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大師劇《侯德榜》上演令人動容:實業報國精神激發青年學子愛國熱情
3月28日晚,“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宣傳(chuan) 工程”劇目之一、天津大學原創話劇《侯德榜》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舉(ju) 辦專(zhuan) 場演出。
“終有一天,那些工廠會(hui) 是我們(men) 中國人的!終有一天,江海上的輪船會(hui) 是我們(men) 中國人造的!終有一天,那一條條鐵路的主權是屬於(yu) 我們(men) 中國人的!”燈光緩緩亮起,一名打著油紙傘(san) 的年輕演員走上舞台,展示出老一輩科學家在麵對著國家技術落後與(yu) 受人欺淩的狀況時,如何堅定“要用科學技術振興(xing) 民族”的偉(wei) 大信念。
3月28日晚,“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宣傳(chuan) 工程”劇目之一、天津大學原創話劇《侯德榜》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舉(ju) 辦了專(zhuan) 場演出。該劇以天津大學(北洋大學)教授、我國著名化工學家、中國近代民族化學工業(ye) 的先驅人與(yu) 奠基者侯德榜為(wei) 原型。現場座無虛席,近2000名學生前來觀看,共同走近侯德榜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感悟科學家精神。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這條看似平平無奇且陌生的化學方程式,其實造就了日常生活造紙、肥皂、紡織和食品等輕工業(ye) 製造所要用到的必需品——堿。自初中起出現在化學課本中的“侯氏製堿法”的發明,奠基了中國近代化學工業(ye) 的發展。
20世紀初,我國工業(ye) 發展處於(yu) 初級階段,酸和堿作為(wei) 基礎工業(ye) 運用的兩(liang) 大基本化工原料,大多依賴國外進口。其中,堿的進口量每年高達100萬(wan) 擔,市場上一磅純堿的價(jia) 格相當於(yu) 一盎司黃金的價(jia) 格,成本十分高昂。當時我國主要從(cong) 草木灰中提取堿液、從(cong) 鹽湖水中取得天然堿,但此方法的生產(chan) 效率難以滿足我國工業(ye) 發展和市場需求,找尋一條我國自己的製堿道路迫在眉睫。
1922年,侯德榜頂著巨大壓力,回國擔任永利製堿廠總工程師,突破“索爾維製堿法”的封鎖,生產(chan) 出“紅三角”牌純堿。1933年,他出版了《純堿製造》,將“索爾維製堿法”的全部工藝公之於(yu) 世,為(wei) 中外化工學者共享。1937年,他主持建成具有世界水平的南京永利硫酸銨廠,使得中國具有了生產(chan) 氨、硝酸、硫酸和化肥的能力,開創了我國現代化工新紀元。
據天津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韓慶華介紹,這部話劇展現了士子楷模的赤子愛國之心,振業(ye) 興(xing) 邦之誌,鞠躬盡瘁之情,實事求是之魂。弘揚科學家精神,用其篤信科學、實業(ye) 救國的崇高精神,感染了天津大學一批批學子。
“為(wei) 天地立心,為(wei) 生民立命,我從(cong) 一名科學家身上看到了‘中國人’。”在侯德榜飾演者、天津音樂(le) 學院現代音樂(le) 與(yu) 戲劇學院副院長任東(dong) 嶽看來,侯德榜與(yu) 妻子、與(yu) 範旭東(dong) 甚至高廚師的真摯感情是最打動人的,“我看到了中國人獨特的理解世界和處理情感的方式,人與(yu) 人之間的溫暖是最令我感動的地方”。
演出期間,侯德榜先生的家人也來到了現場。侯德榜先生之孫侯盛錚在采訪中分享了南京永利硫酸銨廠的四大信條:在原則上絕對相信科學、在事業(ye) 上積極發展實業(ye) 、在行動上寧願犧牲個(ge) 人顧全團體(ti) 、在精神上以能夠服務社會(hui) 為(wei) 最大光榮。
“我認為(wei) 信條永遠不過時,而且一直激勵著我們(men) 在工作和生活上一代代傳(chuan) 承下去。”侯盛錚說。
觀看話劇《侯德榜》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生冉嘉毓表示收獲頗豐(feng) :“我也對未來的成長道路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更清晰的認知,侯德榜先生身上的家國大義(yi) 是我們(men) 公安學子的心之所向,我們(men) 也要傳(chuan) 承奉獻的精神,為(wei) 守護平安中國奉獻青春力量。”
2012年,中國科協聯合教育部發起實施的“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宣傳(chuan) 工程”已走過逾10個(ge) 年頭,廣大青少年通過19所高校的20部科學家主題舞台劇,深入了解了共和國脊梁的光輝業(ye) 績和崇高形象,在科學大師的故事中感悟科學家精神,勇擔科技自立自強重任。
科學家精神鑄就科技脊梁,青年學子肩負著祖國希望。正如國家一級編劇兼導演、話劇《侯德榜》總導演許瑞生談到自己最喜愛的部分,也是話劇的結尾:“老科學家和大學生兩(liang) 代人雖身處的時代和對生活的期待不同,但同樣希望國家強盛、人民生活更好,這就是中國人共同的家國情懷,與(yu) 年齡和時代無關(guan) 。”
“撒下一些堿粉,融化西方的堅冰;書(shu) 寫(xie) 一本堿書(shu) ,將中國推上頂峰;墊下一塊基石,托起複興(xing) 的希望。”侯德榜先生的故事已經寫(xie) 就,賡續科學大師精神血脈的新時代青年人也已蓄勢待發。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