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丨江蘇蘇州多方共建助力智慧養老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4月8日 09 版 版麵截圖
原題:江蘇蘇州多方共建助力智慧養(yang) 老
在江蘇蘇州滄浪綜合為(wei) 老服務中心,智能化養(yang) 老設施令人印象深刻:中心的視頻監控係統會(hui) 根據老人動作判斷是否出現摔倒等情況;安裝在老人家中的煙感報警器等設施一旦監測到火情,會(hui) 第一時間通知中心處理……“中心為(wei) 周邊社區近千位老人提供便利,智能化應用彌補了人手不足難題,讓我們(men) 反應更加迅速。”潼涇一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羅瑾華說。
這是蘇州探索智慧養(yang) 老的一個(ge) 縮影。蘇州是國內(nei) 較早麵臨(lin) 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城市之一。截至2023年底,蘇州60歲及以上人口共251.56萬(wan) 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的19.41%。
“居家養(yang) 老是蘇州大部分老年人的選擇,但居家養(yang) 老人員較為(wei) 分散,養(yang) 老服務難以集中,光靠人力去做成本太高,且難以有效響應,應用智慧化手段成為(wei) 破題關(guan) 鍵。”蘇州市民政局養(yang) 老服務處處長羅林說。
近年來,蘇州聚力打造虛擬養(yang) 老院平台,它集醫療、康複、護理、社工、心理等服務於(yu) 一體(ti) ,老人通過手機App就可預約助餐、助潔、助急等上門服務。同時,蘇州在社區層麵推動為(wei) 老服務中心建設,讓更多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多層次、多類型養(yang) 老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進一步助力智慧養(yang) 老服務提檔升級。
蘇州市姑蘇區中街路社區地處蘇州老城區,人員密集、老舊房屋多,一些地區電路老化,存在安全隱患。2023年11月,國網蘇州供電公司啟動“電關(guan) 懷”智慧社區數字化精準服務項目建設,以中街路社區為(wei) 試點,為(wei) 社區孤寡、留守等老人安裝智能感知終端。同時上線智能負荷分析係統,對老人家庭用電情況進行監測,並通過傳(chuan) 感裝置辨別出老人家中空調、電熱水器、廚房電器等8類常見電器的使用情況,對短路、過載等異常用電行為(wei) 及時發出預警。
“前幾天我一個(ge) 燒水壺壞了,引發跳閘,多虧(kui) 了智能係統及時發現並通知我家人,不然我都找不出原因。”蘇州市民周藕花老人說。
企業(ye) 參與(yu) ,不但豐(feng) 富了智慧養(yang) 老的場景和服務,企業(ye) 自身也收獲滿滿。“通過發揮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我們(men) 在服務老人、履行社會(hui) 責任的同時,也提升了客戶滿意度,降低了電網運營的安全風險。”國網蘇州供電公司市中供電服務中心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富鵬說,下一步將結合蘇州古城保護及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等民生項目,有序推進“電關(guan) 懷”智慧社區數字化精準服務覆蓋,讓更多老人享受智慧服務。
通過多方共建,智慧養(yang) 老正在惠及更多老人。據悉,今年蘇州計劃建成30家智慧養(yang) 老機構,到“十四五”末完成30%以上在業(ye) 養(yang) 老機構智慧化改造。
(據新華社電 記者朱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