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國 增進友誼(“留學中國”故事)
當前,中國已成為(wei) 世界主要的留學目的地國之一。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通過不同方式感知中國,也增進了各國對中國的了解。
泰國留學生諾魯布拉——
“隻有來中國走走看看,才能真正讀懂中國”
“我一直想看看中國鄉(xiang) 村是什麽(me) 樣子,也想知道在中國鄉(xiang) 村生活是怎樣的感覺。”不久前,泰國留學生諾魯布拉(中文名“聞名”)終於(yu) 得償(chang) 所願,到廣西柳州市鹿寨縣的朋友家中,對中國鄉(xiang) 村生活進行了一次沉浸式體(ti) 驗。
在那裏,聞名早上7點起床喂雞、給地裏澆水,9點打理果樹,11點準備午飯,下午還會(hui) 去逛逛集市。夜幕降臨(lin) 後,他和朋友一家或圍著暖爐追劇聊天,或在村裏散步休閑。聞名用“Z世代”視角,把中國鄉(xiang) 村有滋有味的生活錄製成短視頻,發布在海外社交媒體(ti) 上。“開啟中國鄉(xiang) 村體(ti) 驗,沒想到會(hui) 是這樣?”等係列視頻吸引了20多萬(wan) 人次觀看。
今年32歲的聞名已經在中國學習(xi) 生活了近13年,目前在北京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攻讀國際政治專(zhuan) 業(ye) 博士學位。他在學習(xi) 之餘(yu) 熱衷於(yu) 走訪調研,已去過30多個(ge) 中國城市。從(cong) 2022年開始,聞名在海外社交媒體(ti) 開設賬號,根據他在中國的經曆,分享他對中國經濟社會(hu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科技創新、傳(chuan) 統文化等方麵發展的所感所想,已累計發布視頻作品148個(ge) 。
廣西鄉(xiang) 村之旅結束後,聞名又準備去雲(yun) 南昆明乘坐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全方位記錄沿線風光和人民生活。“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隻有來中國走走看看,才能真正讀懂中國,才能了解中國的實際情況。”他說,中國式現代化不僅(jin) 推動城市發展,也惠及鄉(xiang) 村,比如“我發現即便是在鄉(xiang) 村集市上賣衣服、蔬菜的攤位,也都可以使用移動支付。”
近年來,中國的快速發展吸引越來越多泰國遊客。“隨著泰中兩(liang) 國互免簽證協定3月1日正式生效,我的很多朋友都計劃來中國旅行。”聞名說,中國政府作了很多努力,讓外國遊客來華更便利:移動支付可以綁定外國信用卡、北京地鐵和熱門旅遊景點的英文信息服務更加完善……這些都為(wei) 外國人來華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適、便捷的環境。“泰中兩(liang) 國促進雙邊旅遊,將進一步推動兩(liang) 國人民友好往來、增進互信,對地區的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當外交官一直是聞名的職業(ye) 理想。明年畢業(ye) 後,他希望能進入泰國外交部工作,為(wei) “泰中一家親(qin) ”親(qin) 上加親(qin) 貢獻力量。“明年將迎來泰中建交50周年,我希望能用在中國學到的知識,為(wei) 兩(liang) 國加強各領域、各層次溝通,共同構建更為(wei) 穩定、更加繁榮、更可持續的泰中命運共同體(ti) 貢獻力量。”聞名說。
薩摩亞(ya) 留學生安雅——
“在中國生活得越久,越能發現中國的魅力”
“我從(cong) 小就知道保護紅樹林的重要性,能在高樓林立的深圳看到紅樹林,讓我感到非常親(qin) 切。”薩摩亞(ya) 留學生安雅正在廣東(dong) 深圳市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參加育林活動。她戴上手套、拿起鋤頭,清理紅樹林周邊的雜草。不一會(hui) 兒(er) ,拔出的雜草就堆成了一座小山。安雅說,薩摩亞(ya) 也分布著廣闊的紅樹林,紅樹林能抵禦風沙、保護海岸,對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薩摩亞(ya) 同樣需要走這樣的發展道路。”
安雅介紹,她的8個(ge) 兄弟姐妹中有4個(ge) 都曾在中國留學,“我的哥哥姐姐經常和我提起中國,對中國的向往從(cong) 小就在我心裏紮下了根。”2019年,她成功申請中國政府獎學金,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習(xi) 一年中文後,又進入天津工業(ye) 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學習(xi) 至今。“中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通過手機應用軟件和移動支付,就能滿足幾乎所有生活和出行需求。”安雅說,這樣的電子商務模式方便、快捷、高效,給她很大啟發,“我期待能去中國電商企業(ye) 實習(xi) ,深入了解這種新業(ye) 態。”
學業(ye) 之餘(yu) ,安雅還積極參加文化藝術活動。2020年,她參加了由19所中國高校47名來華留學生組成的留學中國“雲(yun) ”合唱團,並參與(yu) 創作了歌曲《夢想之路》,表達對共建“一帶一路”的美好祝福。“‘一帶一路’,牽著手世界一起走……”安雅輕聲哼唱起來。她回憶說,一次合唱團聚會(hui) 上,夥(huo) 伴們(men) 分享了各自國家參與(yu) 共建“一帶一路”的相關(guan) 情況,讓她萌生了創作歌曲的想法,並和大家迅速行動。寫(xie) 詞、作曲、策劃MV……和愛音樂(le) 的人共同創作歌曲,成為(wei) 安雅留學中國的寶貴經曆之一。
不久前,安雅參加了赴甘肅敦煌莫高窟等地的調研參訪活動。莫高窟崖壁上大小洞窟錯落有序地排列,洞窟內(nei) 的壁畫曆經滄桑仍然明豔奪目,沿古絲(si) 綢之路來到中國的天然礦物顏料溢彩千年。安雅說,在薩摩亞(ya) ,人們(men) 用燃燒植物產(chan) 生的炭灰做顏料,因此繪畫隻有黑色一種顏色,“莫高窟不同顏色的壁畫,展現多元文明的匯聚交融,也讓我更加真切體(ti) 會(hui) 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feng) 富。”
在薩摩亞(ya) 首都阿皮亞(ya) 開一家中國書(shu) 店是安雅的夢想。她說,書(shu) 店裏不僅(jin) 要出售翻譯成薩摩亞(ya) 語的中國故事,還要不定期邀請中國作家、畫家來分享中國文化。“在中國生活得越久,越能發現中國的魅力,我想成為(wei) 薩摩亞(ya) 和中國之間的文化橋梁,讓更多薩摩亞(ya) 人認識中國、了解中國。”
埃塞俄比亞(ya) 留學生努比亞(ya) ——
“不僅(jin) 開闊了視野,也感受到了關(guan) 心和溫暖”
“我要實現夢想離不開中國。”埃塞俄比亞(ya) 留學生努比亞(ya) 對技術情有獨鍾,他的夢想是成為(wei) 機械工程師。努比亞(ya) 從(cong) 小就喜歡在家裏“拆解重組”收音機、電話、遙控器等家中物品。當發現家裏的電器產(chan) 品都印著“中國製造”,街上的高樓大廈許多都是由中國企業(ye) 幫助建造時,去中國求學的種子逐漸在他心中紮根發芽。
努比亞(ya) 介紹,父母十分支持他留學中國的想法,一直在尋找機會(hui) 幫助他實現夢想。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有人向努比亞(ya) 的父親(qin) 推薦了吉林農(nong) 業(ye) 科技學院的機械電子工程專(zhuan) 業(ye) ,努比亞(ya) 聽說後就立即上學校官網查起了相關(guan) 信息。在了解到機器人製造、電路焊接、液壓動力係統的教學信息後,他馬上準備材料申請,並在不久後被成功錄取。
“在這裏,我不僅(jin) 開闊了視野,也感受到了關(guan) 心和溫暖。”剛開始,努比亞(ya) 學習(xi) 物理動力、機械傳(chuan) 感等知識時比較吃力,尤其在為(wei) 機器人設計移動軌跡、測試電壓反應等實操環節遇到不少困難。“我的老師會(hui) 在課後耐心地給我講解,當我遇到不懂的機械原理請教她時,她都會(hui) 不厭其煩地一條條為(wei) 我解答。我的同學也會(hui) 帶我去逛科技館、看機器人展,一起完成作業(ye) ,幫助我更好地適應在中國的生活。”努比亞(ya) 對中國老師和同學充滿感激。
留學中國讓努比亞(ya) 發現,僅(jin) 從(cong) 技術層麵學習(xi) 機械製造是不夠的,要成為(wei) 複合型應用人才,還需要學習(xi) 語言文化等相關(guan) 知識。從(cong) 吉林農(nong) 業(ye) 科技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他並沒有選擇馬上回埃塞俄比亞(ya) 就業(ye) ,而是又申請了中國教育部的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到浙江師範大學攻讀漢語國際教育專(zhuan) 業(ye) 。努比亞(ya) 介紹,在埃塞俄比亞(ya) 等非洲國家,會(hui) 中文能提升就業(ye) 競爭(zheng) 力。他希望未來回到家鄉(xiang) 時,自己也能成為(wei) 既懂中文又懂技術的複合型應用人才。
近年來,努比亞(ya) 能夠明顯感受到非中關(guan) 係日益緊密。“在埃塞俄比亞(ya) ,一提起中國,大家都會(hui) 豎起大拇指。”在首屆“你好,絲(si) 路”網絡國際傳(chuan) 播交流大會(hui) 上,努比亞(ya) 在《這就是中國》的演講中說,共建“一帶一路”為(wei) 非洲帶來了第一條跨國電氣化鐵路——亞(ya) 吉鐵路,中國幫助非洲國家改善了民眾(zhong) 生活,“我能感受到,共建‘一帶一路’是‘你有的東(dong) 西你給我,我有的東(dong) 西我給你’,中國是真心幫助非洲,中國為(wei) 推動非洲乃至全球發展所作的貢獻有目共睹。”
在努比亞(ya) 看來,中國沒有複製其他國家的發展模式,而是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這對於(yu) 非洲國家具有重要啟發意義(yi) 。“我希望能用所學知識幫助提升‘非洲製造’水平,讓非洲的機械產(chan) 品和技術能力走向世界。”他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01日 1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