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家國情懷寄清明

發布時間:2024-04-03 15:1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氣清景明,萬(wan) 物皆顯”,清明時節,草木萌動,生機盎然。對中國人來說,這既是緬懷先人、慎終追遠的日子,也是踏青賞春、感受自然的良機。這恰恰體(ti) 現了中華民族深刻的生死哲學。冬去春來,讓我們(men) 看到自然界的偉(wei) 大接力。而在社會(hui) 層麵,正是一代代先輩為(wei) 國家發展奠定了基礎,我們(men) 才能站在新的起點上,投身時代進步的潮流中。

  在清明節祭奠祖先、追思親(qin) 人,是保存並維護家族回憶,使生者得到慰藉與(yu) 勉勵的重要方式之一。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從(cong) 尋根問祖中汲取精神養(yang) 分,幫助我們(men) 牢記自身來處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引領了社會(hui) 的道德風尚。

  自古以來,中國社會(hui) 就有“家國同構”的傳(chuan) 統觀念。紀念逝者不僅(jin) 是每個(ge) 家庭的大事,也是整個(ge) 國家的大事。正因如此,清明也是致敬英雄、緬懷先烈的日子。每到這個(ge) 時候,年輕人會(hui) 成群結隊地來到烈士陵園或紀念碑前,緬懷為(wei) 國捐軀的華夏兒(er) 女,表達對英雄烈士的崇敬之情。隨著時代的發展,清明祭英烈也演進出網絡紀念的新方式,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上獻花、留言寄語等紀念活動,在燭光裏、鮮花中,表達思念之情,傳(chuan) 遞奮發之誌。

  銘記英烈事跡,發揚英烈精神。不論是救亡圖存、抵禦外侮,還是投身革命、爭(zheng) 取解放,又或是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事業(ye) 壯烈犧牲,所有為(wei) 國家、民族與(yu) 人民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先烈,都是值得全體(ti) 國人共同緬懷的“民族魂”。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親(qin) 人、祭英烈,實質上是由“小家”及“大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wan) 家——當我們(men) 追思親(qin) 人的音容笑貌時,回蕩心中的不僅(jin) 有私人的情感記憶,也有他們(men) 為(wei) 國家與(yu) 社會(hui) 作出的貢獻;當我們(men) 向英烈先輩致以崇高敬意時,不僅(jin) 是在抒發不忘來時路、不忘挖井人的感恩情懷,也是在建立端正的人生觀、價(jia) 值觀,履行“國之大者”的時代擔當。

  情之所牽,行之所至。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充分認識清明祭英烈的意義(yi) 與(yu) 價(jia) 值,既是對“家國同構”精神本源的傳(chuan) 承與(yu) 守護,也賦予了傳(chuan) 統節令文化新的時代內(nei) 涵。厚植家國情懷,將個(ge) 人、家庭的追求與(yu)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時代責任統一起來,把樸素自然的愛國、愛家之心匯聚成一股合力,塑造新時代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今又清明。讓我們(men) 把對親(qin) 人的思念和對英烈的崇敬置於(yu) 同一片天地之間,在緬懷和傳(chuan) 承中汲取前行的強大力量,進而立大誌、明大德、成大才,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為(wei) 國、為(wei) 家、為(wei) 天下作出更大貢獻。

  楊鑫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