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駐點筆記丨親曆台灣花蓮地震:天災無情人有情

發布時間:2024-04-08 15:07:00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台北4月7日電題:親(qin) 曆台灣花蓮地震:天災無情人有情

  新華社記者趙博、齊菲

  7日是台灣花蓮7.3級地震發生的第五天。從(cong) 早上開始,好消息陸續傳(chuan) 來:東(dong) 西橫貫公路加緊搶通、西寶小學師生有序撤離、大山深處的部落民眾(zhong) 乘直升機抵達平地……看到一個(ge) 又一個(ge) 平安歸來的身影,記者連日來懸著的心也稍稍放鬆一些。

  地處台灣島中央山脈以東(dong) 的花東(dong) 縱穀,氣候宜人、風景秀麗(li) ,是聞名遐邇的觀光勝地。因位於(yu) 亞(ya) 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活躍的地殼運動帶來頻繁的地質災害。地震,成為(wei) 這片美麗(li) 土地揮之不去的“夢魘”。

  4月3日早晨,強震襲擊花蓮。房屋傾(qing) 倒、道路塌方、車輛人員被困,一時間險象環生。太魯閣公園是此次受災最嚴(yan) 重的區域,傷(shang) 亡、失聯、受困情況不斷變化。隨後數天,700多起有感餘(yu) 震幾乎全部發生在花蓮,給救援帶來顯著不便。

  天災無情,深深牽動海峽兩(liang) 岸同胞的心。國台辦第一時間表達關(guan) 注和慰問,表示願提供救災協助。“台灣花蓮地震”掛上微博熱搜後,許多大陸網友寫(xie) 下平安祝福,為(wei) 島內(nei) 同胞和救援工作加油打氣。3家大陸駐台媒體(ti) 的5名記者,在地震發生當天克服地震導致交通不便等困難,輾轉抵達花蓮,展開現場采訪報道。

  連日來,我們(men) 跟蹤拍攝嚴(yan) 重傾(qing) 倒的天王星大樓救援及拆除作業(ye) ,實地探訪花蓮市區最大的災民收容所,挺進太魯閣公園東(dong) 西橫貫公路入口處報道災情……見證了地震救援工作一次次振奮人心的進展,也感受到自然災害麵前人們(men) 守望相助、不分彼此的友愛與(yu) 溫情。

  在距離太魯閣震災現場最近的搜救指揮所,有兩(liang) 輛來自高雄的烹飪車。誌願者陳沛蓁、陳澤宏忙碌地為(wei) 搜救隊員和受困人員家屬準備餐飲。高麗(li) 菜炒米粉、白苦瓜燉雞湯、洋蔥牛肉米漢堡……熱騰騰的餐食隨時供應,全部免費。

  頻繁餘(yu) 震讓搜救指揮所一帶的路麵搖晃不斷,陳沛蓁的右手手腕被燙起不小的水泡。“這不算什麽(me) 。大家都在為(wei) 搶救生命而爭(zheng) 分奪秒,我也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說,自己和家人會(hui) 一直幫忙到救援結束。

  “看到大家齊心協力的樣子,我也收獲勇氣。”陳澤宏說,出發前往車上裝載了大量食材,足夠供應這些天所有人的飲食。

  山區天氣多變,這幾日受鋒麵影響,更是陰雨纏綿。滿臉疲憊的搜救隊員端著熱飯熱湯狼吞虎咽。待天氣好轉,他們(men) 又要徒步前往大山深處的土石掩埋區,一點點清理石塊,一寸寸尋找失聯人員。

  這些搜救隊員來自花蓮、高雄、屏東(dong) 、台南、台東(dong) 、基隆等多個(ge) 縣市。每次搜救歸來,相關(guan) 隊伍的負責人都及時發布救援消息。

  6日上午,地震救援度過“黃金72小時”,仍有數名失聯人員。搜救工作在餘(yu) 震和陰雨交加中持續進行。“我們(men) 過去參與(yu) 地震救援時,有過72小時後找到生還者的經驗。”一位搜救隊長告訴記者,大家不會(hui) 放棄。

  守在搜救指揮所,所有人的心都揪得緊緊的。我們(men) 為(wei) 從(cong) 明隧道巨石堆裏脫險的巴士乘客而開心,為(wei) 直升機批量帶回受困晶英酒店的遊客而歡呼,為(wei) 搜救隊員輪流背負九曲洞傷(shang) 員而感動,也為(wei) 砂卡礑步道遊姓一家5口的遭遇而悲傷(shang) ,為(wei) 始終找不到確切位置的失聯遊客而焦心。

  搖搖晃晃中,各家媒體(ti) 記者互相幫忙,分享食物、飲水和信息。得知我們(men) 是大陸記者時,一位當地媒體(ti) 記者說:“謝謝你們(men) 的關(guan) 注和報道。辛苦了!”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