為(wei) 其揮毫潑墨,留下許多詩文俱佳的詩詞楹聯。清乾隆年間,名士孫髯翁登樓提筆,寫(xie) 出了長達180字的“天下第一長聯”,流傳(chuan) 至今。
本次吟誦比賽吸引了學生、教師、非遺傳(chuan) 承人、文學藝術界人士、退休人員等參加,年齡最小的參賽選手僅(jin) 5歲,最大的接近80歲。
“五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大觀樓長聯中的上聯描寫(xie) 滇池及周圍風光景物,歌頌大好河山;下聯聯想雲(yun) 南曆史,有感而發,整體(ti) 對仗工整,觀物寫(xie) 情,內(nei) 涵深刻。
本次吟誦比賽選手、雲(yun) 南民族大學漢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大二學生劉昊霖說,“長聯真的非常精彩,我在吟誦的過程中能深刻感受到它的大氣磅礴,也體(ti) 會(hui) 到傳(chuan) 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此外,今天也欣賞了大觀樓別致的美景,收獲滿滿。”
正值春暖花開之時,大觀樓畔紫藤競相開放、山水正盛,市民遊客手持大觀樓造型文創雪糕“打卡”留念。而這座登高望遠的名樓,也在無聲中見證並參與(yu) 了這片熱土的發展。
2021年中老建交60周年之際,兩(liang) 國嘉賓“雲(yun) ”聚大觀樓,敘甲子情誼;雲(yun) 南省2022年“瀾湄周”在大觀樓啟幕,湄公河五國及雲(yun) 南省代表在此共赴瀾湄之約、襄發展願景;2022年“花好月圓”中秋文化走進印尼交流活動中,雲(yun) 南省詩詞學會(hui) 會(hui) 長趙嘉鴻在大觀樓前帶領全球網友一同感悟大觀樓長聯的大氣磅礴和吐納天地的豪情。
趙嘉鴻坦言,大觀樓長聯意蘊深厚,大觀樓景色令人神往,作為(wei) 雲(yun) 南的文化名片之一,應當以此為(wei) 橋梁,讓更多人了解雲(yun) 南、讓雲(yun) 南走向世界。“這也是我們(men) 此次舉(ju) 辦紀念孫鬢翁逝世250周年係列活動的最終目的。”他說。
紀念孫鬢翁逝世250周年係列活動由雲(yun) 南民族大學文學與(yu) 傳(chuan) 媒學院、雲(yun) 南省老幹部詩詞協會(hui) 、雲(yun) 南省詩詞學會(hui) 和雲(yun) 南省楹聯學會(hui) 聯合舉(ju) 辦,包括孫鬢翁學術研討會(hui) 、大觀樓長聯吟誦大賽、大觀樓長聯書(shu) 法展,旨在傳(chuan) 承和發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促進社會(hui) 經濟、文化、旅遊發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