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部分學校試點每天一節體育課 合肥揭開“大體育”改革序幕
近年來,每逢全國兩(liang) 會(hui) ,中小學體(ti) 育和學生體(ti) 質都會(hui) 成為(wei) 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針對現在學生較為(wei) 普遍的肥胖、近視和心理健康等問題,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不少來自體(ti) 育界和教育界的代表委員再度呼籲,義(yi) 務教育階段每天開設一節體(ti) 育課,確保學生在校期間有1個(ge) 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
事實上,近年來,一些地方教育部門將“每天一節體(ti) 育課”的試點提上日程,但是真正付諸實施的並不多見。從(cong) 今年春季學期開始,廣東(dong) 省深圳市正式實施義(yi) 務教育階段“每天一節體(ti) 育課”。無獨有偶,在安徽合肥,義(yi) 務教育階段部分學校的部分年級也進行了試點。
每天一節體(ti) 育課,為(wei) 何難以實施,到底需要破解哪些現實難題?如何落到實處,不流於(yu) 形式,真正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這一舉(ju) 措的實施將對中小學體(ti) 育改革帶來什麽(me) 樣的推動作用?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在合肥市的試點學校進行了深度調研。
新增的體(ti) 育課時從(cong) 哪裏來?
鼓勵“一校一策”,先試先行
根據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小學階段體(ti) 育課設置普遍為(wei) 一至二年級每周4節課,三至六年級每周3節課。今年2月,合肥市瑤海區教體(ti) 局出台了小學階段每天開設一節體(ti) 育課實施方案,支持和鼓勵學校結合自身實際,在保證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開展長短課結合、形式多元的體(ti) 育課,探索將大課間、體(ti) 育社團、課後三點半等各種形式有機融合到體(ti) 育課堂,確保在下午四點半前落實每天一節體(ti) 育課,切實有效增加學生體(ti) 育課以及體(ti) 育運動時間。目前,該區已有12所小學進行試點。
這也就意味著,試點學校的不同學段將麵臨(lin) “4+1”或“3+2”的體(ti) 育課程設置變化。根據2023年出台的《安徽省義(yi) 務教育課程實施辦法》,小學一至二年級每周26課時,小學三至六年級每周30課時。試點之後,在試點學校一二年級階段,每周5節的體(ti) 育課,在課時上超過了每周4節的數學課。
守正才能創新。合肥市瑤海區教體(ti) 局要求,各學校必須嚴(yan) 格落實國家課程標準,保證各類課程的開設和學時要求,不得隨意增加或削減課程門類,或隨意改變各門課程的周學時數和學科總學時數。每個(ge) 班級每周增加1到2節體(ti) 育課,對於(yu) 學校排課來說,自然是不小的挑戰,這也倒逼原有課程不斷精簡優(you) 化。
新增的體(ti) 育課課時從(cong) 哪裏來?參與(yu) 試點的學校結合自身實際,因地製宜探索出不同的操作路徑:有的學校把新增的體(ti) 育課課時安排在課後服務時間段,與(yu) 原先課後服務中的體(ti) 育活動相結合,既確保了每天一節體(ti) 育課的目標,也突出了特色體(ti) 育的教學理念;有的學校整合原先校本課程內(nei) 容,騰出一定的課時,與(yu) 體(ti) 育課相融合,實現教學內(nei) 容的融合與(yu) 重構;還有的學校充分利用大課間時段,在此基礎上串聯一節體(ti) 育課,擴展課時,實現全校共上一節“大體(ti) 育課”。
此外,鑒於(yu) 各學校師資、場地存在的差異,教育部門鼓勵各學校堅持問題導向,量力而行,結合實際形成“一校一策”,先行先試,逐步推廣。
據合肥市大通路小學教育集團辦公室主任張鵬程介紹,集團下屬4所學校,從(cong) 老城區到新區,跨越了整個(ge) 行政區,師資和場地條件差異明顯,最終選擇了條件相對成熟的新海校區二年級的7個(ge) 班進行試點。
據合肥市長淮新村小學校長張正在介紹,因為(wei) 學校擁有兩(liang) 塊操場,且運動器材配備完善,尤其是體(ti) 育師資配備相對充足,並長期開設手球、網球特色課程,因而1-6年級全麵試點每天一節體(ti) 育課。在該區,這也是唯一一所全麵鋪開每天一節體(ti) 育課試點的小學。
體(ti) 育課的場地從(cong) 哪裏來?
“大場地”拓展體(ti) 育教學空間
與(yu) 其他課程不同,上好體(ti) 育課,首先要有場地。據了解,近年來合肥市加大了中小學體(ti) 育場地、場館建設的投入,但是不少位於(yu) 老城區的老學校囿於(yu) 校園麵積,場地依然吃緊。新增的體(ti) 育課,無疑讓這一問題凸顯。
不過,改革就是迎難而上,集思廣益,對症下藥。不少學校先從(cong) 盤活校內(nei) 場地資源入手,拓展體(ti) 育教學的空間。
“根據課程需求,我們(men) 充分摸底調研,對兩(liang) 校區的運動空間進行了充分的挖潛,將操場、跑道、文化牆邊、教學樓下等空間充分利用,確保課程的場地落實。”體(ti) 育教師出身的張正在提醒,這也是對體(ti) 育教學場景的重構。
近年來,合肥市打造“15分鍾健身圈”取得成效,城市廣場完善了體(ti) 育設施,家門口的“口袋公園”“口袋球場”相繼出現,附近的試點學校自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
比如,為(wei) 了擴展場地,和平小學主動向外“借”資源,與(yu) 學校附近的和平廣場達成協議,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由班主任和體(ti) 育老師帶隊前往廣場劃定區域開展體(ti) 育教學,以解決(jue) 校內(nei) 場地不足的問題。
瑤海區教體(ti) 局表示,每年將安排一定比例的經費用於(yu) 建設體(ti) 育活動場地和購買(mai) 體(ti) 育器材,使學校運動場地建設和體(ti) 育器材配置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
在張正在看來,除了場地,體(ti) 育器材和運動設施的配備同等重要。“一定要解放思想,體(ti) 育器材不是放在保管室裏的,而是要放在孩子觸手可及的地方,同時要引導他們(men) 使用,確保秩序。”
此外,記者了解到,現階段體(ti) 育設施不是很充足的一些學校也在“另辟蹊徑”,開設花樣跳繩、啦啦操等對空間要求不是很高的特色課程。這樣,既排除了學生爭(zheng) 健身器材的安全隱患,也確保了新增課程的實施。
安全是重中之重。據瑤海區教體(ti) 局體(ti) 育科科長劉業(ye) 斌介紹,已經要求各校建立完善體(ti) 育安全管理製度,製定安全預案,落實安全責任,加強安全教育和過程管理,避免學生意外傷(shang) 害事故發生,確保學生安全。
體(ti) 育師資從(cong) 哪裏來?
多班聯合探索“大課堂”
記者了解到,不少學校在試點中對“多班聯合”這種課堂形式進行了探索,以破解師資不足的難題。合肥市明皇路小學現有教學班級45個(ge) ,專(zhuan) 職體(ti) 育教師9人,校聘體(ti) 育教師1人,鑒於(yu) 當前的師資力量,學校僅(jin) 在一年級開展試點。
不過該校是跳繩運動的傳(chuan) 統學校,培養(yang) 過全國冠軍(jun) 。合肥市明皇路小學體(ti) 育教師劉治國介紹,目前學校在三點半課程中的“普惠托管”裏增加一節體(ti) 育課,由專(zhuan) 職跳繩教練員進行合班授課,3個(ge) 班並到一起,體(ti) 育教師或助理教練進行輔助授課。如此一來,既保證了師資配備,也全麵普及了跳繩運動,確保了小運動員的梯隊建設。
與(yu) 明皇路小學相比,47個(ge) 班級、2000多名學生同上一節體(ti) 育課的壯觀場麵,如今是長淮新村小學本學期每周四固定的一節“大體(ti) 育課”。所謂“大”,還體(ti) 現在組織者上:除了體(ti) 育教師,每個(ge) 班配有班主任在內(nei) 的兩(liang) 名教師,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名家長誌願者也參與(yu) 其中。
為(wei) 了確保孩子在校1個(ge) 小時的鍛煉時間,該校將體(ti) 育課與(yu) 大課間串聯組合,以“大體(ti) 育課”的形式呈現。每周四,全校新增的一節體(ti) 育課統一安排在大課間之後,時間長達1小時,讓學生真正“玩轉”大課間。滾鐵環、投壺、竹竿舞、踢毽子、轉呼啦圈等傳(chuan) 統民間體(ti) 育項目豐(feng) 富多彩,每周一輪換。
課時的增加、教學組織形式的改變,最直接影響到的是體(ti) 育教師,他們(men) 的角色也在轉化。“體(ti) 育教師在上好體(ti) 育課的同時,還要對課間、體(ti) 育活動課、早操及各種體(ti) 育競賽形式和內(nei) 容進行科學設計和專(zhuan) 業(ye) 指導,並結合學校實際開發特色體(ti) 育項目。”劉業(ye) 斌總結。
現在,合肥市少兒(er) 藝術學校體(ti) 育組長馬哲峰感到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每天晚上,他都會(hui) 先帶著自己的女兒(er) 練一遍第二天要教的動作。在他看來,“體(ti) 育老師必須學會(hui) 動腦子,一旦把教學大綱琢磨透了,一個(ge) 拍皮球的動作,都夠上5節課的”。
“不過,上好體(ti) 育課不能僅(jin) 僅(jin) 是體(ti) 育老師的事,校長是開展活動的第一責任人,要帶頭參加活動;班主任是學生大課間活動和體(ti) 育活動課的直接組織者,要帶領並督促學生參加體(ti) 育活動。”張正在說。
儲(chu) 雲(yun) 芳是合肥市和平小學六年級班主任,她帶的班級也是多班合上“大體(ti) 育課”。她把學生帶到操場集合,體(ti) 育老師帶著一起跑操,她也跟隊跑,關(guan) 注學生狀態及紀律,及時進行溝通交流。
“老師也要加入運動的行列,這樣才能設身處地了解學生的真實狀況,做好思想工作。”儲(chu) 雲(yun) 芳感慨:“更重要的是,老師也要參加運動,一起鍛煉身體(ti) ,不能光講不練!”
據她介紹,盡管有個(ge) 別家長擔心畢業(ye) 班學生的學業(ye) 水平受到影響,絕大部分家長很支持每天一節體(ti) 育課。“他們(men) 也向學校提出了一些期望,比如,體(ti) 育課活動內(nei) 容、形式多樣,盡量多與(yu) 中考體(ti) 育接軌等。”
家長的訴求點就是學校體(ti) 育工作的重點,本學期,合肥市和平小學東(dong) 校除了實施每天一節體(ti) 育課外,還啟動一項全新的校園活動——“小胖墩趣味健身營”。據悉,健身營通過科學的飲食計劃和運動方案,幫助孩子們(men) 減輕體(ti) 重、增強身體(ti) 素質、提高健康水平。
該校在廣泛發動、積極動員的基礎上,通過體(ti) 重測量、體(ti) 能測試等方式從(cong) 低年級選取了28名學生成立健身營。在保證正常的每天1小時運動外,該校利用放學時間組織“小胖墩”在營地開展健身運動,每周兩(liang) 次,每次1小時。經過一個(ge) 多月的訓練,一位王姓同學變化顯著,不僅(jin) 降了體(ti) 重,每分鍾跳繩從(cong) 剛開始的60多個(ge) 上升至140多個(ge) 。
有質量的體(ti) 育課怎麽(me) 上?
“大內(nei) 容”助推五育融合
體(ti) 育教學需要氛圍與(yu) 感染力,但更重要的是課程計劃與(yu) 教學質量必須得到保證。
在合肥市少兒(er) 藝術學校站塘校區副校長李亞(ya) 瓊看來,體(ti) 育課有自己的課程體(ti) 係與(yu) 教學目標,絕不僅(jin) 僅(jin) 是活動、遊戲。作為(wei) 一名有著30多年從(cong) 教經曆的體(ti) 育特級教師,她認為(wei) ,體(ti) 育課其實很難上,現在每天一節體(ti) 育課,更難了。
怎麽(me) 辦?李亞(ya) 瓊給出的答案是——必須回到教研上。即使教學任務變重了,她所在的體(ti) 育教育組每周都會(hui) 專(zhuan) 門抽出半天時間,討論近期的教學設計,對著大綱一起磨課。
該校最終明確了“每月1項體(ti) 育競賽,每學段讓學生掌握1項體(ti) 育技能”的目標,以體(ti) 操課程、基本運動技能為(wei) 學校體(ti) 育特色,實施多元化的課程體(ti) 係。
“我們(men) 經常遇到孩子喜歡體(ti) 育,但不喜歡體(ti) 育課的現象。”對此,李亞(ya) 瓊認為(wei) ,老師必須尊重孩子的興(xing) 趣,讓他們(men) 在運動中收獲成就感、幸福感。為(wei) 此,她和同事開發出豐(feng) 富多彩的體(ti) 操錦標賽、體(ti) 能闖關(guan) 賽、同心杆障礙跑、年級拔河賽等月度體(ti) 育賽事,幫助學生強健體(ti) 魄、享受樂(le) 趣。
享受運動的樂(le) 趣,身心自然得到放鬆。記者發現,不少學校都意識到心理健康同體(ti) 育課融合的可行性與(yu) 必要性。
劉治國認為(wei) ,在體(ti) 育課和集體(ti) 活動中更容易觀察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加之現在每天一節體(ti) 育課,體(ti) 育老師天天都與(yu) 孩子見麵,更要擔當好心理老師的角色。
劉治國班上曾經有一個(ge) 學生,因為(wei) 家庭原因,學習(xi) 不夠上進,也不合群。後來,他的體(ti) 育特長被發現,還被選為(wei) 學校田徑隊的副隊長。接受體(ti) 育訓練後,這名學生文化課成績也上來了,與(yu) 師生的關(guan) 係也融洽了。讓劉治國感觸最深的是,“他眼神變得溫和了許多”。
“現在體(ti) 育組正和心理老師一起謀劃,打算把每月的心理健康課和體(ti) 育健康、運動心理調節結合起來,為(wei) 學生做好全麵的健康教育。”劉治國說。
事實上,劉治國的設想在和平小學第二小學已經變成了現實,據該校心理老師胡玉琳介紹,本學期部分班級已經試點心理團輔遊戲與(yu) 體(ti) 育課相融合。這個(ge) 遊戲名為(wei) 《珠行萬(wan) 裏》,每個(ge) 隊員手拿一根球槽,通過共同傳(chuan) 遞一個(ge) 圓球,讓大家感受團隊間有效配合、銜接以及自我控製能力。
“遊戲在鍛煉學生身體(ti) 的同時,也讓他們(men) 學習(xi) 如何在不成熟條件下勇敢抉擇,培養(yang) 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克服心理障礙,增強自信心。”胡玉琳分析。
不少受訪的學校領導和教師向記者表示,體(ti) 育教學內(nei) 容的融合,也是“五育並舉(ju) ”在課程內(nei) 容改革上的具體(ti) 體(ti) 現。他們(men) 向記者提出一個(ge) 設想:通過“體(ti) 育+”的形式,構建體(ti) 育“大內(nei) 容”。
受訪的學校領導和教師認為(wei) ,當下,為(wei) 了學生的全麵發展,心理健康、勞動、社會(hui) 實踐都要求進課表,並且開足開齊,但是從(cong) 操作層麵看,難免會(hui) 出現“爭(zheng) 課時”的情況。在體(ti) 育課教學大綱計劃得以執行的前提下,是否可以拿出一定的課時,有效利用戶外空間,探索體(ti) 育課如何與(yu) 心理健康、勞動課等相融合?他們(men) 認為(wei) ,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落實“雙減”政策,對現有課程體(ti) 係的再度精簡和優(you) 化。
瑤海區教體(ti) 局黨(dang) 委書(shu) 記、局長袁乃玉認為(wei) ,應當堅持以創新改革為(wei) 基礎,建立“五育融合”的課程體(ti) 係。打破學科邏輯和領域界限,實現跨學科、多學科協同合作的“五育融合”教育,實現“一育引領,諸育融合”。要以“教材”為(wei) 載體(ti) ,從(cong) “五育融合”的視角挖掘教材中蘊含的“五育”育人點,並在有機融合中進行整體(ti) 設計與(yu) 實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磊 王海涵 通訊員 吳海波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