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成都因熊貓文化更顯溫柔

發布時間:2024-03-27 10:4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那些網紅城市背後的文化密碼】

  開欄的話

  淄博、榕江、理塘、哈爾濱、西安、成都、南京、長沙、天水……近幾年,不少城市受到輿論大量關(guan) 注,成為(wei) 網紅城市。網紅城市形成過程中,相關(guan) 話題的發酵和傳(chuan) 播,往往沿著人們(men) 對城市的認知和想象展開,而大家對城市的認知和想象,又基於(yu) 城市特有的曆史和文化。比如,人們(men) 對西安的討論總離不開漢唐文化;提起南京,大家會(hui) 想到“千裏鶯啼綠映紅”的江南;對於(yu) 因燒烤而出圈的淄博,人們(men) 則傾(qing) 向根據“好客山東(dong) ”的文化認知對其定義(yi) 。總之,網紅城市的具體(ti) 成因各不相同,但每個(ge) 網紅城市的背後都有獨特的文化基因。從(cong) 今天起,本版開設“那些網紅城市背後的文化密碼”欄目,與(yu) 您一起探討網紅城市背後的曆史文化、地域特色、風俗民情。

  作者:敬城(四川省社會(hui) 科學院四川省網絡輿情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成都是我國老牌網紅城市之一。2022年6月,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社會(hui) 學研究所攜相關(guan) 平台和機構發布的《蹲個(ge) 城市:年輕人選擇城市新需求洞察報告》顯示,長沙、昆明、成都位列“年輕人心目中的宜居城市”前三;2023年8月,某知名出行平台發布的《2023年暑期出遊市場報告》顯示,北京、上海、成都位列“暑期國內(nei) 熱門旅遊目的地”榜單前三;2024年1月,西北大學大數據研究院鷗維數據發布的《2023年中國網紅城市TOP20》榜單顯示,北京、上海、西安、成都、重慶位居前五。

  人們(men) 為(wei) 什麽(me) 喜歡成都?到那裏可以看大熊貓並感受當地獨特的熊貓文化是重要原因。比如,2024年春節假期,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門票連續多日都是“秒光”,整個(ge) 假期共吸引44.2萬(wan) 人次的遊客前往打卡,其中外地遊客占了相當大一部分。

  1.成都與(yu) 大熊貓之間有一種天然的親(qin) 密關(guan) 係

  四川被稱為(wei) “大熊貓的故鄉(xiang) ”。這裏屬於(yu) 亞(ya) 熱帶季風氣候區,降雨充沛,濕度在80%以上,再加上擁有豐(feng) 富的森林、食物和水資源,非常適合大熊貓生存。2021年,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設立,橫跨四川、陝西和甘肅三省,達2.2萬(wan) 平方公裏,其中四川省涉及1.93萬(wan) 平方公裏,占總麵積的74.36%。

  打開大熊貓分布地圖會(hui) 發現,成都處在四川大熊貓棲息地走廊狀分布的中心位置。成都的條件得天獨厚,既擁有適宜野生大熊貓生存的自然環境,也具備推動大熊貓繁育和研究的經濟、科技條件。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顯示,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有野生大熊貓73隻。在人工繁育大熊貓方麵,成都取得的成績更大。成都人工繁育的大熊貓,從(cong) 1994年的18隻增加到2022年的237隻,增長了12倍,占全國大熊貓圈養(yang) 種群的35%(全國圈養(yang) 種群673隻),占四川大熊貓圈養(yang) 種群的39%(四川圈養(yang) 大熊貓種群601隻)。

  隨著人工繁育的大熊貓的增加,成都開始推動大熊貓的野化放歸工作。所謂野化放歸,是對人工飼養(yang) 、繁育的動物進行野外生存能力的訓練後,將其放回大自然,使其徹底適應野外生活。2012年,位於(yu) 都江堰的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又名“熊貓穀”)投入使用,一些大熊貓開始在這裏接受野化訓練。2018年12月27日,經曆近三年野化訓練的大熊貓“小核桃”和“琴心”被放歸。它們(men) 是首次在成都範圍內(nei) 放歸的人工圈養(yang) 繁殖的大熊貓。

  隨著大熊貓數量的增加,尤其是野生大熊貓的日益增多,人們(men) 在野外、村口甚至上班路上偶遇大熊貓的新聞頻頻出現,而且這種“偶遇”對成都人而言,已不再是罕有的驚喜。比如,2023年4月11日,成都市大邑縣一市民在駕車上班路上,途經大邑縣大雙路時就偶遇了一隻正在“遛彎”的大熊貓。2023年12月30日,一成都市民在大瓦山國家濕地公園遊玩時,偶遇一隻野生大熊貓在公路上“散步”。

  大熊貓喜歡生活在成都這片土地上,成都也盡可能為(wei) 大熊貓的生活、繁育、研究提供良好條件。成都與(yu) 大熊貓的這種天然的親(qin) 密關(guan) 係,讓其成為(wei) 大熊貓保護的重要基地以及外界探尋研究熊貓文化的重要窗口。

  2.成都是一個(ge) 把熊貓文化運用到極致的城市

  大熊貓是成都的寶貴資源。成都不僅(jin) 保護大熊貓、研究大熊貓,也在城市建設、文化旅遊、對外傳(chuan) 播等方麵,努力挖掘使用熊貓元素。

  在成都,到處可見跟大熊貓有關(guan) 的建築、雕塑、酒店及文創產(chan) 品。比如,位於(yu) 成都春熙路商圈紅星路步行街的雕塑“爬牆熊貓”(高1.5米、重13噸),抬著屁股搭著腿在IFS國際金融中心外立麵牆壁上作向上攀爬狀,萌態可掬而又充滿動感,成為(wei) 遊客眼中的網紅雕塑。

  在地鐵、公交車上,大熊貓的圖案比比皆是。在商場、寫(xie) 字樓等地方,擺放著各種各樣的熊貓玩偶。此外,成都還有熊貓大道、熊貓小鎮、熊貓劇院、熊貓餐廳、熊貓郵局、熊貓體(ti) 育公園、熊貓電視塔、熊貓路小學……總之,“熊貓”是成都人生活中的高頻詞,熊貓元素已經融入成都這座城市的方方麵麵。

  近年來,成都地區的熊貓主題文藝創作呈現蓬勃發展之勢。文學方麵,《熊貓花花》《熊貓香香》《熊貓萌蘭(lan) 》等一大批文學作品受到讀者的歡迎。其中,由“熊貓作家”蔣林撰寫(xie) 的首部記錄明星大熊貓“花花”成長過程的《熊貓花花》已入選“中國好書(shu) ·六一專(zhuan) 榜”。舞台藝術方麵,舞劇《大熊貓》用曼妙舞姿講述800萬(wan) 年前大熊貓的尋光之旅,以深厚的人文關(guan) 懷詮釋“國寶”的文化內(nei) 涵。我國首部熊貓主題駐場音樂(le) 劇《熊貓》,通過五位熊貓勇士,講述了一個(ge) 關(guan) 於(yu) 愛、成長與(yu) 和諧共生的故事。此外,跟大熊貓有關(guan) 的繪畫、書(shu) 法、攝影、雕塑等創作活動也在成都常態化開展。

  在成都,每逢大型活動,大熊貓也是必然的“參與(yu) 者”。比如,2023年在成都舉(ju) 辦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hui) 的吉祥物是名為(wei) “蓉寶”的大熊貓卡通形象。始於(yu) 2023年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hui) 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優(you) 秀影視作品評選活動,其獎項取名“金熊貓獎”。今年4月即將舉(ju) 辦的成都世園會(hui) 會(hui) 徽也以熊貓頭部輪廓為(wei) 基礎。

  即便在成都農(nong) 村,熊貓元素也隨處可見。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是農(nong) 民使用最多的牆繪形象之一。為(wei) 發展鄉(xiang) 村旅遊,一些農(nong) 民用彩色水稻種出巨型大熊貓圖案,還搞起了熊貓主題民宿。

  總之,大熊貓已經成為(wei) 成都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人甚至這樣評論:“成都是一個(ge) 把熊貓文化運用到極致的城市。”

  3.到成都看大熊貓是為(wei) 體(ti) 驗不一樣的慢生活並獲得一種情緒價(jia) 值

  到成都,多數人都想去看大熊貓。提起成都,人們(men) 大概率也會(hui) 想起大熊貓。大熊貓與(yu) 成都的這種關(guan) 聯性,讓其成為(wei) 成都的獨特文化名片。

  有關(guan) 統計顯示,成都接待的境外遊客中,有近三分之一是為(wei) 觀賞大熊貓而來。

  遊客們(men) 既可以在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近距離觀看大熊貓玩耍、吃竹子和睡覺,並了解國家為(wei) 保護這一瀕危物種所做的努力,也可以在城市的不同空間感受熊貓文化。真實的熊貓以及遍布全城的熊貓文化元素,足以幫助人們(men) 放慢腳步,欣賞大自然的美麗(li) 風景、品味城市的煙火生活。

  大熊貓為(wei) 成都帶來了人氣和流量,並將成都推上熱門旅遊城市榜單,讓其長期位居網紅城市行列。

  但是,遊客們(men) 到成都排隊看大熊貓,不像在其他城市的動物園隻為(wei) 看個(ge) 稀罕,更多是為(wei) 感受歲月靜好並體(ti) 驗一種與(yu) 緊張的現代都市生活不一樣的慢生活。

  常璩在《華陽國誌》中說,成都“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cong) 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富足安定的生活環境,讓成都人得以長期生活在“巴適”的狀態中。在成都方言中,“巴適”有舒服、安逸的意思。生活悠閑、安逸、舒適是成都區別於(yu) 其他城市的顯著特點,也是成都城市文化的重要標簽。所以,古代有“少不入川”的說法(因為(wei) 這裏太悠閑,會(hui) 磨滅年輕人的銳氣),而到了現代,成都成為(wei) 人們(men) 眼中“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大熊貓不僅(jin) 外表憨態可掬、呆萌可愛,而且生活閑適安逸。它每天一半的時間在進食,吃飽喝足後,找個(ge) 舒適的地方,四仰八叉,一邊曬太陽,一邊打盹。在外地遊客眼中,大熊貓的那種悠閑生活,與(yu) 成都人品美食、逛茶館、擺龍門陣的那種閑適生活有頗多相似之處。遊客逛成都、看熊貓,多是為(wei) 體(ti) 驗成都人的那種慢生活。

  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一直如此,成都的大熊貓一直都在,為(wei) 何成都及成都的大熊貓最近幾年成了人們(men) 眼中的網紅?這跟現代人越來越重視情緒價(jia) 值有關(guan) 。

  今天,人們(men) 工作生活的壓力比過去要大很多,大家需要各種途徑緩釋壓力、平複情緒。在國人的文化心理中,作為(wei) “國寶”的大熊貓,呆萌、憨厚、可愛,代表著一種治愈的力量。事實上,很多人看了大熊貓後,心情確實好了很多。正如一些網友去成都看了網紅大熊貓“花花”後所評論的,“每次不開心,一看到花花,我心情就能迅速平複下來”“她治愈了我,為(wei) 我提供了心靈的慰藉”。

  總之,內(nei) 心平靜、身心健康和情緒價(jia) 值是現代人的普遍需求,而成都的慢生活以及那裏的大熊貓恰恰能滿足這種需求,而這大概是成都熊貓文化形成的深層原因。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27日 13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