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貓4》,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中新網北京3月29日電 《功夫熊貓4》上映一周,目前豆瓣評分停留在6.6,成為(wei) 該係列裏口碑最低的一部。超過50%的網友,隻給出了三星的評價(jia) 。
“邏輯奇奇怪怪”成為(wei) 了不少觀眾(zhong) 對這部續作的共識。
“功夫熊貓”是一個(ge) 比較經典的IP,有些笨拙但很有誌氣的熊貓阿寶,一路打怪升級,最終得到認可,成為(wei) “神龍大俠(xia) ”。
《功夫熊貓4》中,神秘莫測的反派魅影妖後登場,會(hui) 法術,可以幻化成阿寶的宿敵,製造了不少麻煩。阿寶帶著狐狸小真等小夥(huo) 伴,一同開啟冒險之旅,打敗了妖後。
從(cong) 豆瓣評分看,相較於(yu) 前作,《功夫熊貓4》的口碑比較兩(liang) 極化。而觀眾(zhong) 對它的不滿,基本集中在“內(nei) 容”方麵。一個(ge) 槽點就是故事單薄,邏輯似乎存在BUG。
比如,有了之前故事的鋪墊,阿寶已經近乎無敵,擊敗過雪豹、沈王爺,連天煞都不是他的對手,然而被關(guan) 進牢籠後,實力直接縮水。
反派魅影妖後缺乏人物成長弧光,敗得過於(yu) 潦草,明明一登場擁有強悍的實力,智商、技能統統在線,等故事臨(lin) 近大結局,被小真和阿寶暴打,輕鬆解決(jue) 。
在前作中,悍嬌虎的實力在五俠(xia) 中排名靠前,富有責任心,然而在第四部裏,這些往期的經典角色都成了新角色的墊腳石,小真反倒被阿寶選中,繼承衣缽。
另一個(ge) 槽點,則是影片結構、劇情走向比較“套路”,如同標準化的流水線作業(ye) ,看完開頭大概就能猜中結局。《功夫熊貓4》還是那個(ge) 路數:先被反派按在地上摩擦,然後主角光環開掛,一招製敵。
不僅(jin) 如此,某些角色的配音也沒能達到部分觀眾(zhong) 的預期。中新文娛曾在微博發起一項調查“你覺得《功夫熊貓4》差在哪兒(er) ”,其中有15%的票數投給了“國語版配音太出戲”。
有人認為(wei) ,黃渤的聲音有點“尖”,配音的話,與(yu) 憨厚、圓滾滾的熊貓阿寶不搭;也有人認為(wei) ,楊冪給狐狸小真配音的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容易有“出戲”之感。
總結起來看,這部影片的節奏和畫麵效果還算過得去,但創新劇情確實不多。有觀點認為(wei) ,相較於(yu) 之前的三部,這樣的製作水準屬於(yu) 大幅下滑,“看電影,就當是為(wei) 了情懷吧。”
IP的光環確實能為(wei) 續作帶來不少熱度,不然也不會(hui) 有那麽(me) 多的影視劇熱衷於(yu) 拍續集。但問題在於(yu) ,情懷耗盡之後呢?
在內(nei) 容層麵上,什麽(me) 樣的電影才好看?
首先,邏輯要能夠自洽。人物的言行舉(ju) 止要符合性格設定,有恰切的心理動機,比如林黛玉就不能像劉姥姥那樣待人接物;劇情要前後銜接,有完整、流暢的敘事脈絡。
其次,講故事要有新意。好的影片,應該做到與(yu) 當下實際觀影需求結合,精準定位,找到與(yu) 觀眾(zhong) 心理契合的那個(ge) “點”,打破窠臼,拒絕同質化與(yu) 套路化。
當然,內(nei) 容之外,對其他很多影片來說、演員演技、整體(ti) 立意、乃至服化道是否走心等等,可能都是影響成敗的重要因素。但歸根到底,講好故事,才是電影掙得好口碑的基礎。
一部優(you) 秀的電影,總是能直擊觀眾(zhong) 內(nei) 心,引起共鳴;或者是能夠提供足夠的情緒價(jia) 值。換句話說,就是知道觀眾(zhong) 喜歡什麽(me) ,想看什麽(me) 。
經典IP曆久彌新,但如果拍攝時拋棄精髓,一味“啃老本”、炒冷飯,不用心設計劇情、人物,這樣的作品往往難逃被嘲的命運,也會(hui) 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電影好不好,觀眾(zhong) 會(hui) 用實際行動投票。質量過硬的作品,才能最終贏得人們(men) 的青睞。(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