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新圖景:3月用電1.1萬度 “幹農活它們比我忙”
一大早,村民劉仕強像往常一樣,迎著日頭來到田頭,打開農(nong) 機庫,按鍵啟動、設定軌跡、撥動搖杆……伴隨著低沉的轟鳴聲,一台履帶式翻耕機器人“走”向不遠處的農(nong) 田。
這裏是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的剡水田園數字化智能農(nong) 業(ye) 種植基地。放眼望去,3000多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連綿成片,150多畝(mu) 智能玻璃溫室大棚整齊排列。
正值4月初,劉仕強打開手機上的“網上國網”APP,輸入戶號、選擇月份,3月份電費賬單展現眼前:種植基地3月用電量1.1萬(wan) 千瓦時,環比上月大幅增長,達到122.7%。
用電量增幅來自哪裏?
劉仕強指向田裏:翻耕機器人按照既定程序犁地、旋耕、平地,為(wei) 1000畝(mu) 備耕水稻田“舒展筋骨”;春風吹過一旁的麥海,露出正在除蟲的植保機器人;采摘機器人裝了一筐又一筐小番茄。“春耕一開始,機器人都不閑著,幹農(nong) 活它們(men) 比我忙。”劉仕強說。
剡水田園裏,運行著大量電氣、電子設備等。像剡水田園這樣的現代化農(nong) 業(ye) 基地,在奉化區還有不少。據統計,春耕備耕以來,奉化區農(nong) 業(ye) 用電量達到204萬(wan) 千瓦時,較之前有大幅增長。
去年7月,奉化區建成投運剡水田園萬(wan) 畝(mu) 方一期工程,把村莊附近的零散“小田”並成了規整成方的“大田”,劉仕強也成了“新農(nong) 人”,手中的鋤頭換成了農(nong) 機遙控器。
現在,基地近5000畝(mu) 農(nong) 田產(chan) 量和質量都有顯著提升。“不用時刻盯著,如果有情況,手機也會(hui) 提醒。”眼見翻耕機器人順利開工,劉仕強走進一間寬敞亮堂的智能玻璃溫室大棚。大棚內(nei) 安裝了溫度、濕度等各類傳(chuan) 感器,監測係統據此智能分析作物生長情況,並通過溫濕度控製等設備,營造出適合當季作物生長的環境條件。“打開手機APP,大棚的許多指標都能被監測、遙控,很智能。”劉仕強說。
劉仕強介紹,今年種植基地裏將有多輪耕種,區裏組成保供保產(chan) 服務專(zhuan) 班。“我有信心,今年又是豐(feng) 收年!”劉仕強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