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故宮文化遺產的四梁八柱
【文化遺產(chan) 保護專(zhuan) 家談】
作者:王旭東(dong) (文化和旅遊部黨(dang) 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
開欄的話
文脈傳(chuan) 承,弦歌不輟,曆久彌新。當下,文化遺產(chan) 保護體(ti) 製改革如火如荼,曆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等的整體(ti) 保護和活態傳(chuan) 承循序漸進,文化遺產(chan) 司法保護屏障越織越密,民眾(zhong) 的文化遺產(chan) 保護意識與(yu) 日俱增。如何將寶貴的文化遺產(chan) 完好地傳(chuan) 遞給子孫後代?如何讓曆史智慧給今天帶來啟迪?如何推動曆史文化遺產(chan) 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豐(feng) 富全社會(hui) 曆史文化滋養(yang) ?從(cong) 今天起,本版開設《文化遺產(chan) 保護專(zhuan) 家談》欄目,邀請文化遺產(chan) 領域專(zhuan) 家學者,談一談他們(men) 關(guan) 於(yu) 如何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利用好曆史文化遺產(chan) 的真知灼見。
2023年12月19日,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座談會(hui) 在北京召開。會(hui) 議強調要認真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按照保護第一、傳(chuan) 承優(you) 先的理念,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要著力構建保護體(ti) 係,著力健全保護機構,著力完善保護機製,著力築牢法治保障,著力推動文明互鑒。近年來,故宮博物院秉持開放辦院、擁抱世界的理念,積極探索博物館發展之道,明確了新時期辦院指導思想,提出了“平安故宮、學術故宮、數字故宮、活力故宮”的建設理念和促進博物館事業(ye) 發展的九大體(ti) 係,以此夯實故宮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的四梁八柱,努力講好新時代中華文化故事。
“平安故宮”是基礎:不斷加強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力度,著力構建保護體(ti) 係,推動故宮世界文化遺產(chan) 係統性保護。作為(wei) 世界罕有的文化寶庫的守護者,故宮博物院始終把“平安故宮”建設作為(wei) 最基礎和首要的任務。堅定落實“保護為(wei) 主”的思想,充分利用科技和管理手段,不斷完善安全管理製度,通過七年文物清理、故宮整體(ti) 修繕保護工程、建設應急指揮中心、立項並推動故宮北院建設等係列工作,同時加大科技投入,穩步推進安防、技防提升,強化各類安全巡查檢查,切實保護好故宮世界文化遺產(chan) 。不斷完善故宮文物科技保護體(ti) 係,建立對遺產(chan) 價(jia) 值的全麵、科學、係統的認知體(ti) 係,加強文物、古建的預防性保護管理。專(zhuan) 門成立故宮世界遺產(chan) 監測部,進一步強化對遺產(chan) 的全麵監測記錄與(yu) 調查評估,積極開展古建築研究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工作,加強並規範可移動文物的預防性保護管理,著力改善庫房和展陳條件,強化文物的基礎性保養(yang) 工作,確保故宮古建築及各類收藏文物的絕對安全,確保來院觀眾(zhong) 的生命財產(chan) 安全,確保意識形態安全。
“學術故宮”是核心:持續建設故宮特色的學術科研體(ti) 係,加強故宮世界文化遺產(chan) 價(jia) 值的研究闡釋。從(cong) 肇建時研究機構的定位逐步走向“學術故宮”的建設,是故宮博物院學術傳(chuan) 統的新發展,也是支撐故宮博物院事業(ye) 不斷前行的核心。在“學術故宮”理念的指引下,故宮博物院通過“英才計劃”等人才支持項目,持續完善學術隊伍建設,加強各級重點實驗室、故宮研究院、故宮學院等學術研究交流平台建設,加強文物領域基礎研究、推進文物保護研究重點項目進展,充分發揮學術研究在事業(ye) 發展中的支撐作用。秉持建院以來的開放辦院理念,與(yu) 各級科研院所、著名高校簽署了戰略協議,2021年啟動並已實施了兩(liang) 期“開放課題計劃”,借助更多領域的學術力量,共同發掘故宮承載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推動故宮博物院學術研究朝著整體(ti) 性、體(ti) 係性和開放性的方向邁進。
“數字故宮”是支撐:推動文化與(yu) 科技深度融合發展,實現文物和遺產(chan) 資源永久保存和永續傳(chuan) 承。文物基礎影像采集是實現文物和遺產(chan) 資源永久保存和永續傳(chuan) 承,推動數字資源高效管理與(yu) 利用的重要手段,在各方努力下,目前已拍攝文物93萬(wan) 餘(yu) 件。在此基礎上,故宮博物院積極推進藏品的公布與(yu) 公開,通過“數字文物庫”公開發布10.4萬(wan) 件文物影像,並建立了“數字多寶閣”“故宮名畫記”“全景故宮”等多個(ge) 數字技術平台,以及端門數字館等展廳,《清明上河圖3.0》、“發現·養(yang) 心殿——主題數字體(ti) 驗展”等係列數字展覽,通過科技手段將原來抽象的曆史映入現實讓觀眾(zhong) 突破實體(ti) 展覽局限“觸摸”文物。2023年,故宮博物院還建成了包含英語、法語、俄語、日語、西語等主要語種的官網服務。“數字故宮”建設使更多人開始了解故宮、研究故宮,從(cong) 而進一步推動了故宮博物院發揮其珍視傳(chuan) 統、傳(chuan) 承文明的文化使命。
“活力故宮”是追求:守正創新,堅持傳(chuan) 承優(you) 先理念,增強中華文明傳(chuan) 播力影響力。通過充分挖掘文物蘊含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將其創造性地轉化為(wei) 大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展覽展示活動、文化創意產(chan) 品、新媒體(ti) 展示方式、公眾(zhong) 社會(hui) 教育資源等。通過啟用一站式觀眾(zhong) 服務中心、優(you) 化各類人群預約規定、有效治理院內(nei) 商業(ye) 拍攝等方式,不斷提升觀眾(zhong) 參觀體(ti) 驗。通過舉(ju) 辦“何以中國”“茶文化特展”等一係列高品質展覽,與(yu) 專(zhuan) 業(ye) 機構開展跨界合作《國家寶藏》等多個(ge) 文博類綜藝節目、紀錄片《紫禁城》、音樂(le) 文化項目《故宮之聲》,以及《隻此青綠》《甪端》等優(you) 秀劇目,為(wei) 優(you) 秀文化供給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賦予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新的時代內(nei) 涵和現代表現形式,讓文物活了起來。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引進17個(ge) 文物展覽,舉(ju) 辦6屆“太和論壇”,建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啟動“太和學者”計劃,用實際行動積極加強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才交流和文化交流,進一步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文化關(guan) 乎國本、國運。文化興(xing) 則國運興(xing) ,文化強則民族強。未來,故宮博物院將繼續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圍繞四個(ge) 故宮建設,努力將故宮博物院建設成國際一流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典範、文化和旅遊融合的引領者、文明交流互鑒的中華文化會(hui) 客廳。
《光明日報》(2024年04月09日 0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