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兩千多公裏隔空陪伴震區學子 “空中心理課堂”架起青春連心橋
“感謝老師們(men) 隔空的陪伴與(yu) 鼓勵,讓我們(men) 變得堅強、勇敢!”今年3月,江蘇省蘇州市田家炳實驗初級中學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校長黃裴莉收到一條暖心視頻,視頻由甘肅省臨(lin) 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dong) 鄉(xiang) 族撒拉族自治縣田家炳中學的師生拍攝。
2023年12月18日,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震後,蘇州組織18位心理教育名師為(wei) 積石山縣田家炳中學初一年級的800多名學生開設“空中課堂”,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
此後,兩(liang) 所相隔2000餘(yu) 公裏的田家炳中學,師生時常互致問候,隔空陪伴彼此的成長,架起一座連心橋。
“我們(men) 在這裏”
地震發生後,積石山縣田家炳中學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一部分家住重災區的學生失去親(qin) 人,並出現災後應激反應。該校七年級2班的小潔(化名)將這場地震形容成“心底的一道黑暗的裂縫”。
對此,香港田家炳基金會(hui) 總幹事戴大為(wei) 向全國的田家炳學校發出號召,希望各校能對這些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援助。
得知相關(guan) 情況後,黃裴莉沒有過多猶豫,就接下這項任務。黃裴莉從(cong) 教30餘(yu) 年,學生的心理健康一直是她最關(guan) 注的話題。
積石山縣田家炳中學的學生共有2600餘(yu) 人。黃裴莉發現,受餘(yu) 震影響,這些孩子大多隻能在救援帳篷或各自家中進行線上學習(xi) 。人數多、學生分散、無麵對麵接觸等都成為(wei) 進行遠程心理輔導的難題。
在蘇州市教育係統的支持下,18位心理名師集結,負責積石山縣田家炳中學初一年級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
2023年12月24日起,這些來自蘇州的心理專(zhuan) 家兩(liang) 人一組,為(wei) 孩子開展連續3天的線上心理課堂。蘇州市田家炳實驗初級中學專(zhuan) 職心理教師陳學芳負責初一年級1班、2班的心理課堂。
打開電腦,陳學芳的眼前是120餘(yu) 個(ge) “視頻窗口”。每一個(ge) “窗口”的背後都是一個(ge) 剛剛經曆地震的孩子。
她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孩子,“我在哪裏、看見了什麽(me) 、現在和誰在一起”,通過一個(ge) 個(ge) 小問題,逐漸拉近與(yu) 孩子的“心靈距離”。
陳學芳讓正在分享的學生指定下一個(ge) 回答問題的人。一方麵,這讓她快速認識更多的學生;另一方麵,這也讓她能夠了解哪幾名學生是“鐵哥們(men) ”、哪些學生經常被點名。
陳學芳是講述者,與(yu) 她搭檔的另一位心理專(zhuan) 家是觀察員。觀察員主要負責記錄上述數據,課後叮囑陳學芳重點關(guan) 注那些從(cong) 未被叫過名字或默不作聲的學生。
小潔向陳學芳分享,自己目前住在帳篷裏,時常能看到為(wei) 重建家園而努力的解放軍(jun) 哥哥。到了晚上,她還有電熱毯,“很暖和,一點也不冷”。在陳學芳的引導下,小潔的回憶呈現出溫暖的底色。
3天時間,從(cong) “我們(men) 在這裏”“我們(men) 有共同的經曆”到“我們(men) 在努力”,救援組專(zhuan) 家用陪伴、傾(qing) 聽、分享,讓學生盡可能收獲應對困難的勇氣與(yu) 信心。
“早安、晚安”
為(wei) 期3天的心理輔導課程結束後,積石山縣田家炳中學的學生希望能與(yu) 蘇州的教師有更多“隔空碰麵”、分享交流的機會(hui) 。
“老師,我還可以聯係你嗎?”“蘇州好遠,陳老師居然隔著千山萬(wan) 水給我們(men) 上課。”“老師讓我有種輕鬆的感覺,讓我走出去看看窗外,我們(men) 一起交流互動,我發現了不一樣的精彩。”“我開始變得開朗樂(le) 觀起來,我好像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讀著當地學生在教學平台給自己的留言,黃裴莉不覺鼻子一酸。平日裏,黃裴莉在早上與(yu) 晚上有閱讀新聞的習(xi) 慣,她從(cong) 媒體(ti) 發布的鼓勵人積極向上的“早安”“晚安”內(nei) 容中獲得啟發,通過互聯網平台,正式向積石山的學生發布“早安-晚安計劃”。
為(wei) 期24天的時間裏,黃裴莉與(yu) 同事分工協作。確定主題、撰寫(xie) 文案、誦讀發布……300多字的文案、3分多鍾的音頻背後是每一名教師逐字逐句刪改、反複揣摩誦讀語氣的漫漫長夜。
考慮到當地“天黑得晚”,學校團隊將“早安”內(nei) 容的發布時間定為(wei) 上午8點;“晚安”內(nei) 容的發布時間定為(wei) 晚上9點。
“新的一年,請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留給你身邊的人和你熱愛的事、必須要做的事。請相信時光不會(hui) 辜負每一個(ge) 認真生活的人,那些你曾經播種過的努力,一定會(hui) 在未來某天開花結果,隻要一心向陽,歲月自會(hui) 生香。新的一天,加油,早安!”
發布相關(guan) 內(nei) 容後,陳學芳總會(hui) 留心學生的評論。“親(qin) 愛的老師,很高興(xing) 每天都能收到您發來的問候,這一句句問候撫慰著我們(men) 的心靈。”
在陳學芳看來,學生的反饋讓她亦感溫暖:“不僅(jin) 僅(jin) 是我在影響他們(men) ,他們(men) 也在感染我!”
“用生命影響生命”
記者在蘇州市田家炳實驗初級中學采訪時,看到校園內(nei) 設有“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標語。作為(wei) 全國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多年來,該校將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作為(wei) 重點工作之一。
其實,陳學芳是一名有著10餘(yu) 年教學經驗的體(ti) 育教師。她深知,初中階段的學生處於(yu) 青春期,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對他們(men) 來說十分必要。課餘(yu) 時間,陳學芳聽講座、看書(shu) 籍,自學心理學。
2006年,陳學芳通過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考試。2017年,陳學芳成為(wei) 專(zhuan) 職心理教師。如今,學生喜歡與(yu) 陳學芳一起玩沙盤等遊戲,通過遊戲與(yu) 交流,講出自己的困惑,並得到她的鼓勵與(yu) 建議。
像陳學芳一樣的教師在蘇州市田家炳實驗初級中學還有很多。
據黃裴莉介紹,這源於(yu) 該校《成長伴隨:全場境心育支持係統建設》項目。該項目已研究並實踐近12年,致力於(yu) 構建“家庭-學校-社區”三方良好互動的學生成長支持係統,形成價(jia) 值獨特、機製獨特、場景獨特、成果獨特交互滋養(yang) 協同共育的心育蘇式經驗。
黃裴莉表示,多年來,學校秉承“生命影響生命,讓成長看得見”的辦學理念,著力師生教與(yu) 學方式的轉變,從(cong) 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角度,為(wei) 每一個(ge) 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有效支持。
收到積石山縣田家炳中學發來的祝福視頻後,黃裴莉與(yu) 那裏的師生約定,今年暑假,將實地前往積石山,將情感上的陪伴轉化為(wei) 現實中的相逢。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