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邊境上的“雷鋒派出所”:成為群眾靠得住、可信賴的家人

發布時間:2024-03-19 16:4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石佳

  3月16日,內(nei) 蒙古錫林郭勒盟東(dong) 烏(wu) 珠穆沁旗刮起白毛風,頃刻間,強勁的北風裹挾著地麵的積雪,與(yu) 漫天大雪交織在一起,如同縷縷白色的毛發,呼嘯而來。11時許,一名正在國道331線上行駛的貨車司機,被彌漫的風雪擋住了視線,車輪一打滑橫在了道路中間,與(yu) 後車發生碰撞。

  “刮白毛風,車都堵在國道上了!”寶格達山邊境派出所接到報警電話,民警李春濤、杜景江立刻拿上軍(jun) 大衣、帽子、鐵鍬等裝備,趕赴現場。抵達時,車輛已經排起了長龍,積雪最深處近半米高。他們(men) 一下車,顧不上風刮得臉生疼,用鐵鍬挖除車輛周邊積雪,盡力救援被困人員。不一會(hui) 兒(er) ,他們(men) 的麵罩、眉毛上凝結起一層厚厚的冰霜。

  由於(yu) 風吹雪嚴(yan) 重,能見度較低,國道331線東(dong) 烏(wu) 旗至寶格達山方向發生多起交通事故,道路一時間難以疏通,李春濤和杜景江把被困人員一一安置到附近的賓館、護邊驛站。夜裏23時許,李春濤他們(men) 返回所裏,這才感覺到雙腳被凍得腫脹發癢。

  像這樣的道路救援,這個(ge) 冬天寶格達山邊境派出所的民警就參與(yu) 了20多起。每當有車輛被困,他們(men) 就要頂著令人窒息的風雪徒步前行,再一鍬接著一鍬鏟除包裹輪胎的積雪。鏟雪一直不能停,隻要停下片刻,白毛風卷起的積雪便會(hui) 再次將車輪埋沒。

  寶格達山邊境派出所地處大興(xing) 安嶺最西端,上周,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從(cong) 錫林浩特市出發,驅車600多公裏,經過8個(ge) 多小時的長途跋涉,才來到這所邊境上的“雷鋒派出所”。即便是陽春三月,這裏的氣溫也在零度以下,林間依然覆蓋著皚皚白雪,白藍相間的派出所被高密的樺樹林包圍。

  “不好好幹,就調去寶格達山鍛煉。”錫林郭勒邊境民警幾乎都聽過這樣的“玩笑”,大家都知道那裏是錫林郭勒邊境支隊所轄27個(ge) 派出所中最艱苦的,被稱為(wei) “上山”。

  苦在哪裏?寶格達山邊境派出所教導員王亮解釋,一是氣候惡劣,這裏冬季漫長、大風天數多,時常刮起白毛風,最低溫度零下40多攝氏度。二是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探親(qin) 難。三是條件艱苦,所裏曾經沒網、沒信號、沒上下水,還時常斷電。

  2010年,王亮第一次去寶格達山,他回憶,那天他從(cong) 東(dong) 烏(wu) 珠穆沁旗出發,走了300多公裏的土路、崎嶇山路,“一米一個(ge) 坑,一個(ge) 坑一米”,顛簸了8個(ge) 多小時才到。直到2021年國道修通,才結束了這裏大雪封山的曆史。

  寶格達山邊境派出所的民警平均年齡隻有30歲。他們(men) 剛到寶格達山時大多隻有20歲出頭。談及初到這裏的印象,民警杜景江捂著額頭說:“怎麽(me) 說呢,與(yu) 世隔絕的感覺。”

  等到和戰友們(men) 初識的新鮮勁兒(er) 過去,缺少家人、朋友陪伴的年輕民警,難免會(hui) 覺得寂寞、孤獨。王亮每次休假回家,都要搬個(ge) 板凳到菜市場坐坐,看看人來人往,“補一補人間煙火氣”。

  寶格達山人跡罕至,常住人口僅(jin) 有490多人。走訪群眾(zhong) 、經常和群眾(zhong) 嘮嗑,也讓這群年輕民警感到不再孤單。談起自己負責的7戶16口居民,叢(cong) 利民如數家珍。

  “燕姐,您母親(qin) 這兩(liang) 天走了呀?”“嗯呐,去城裏住幾天。”叢(cong) 利民走進轄區居民唐燕家的小院,兩(liang) 人便熱絡地聊起天來。唐燕今年50歲,在她的印象裏,她的父母和轄區民警的關(guan) 係就很好,“這樣的感情維係了幾輩人,一直延續至今”。

  這裏生活的居民幾乎都是護林員、護邊員。民警們(men) 每次到不熟悉的路段巡邏,遇到林區救援任務,護邊員就充當起“領航員”的角色。叢(cong) 利民記得,有一次要找尋一位走失的群眾(zhong) ,“他就是描述了一下自己旁邊有個(ge) 水坑、有塊大石頭,護邊員就知道在哪。”跟著護邊員的腳步,叢(cong) 利民在樹林裏走了兩(liang) 個(ge) 多小時,高靴上滿是泥濘,最終找到老人時,老人已餓得臉色發白,“再晚一些可能就有危險了。”

  在寶格達山駐守了14年,今年37歲的王亮,早已把這兒(er) 當成第二故鄉(xiang) 。他也牽掛著遠方的家人,妻子和兒(er) 女遠在河南安陽,孩子的童年缺少父親(qin) 的陪伴,提及這些,王亮的眼眶紅了,沉默了幾秒,他說:“我們(men) 隻有真正把這兒(er) 當家,把群眾(zhong) 當家人,才能待得住啊。”

  2023年12月,寶格達山邊境派出所從(cong) 山下搬到了山上。在山下時,所裏半米高的圍牆外就是一片居民聚集區,居民有需要幫忙的,就站在牆邊喊一聲,所裏民警都能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記錄”。

  看見村民蘇秀民在給牛喂草料,民警郭曉龍快步上前,熟練地接過草叉幫他幹活,蘇秀民家的小狗也搖著尾巴跟在郭曉龍腿邊。“真是想你們(men) 啊!還能搬回來不?”蘇秀民拍著郭曉龍的肩頭感歎。

  “他們(men) 辦實事,家家戶戶有點兒(er) 事都樂(le) 意找他們(men) 幫忙,比自家的孩子還懂事,有需要幫忙的隨叫隨到。”平時不善言談的蘇秀民,說起這群年輕民警來卻滔滔不絕。2023年12月的一個(ge) 深夜,蘇秀民發現家裏丟(diu) 了5頭牛,當時還下著大雪,刮著白毛風,“根本看不到牛的足跡,把我急壞了。”蘇秀民第一個(ge) 念頭就是找邊境民警幫忙,“他們(men) 幫我找了一天,直到下午4點多才把牛都趕回來,他們(men) 都沒進屋喝口熱水,就回去了。”

  為(wei) 了更好地服務轄區居民,2022年,寶格達山邊境派出所成立了學雷鋒“紅心暖心”團隊,慰問看望孤寡老人,幫居民代購蔬菜、圍棚圈、趕羊群、焊太陽罩等,還會(hui) 幫忙處理解決(jue) 鄰裏矛盾糾紛。一些居民聚集區地處偏遠,最近的快遞站在38公裏外的五岔溝鎮。所裏民警隻要路過五岔溝,總會(hui) 去快遞站幫居民們(men) 把快遞取回來。

  不久前,寶格達山邊境派出所獲評第九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談及這個(ge) 榮譽,王亮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我們(men) 隻是做了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是在當地群眾(zhong) 心裏,這一件件小事卻幫了他們(men) 大忙,也正是這樣的一件件小事,讓所裏民警被稱為(wei) “好警察”“活雷鋒”,成了當地群眾(zhong) 靠得住、可信賴的家人。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