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馬識途:封筆不停筆 逍遙知天命
中新社成都3月29日電 題:追憶馬識途:封筆不停筆 逍遙知天命
中新社記者 賀劭清 嶽依桐
“回想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men) 認為(wei) 受西方現代主義(yi) 影響的才是創新,但馬老反過來向中國民間文學學習(xi) ,他的《夜譚十記》就有中國古典小說的韻味。”28日晚,中國作家協會(hui) 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協會(hui) 主席阿來趕到成都市殯儀(yi) 館為(wei) 馬識途送別。
28日19時25分,革命家、作家、書(shu) 法家馬識途因病醫治無效,與(yu) 世長辭,享年109周歲。麵對老友的溘然長逝,阿來言語中滿是不舍和感傷(shang) 。
殯儀(yi) 館外,月色下,阿來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沉默良久。他說,自己學生時代就讀過馬老的《找紅軍(jun) 》,他是一位不斷創新、不斷從(cong)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汲取創作養(yang) 分的作家。雖是相差40多歲的忘年交,但阿來與(yu) 馬識途默契頗深。2020年6月,《夜譚續記》出版後,馬識途宣布封筆。一個(ge) 月後,阿來前去看望老友,經過一番暢談,他笑稱馬老肯定是“封筆不停筆”。果然,在次年3月阿來再訪時,發現馬老封筆後的新書(shu) ——《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即將出版。
和大部分在青年時期達到創作高峰的作家不同,馬識途在步入晚年後愈發充滿創作激情。20世紀80年代,他完成《夜譚十記》,其中《盜官記》被改編為(wei) 電影《讓子彈飛》而廣為(wei) 人知。在年滿100歲後,馬識途又創作了《夜譚續記》《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等多部佳作。
這位在風雨泥濘裏跋涉了大半輩子的老人曾在《八十自敘》中感歎:“最後的日子將要到來,我還有許多的事要做,許多的作品要寫(xie) ”;在《九十自誓》中表示:“我的信條是:永不放棄!即使是倒在書(shu) 桌旁”;在《百歲感言》中自謙:“沒有稱心如意的傳(chuan) 世之作”“沒有終身成就,隻有終生遺憾”。
對於(yu) 文藝界而言,馬老留下了如同明燈般的寶貴精神財富。
作家蔣藍回憶,自己10多歲的時候曾在自貢的一個(ge) 小商店購買(mai) 了馬識途的作品《清江壯歌》。“馬老的作品打破了當時文學上所存在的公式化問題,對我們(men) 年輕一代作家來說影響深遠。”蔣藍希望四川作家在馬老的希望之火引導下,寫(xie) 出更多力作,不辜負這個(ge) 時代。
“2021年第一次見到馬老,他正坐在書(shu) 桌前認真地看著書(shu) ,偶爾還會(hui) 拿起旁邊的放大鏡,談起他在西南聯大的求學經曆,聲如洪鍾,中氣十足。”談及編輯《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往事,該書(shu) 責任編輯蔡林君紅了眼眶。她說,馬老在完成此書(shu) 過程中曾兩(liang) 次住院,但每次一出院就忘我地進入寫(xie) 作狀態,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而後期校稿時,馬識途對於(yu) 編輯提出的近100個(ge) 疑問,用筆在書(shu) 稿上一一批注,字跡工整,每個(ge) 問題都給出了詳細解答。
作為(wei) 長壽作家,馬識途曾多次撰文分享長壽秘訣。他將自己的長壽之道歸於(yu) “五得”:“吃得、睡得、走得、寫(xie) 得、受得”,並將“知天命、樂(le) 逍遙”寫(xie) 入《長壽三字訣》。
“馬老所說的天命就是‘自然規律’的意思,我覺得馬老像是一本書(shu) ,用他的生活態度,教我們(men) 以怎樣的豁達來麵對未知的人生。”成都詩婢家美術館館長趙文溱說,馬老書(shu) 法展的義(yi) 賣所得,全部用於(yu) 資助寒門學子。馬識途的一生,都樂(le) 天知命,以“不悔”立心,如同他的書(shu) 齋名“未悔齋”,“亦餘(yu) 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完)【編輯:曹淼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