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農奴講故事|曆史見證者正在見證“新的曆史”
新華社拉薩3月23日電(記者李華、劉洲鵬、普布次仁)82歲的索朗頓珠又要迎來每年最盛大的日子——3月28日“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日”。
65年前,昔日農(nong) 奴翻身當家做主,索朗頓珠獲得“新生”。
15年前,在首個(ge) “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日”前夕,索朗頓珠作為(wei) 發起人,以“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的名義(yi) ,向西藏百萬(wan) 翻身農(nong) 奴發出一封“公開信”,號召大家珍惜幸福生活,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新家園。
克鬆村的故事還在繼續。2024年,新華社記者再次走進克鬆村,與(yu) 曆史見證者一起感受新時代“新的脈動”,見證新西藏“新的曆史”。
精瘦、幹練、講究,是記者對這位老人的第一印象。身著整潔套裝,頭戴藏式皮帽,如此優(you) 雅的穿著習(xi) 慣,老人已經保持了20多年。這種精氣神,讓人難以把他與(yu) 曾經衣不蔽體(ti) 、食不果腹的農(nong) 奴身份聯係在一起。
索朗頓珠的個(ge) 人成長軌跡,正是克鬆村乃至整個(ge) 西藏巨變的縮影。
1943年,索朗頓珠出生於(yu) 克鬆“谿卡”(莊園),這裏曾是噶廈政府噶倫(lun) ——索康·旺青格勒在山南的6個(ge) 莊園之一。民主改革前,索朗頓珠家世代都是克鬆莊園的農(nong) 奴。“當時農(nong) 奴主有判決(jue) 農(nong) 奴生死的權力,經常有農(nong) 奴被活活打死。”提及往事,索朗頓珠不由得潸然淚下。
8歲開始替領主幹活,一幹就是8年。索朗頓珠怎麽(me) 也沒想到,1959年具有劃時代意義(yi) 的西藏民主改革從(cong) 家鄉(xiang) 克鬆村拉開帷幕,怎麽(me) 也沒想到自己作為(wei) 莊園302名農(nong) 奴之一,投下自己莊嚴(yan) 的一票,選出西藏第一個(ge) 農(nong) 民協會(hui) 籌委會(hui) ,怎麽(me) 也沒想到他會(hui) 成為(wei) 西藏翻身農(nong) 奴中第一批識字的人。
從(cong) 此,曆史見證者不斷見證“新的曆史”。
緊隨“西藏第一個(ge) 農(nong) 協會(hui) ”成立,“西藏第一個(ge) 農(nong) 村黨(dang) 支部”在克鬆村成立,索朗頓珠的父親(qin) 阿旺正是首批5名黨(dang) 員之一,帶領全村村民開啟新生活。
從(cong) 此,曆史創造者不斷創造“新的曆史”。
20世紀80年代,索朗頓珠接替父輩的重任,當選克鬆村村委會(hui) 主任。作為(wei) “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鬆村始終站在發展前沿,率先推廣農(nong) 業(ye) 機械化理念,村集體(ti) 購買(mai) 近200台手扶拖拉機、脫粒機、揚場機等;率先成立遠近聞名的粉條加工廠,帶動村民們(men) 增收致富,釋放高原農(nong) 民發展活力。
2017年,隨著山南市城鎮化發展,克鬆村改為(wei) 克鬆社區。行走其間,寬闊熱鬧的街道,雕梁畫棟的藏式民居,無不展示克鬆65年來的巨變和活力。
從(cong) 居住環境看,克鬆社區現有245戶、880名村民,大部分都住上了二層藏式小樓。索朗頓珠的家,樓上樓下20多間房子,擺設著精美的藏式家具和銀飾茶具。
“這個(ge) 房子是去年新蓋的。”索朗頓珠說,從(cong) 當農(nong) 奴時的居無定所,到現在的寬房大屋,他先後重建過四次房屋,一次比一次舒適宜居。
在出行方式上,克鬆社區也實現了巨大的飛躍。克鬆社區幾乎家家都有小汽車,自駕遊在當地成為(wei) 一種新風尚。如果選擇搭乘拉林鐵路,隻需一個(ge) 多小時就能直達拉薩,車程比過去節省了七八個(ge) 小時。
除了生活條件的改善,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的教育和醫療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從(cong)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到現在,克鬆社區已有300多名學子順利考入大學。同時,克鬆社區的小學適齡兒(er) 童入學率達到100%,每一個(ge) 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hui) 。
在舊西藏,像索朗頓珠這樣的農(nong) 奴生病時,無法得到任何治療。如今,這裏建成村級衛生室,基本形成了“小病不出村莊,大病就近治療”的醫療服務體(ti) 係。“家庭醫生還會(hui) 定期入戶,開展基礎檢查,為(wei) 我們(men) 提供方便快捷的醫療服務。”索朗頓珠欣慰地說。
進入耄耋之年,索朗頓珠正在見證克鬆社區更多的變化與(yu) 進步。他的命運,與(yu) 克鬆的發展同頻;克鬆的進步,與(yu) 西藏的變遷共振。他們(men) ,都是曆史的見證者,也正在見證著“新的曆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