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的探索與實踐
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是將“場景”理論與(yu) 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利用各類育人場景,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ei) 容進行整合創新,使其成為(wei) 能夠讓人真實感觸和體(ti) 驗的思想政治教育場景,進而實現更有效的立德樹人效果。
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何以必要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chuan) 統優(you) 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加快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深化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的探索與(yu) 實踐,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深刻把握和全麵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shu) 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的必然發展方向。
推動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具有強烈的現實需要。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是人的自由而全麵發展的需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麵的發展”。人類的需求從(cong) 低到高依次為(wei)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每一層麵的需求尤其是自我實現需求需要豐(feng) 富的精神文明作為(wei) 支撐,越是豐(feng) 富充盈的精神文明世界越能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麵發展。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積累了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成績,但與(yu) 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仍存在一定差距。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思想政治工作作為(wei) 黨(dang) 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線,要肩負起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使命。場景作為(wei) 承載著價(jia) 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育人環境,關(guan) 注人的精神世界,聚焦人的知、情、意、行的有機統一,有利於(yu) 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有利於(yu) 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是營造溫暖和諧社會(hui) 氛圍的需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24年新年賀詞中指出,“我們(men) 要營造溫暖和諧的社會(hui) 氛圍”。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營造溫暖和諧的社會(hui) 氛圍,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的最大特點是社會(hui) 性,即廣泛引入社會(hui) 資源,反過來又廣泛影響社會(hui) 發展,解決(jue) 社會(hui) 領域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問題。我們(men) 在具體(ti) 實踐中發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場景具有價(jia) 值引領功能,能夠調節、引導人們(men) 的行為(wei) 規範和政治參與(yu) ,強化政治認知,產(chan) 生政治情感,實現政治認同,堅定政治立場;思想政治教育的曆史場景,能夠立體(ti) 化呈現曆史人物、曆史事件,使紅色文化鮮活起來,思想政治教育對象能夠在身臨(lin) 其境中切身感受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的偉(wei) 大,進而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和堅定的思想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輿論場景,能夠主動地營造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社會(hui) 輿論環境,進而及時疏導社會(hui) 心理與(yu) 情緒。
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新的生長點和發展方向。加快推進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有助於(yu) 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在及時有效回應時代之問、社會(hui) 之問、人民之問進程中,學科本身得到完善和發展。
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何以可能
進入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和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但無論環境和形勢如何變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這一本質沒有改變。因此,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要聚焦“人”的規律性問題。
首先,“人”的流動性大。當代青年穿梭於(yu) 線上與(yu) 線下、虛擬世界與(yu) 現實社會(hui) ,這就要求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場景的時空靈活性,實時滿足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此時此刻的感受和訴求,強化“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參與(yu) 感。
其次,信息的碎片化嚴(yan) 重。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信息媒介來實現的,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能夠將碎片化的要素整合成有利於(yu) 增強育人效果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綜合體(ti) ,實現整體(ti) 性、係統性、有序性的育人實踐。
最後,育人互動性要求高。一方麵,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具有主導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目的、有組織的育人實踐過程,而無目的、無組織的育人實踐活動,難以實現有效的立德樹人效果。另一方麵,學習(xi) 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具有主體(ti) 地位和作用。學習(xi) 者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得越充分,越容易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這一過程中,需要學習(xi) 者積極反饋自身的切身感受和訴求,進而不斷調適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性、參與(yu) 性。
目前,學習(xi) 者的自主性在不斷強化,但學習(xi) 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互動中的感受與(yu) 訴求反饋不夠。加快推進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ti) 黏合在某一特定場景中,進而加強兩(liang) 者的互動性。
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何以實現
2016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hui) 議中提出“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重要論斷,充分彰顯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加快推進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探索與(yu) 實踐的根本遵循。
因事而化,遵循價(jia) 值觀的形成規律。一個(ge) 人價(jia) 值觀的形成不是偶然的,需要在持續的認知、感知、升華、思考、踐行的過程中,不斷生成、發展和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如果脫離了場景、身體(ti) ,大腦和心理隻是思想政治教育內(nei) 容的“儲(chu) 藏間”,育人活動也會(hui) 成為(wei) 生硬的抽象的灌輸,最終結果是知識難以轉化為(wei) 素質,素質難以轉化為(wei) 能力,諸多能力更難以轉變為(wei) 價(jia) 值觀念。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場景化,就是要實現育人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客體(ti) 的身心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不是說要還原到“原始”場景,而是發揮教育者的主導性和學習(xi) 者的主體(ti) 性,有目的地設計、建構和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克服紛繁複雜的外界因素幹擾,實現學習(xi) 者的身心共情、共融。
因時而進,做到此時此刻育人在場。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是不受時間、空間、場所的限製,開啟隨時隨地、時時刻刻育人在場的銜接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態,這也符合“三全育人”綜合發展、“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目標和努力方向。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化,促進教育場景與(yu) 生活場景的有機統一,有助於(yu) 思想政治教育客體(ti) 在不知不覺、耳濡目染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等也能通過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場景真正實現入腦入耳入心。
因勢而新,適應人工智能發展趨勢。一方麵,數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場景,將解構和重構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態,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學習(xi) 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主體(ti) 作用,將由人工智能重新定義(yi) 。在思想政治教育場景數字化過程中,政府部門要發揮好引導、規範、監管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職能,防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異化”現象,無論科學技術如何發展,都要為(wei) 人類社會(hui) 發展服務,“安全”是思想政治教育場景數字化、智能化的前提和基礎。
另一方麵,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任何力量難以阻擋的發展大勢,思想政治教育要順勢而為(wei) 、乘勢而上;科學技術進步正在以人類難以預知的速度和規模迅猛發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好技術紅利,應對好挑戰風險,危中求機,轉危為(wei) 機。不是簡單地將技術應用於(yu) 思想政治教育場景營造和運營中,而是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場景理念的轉變、方法的升級、內(nei) 容的迭代、形式的創新,關(guan) 鍵是培育時代新人效果的增強。
【作者係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係國家社會(hui) 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治理體(ti) 係研究”(20BKS201)的階段性成果】
金國峰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