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次理解我國經濟韌性
2023年我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5.2%,在世界主要經濟體(ti) 中名列前茅;今年前兩(liang) 個(ge) 月延續回升向好態勢,發展質量不斷改善……我國經濟在新冠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後恢複發展,“成績單”可圈可點,展現出強大韌性。
韌性通常是指係統經曆衝(chong) 擊或擾動後恢複、回彈的能力,經濟韌性主要是指一個(ge) 經濟體(ti) 應對外部幹擾、抵禦風險衝(chong) 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力。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100多個(ge) 中等收入經濟體(ti) 中隻有少數實現現代化、成為(wei) 高收入經濟體(ti) 。那些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一些是因為(wei) 經濟缺乏韌性而未能有效抵禦各種風險衝(chong) 擊,導致經濟增長後續乏力。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看一個(ge) 國家發展前景是否光明,經濟韌性是一個(ge) 重要判斷指標。
一般來說,判斷一個(ge) 國家經濟韌性的強弱,大致可從(cong) 風險承受能力、恢複發展能力、適應變革能力三個(ge) 層次來考察。
經濟韌性強,首先體(ti) 現在麵對風險挑戰具有足夠承受能力。在國民經濟運行中,往往是增長與(yu) 波動並存。麵對一些內(nei) 外部衝(chong) 擊,頂住短期壓力,保持宏觀經濟總體(ti) 穩定,是實現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發展遭遇過多重衝(chong) 擊,既有亞(ya) 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等經濟金融風險,也有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還有中美經貿摩擦和外部遏製打壓,但我國始終保持宏觀經濟大盤穩定,沒有發生大的波動。這離不開我國日益強大的綜合國力,包括完整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豐(feng) 富的人力資源、便利的基礎設施、強大的國內(nei) 市場等,更離不開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you) 勢和製度優(you) 勢。這些方麵共同匯聚成抵禦風險的強大合力。
經濟韌性強還體(ti) 現在經曆波動後能夠快速恢複。麵對衝(chong) 擊迅速響應、積極調控,才能有效應對負麵影響,在快速適應與(yu) 調整中保持經濟穩定。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我國主要經濟指標一度明顯下滑。在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men) 迅速行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積極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有效應對外部風險傳(chuan) 導衝(chong) 擊,我國經濟在世界各國中率先複蘇。根據形勢變化相機抉擇、靈活運用各類政策工具,提高了我國經濟係統的適應和恢複能力,並為(wei) 重構平衡、實現新的穩定增長營造了良好環境和充足空間。
適應變化和不斷變革的能力,也是經濟韌性強的重要表現。順應時與(yu) 勢的發展變化,科學有效地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才能不斷開創經濟社會(hui) 發展新局麵,為(wei) 增強經濟韌性注入不竭動力。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這是在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的大背景下,我國自覺把握經濟規律和發展趨勢、依托國內(nei) 大市場優(you) 勢、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布局和先手棋,不僅(jin) 有利於(yu) 化解外部衝(chong) 擊和外需下降帶來的影響,更能增強我們(men) 的生存力、競爭(zheng) 力、發展力、持續力。
總的來看,我國經濟在風浪中成長、在磨礪中壯大,顯示出強大韌性。這與(yu) 我國經濟規模、產(chan) 業(ye) 結構、製度安排、政策引導和曆史文化等各種因素及其有機結合密不可分,從(cong) 根本上說則是源自黨(dang) 的堅強領導。正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確保中國經濟巨輪在波濤洶湧的世界經濟中破浪前行,彰顯出強大韌性。麵對複蘇乏力的世界經濟、變亂(luan) 交織的國際形勢,我們(men) 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dang) 中央對形勢的判斷和決(jue) 策部署上來,保持戰略定力和曆史耐心,積極擔當作為(wei) ,不斷增強我國經濟韌性,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和驚濤駭浪中行穩致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