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頻頻上新 科技“利器”加速升級 匯聚高質量發展底氣
央視網消息:3月30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在廣東(dong) 東(dong) 莞啟動建設,建設周期為(wei) 5年9個(ge) 月。據介紹,二期工程建成後,裝置在同等時間內(nei) 能產(chan) 生更多中子,實驗精度和效率都將顯著提高。
中國散裂中子源被譽為(wei) 探索物質材料微觀結構的“超級顯微鏡”,二期工程將在目前已建成的中國散裂中子源裝置基礎上增設科研設備,將主要建設11台中子譜儀(yi) 和實驗終端。建成後,中子譜儀(yi) 數量將增加到20台,並新增國內(nei) 首台繆子實驗終端和高能質子實驗終端。
物質由分子和原子組成,原子核又包含了中子和質子。中子不帶電、穿透性強,是科學家探索微觀世界的理想探針。當中子與(yu) 被研究對象的原子核相互作用而改變運動方向時,科學家通過分析就能反推出物質的結構。這就好像我們(men) 不斷往一張看不見的網上扔彈珠,有的彈珠穿網而過,有的則打在網上,彈向不同的角度。如果彈珠扔得夠多、夠密、夠強,就能把這張網精確地描繪出來。中國散裂中子源就是先把質子加速到一定的能量,再把質子束當成“炮彈”去轟擊重金屬靶,從(cong) 而產(chan) 生大量中子。
據介紹,二期工程建成後,裝置在同等時間內(nei) 能產(chan) 生更多中子,不僅(jin) 能有效縮短實驗時間,還能使實驗分辨率更高,能夠測量更小的樣品、研究更快的動態過程,研究能力將大幅提升,實驗精度和效率都將顯著提高,能夠為(wei) 探索科學前沿,解決(jue) 國家重大需求和產(chan) 業(ye) 發展中的關(guan) 鍵科學問題提供科技“利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