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裏的青年助農團:服務農業生產 送科技下鄉
湖南省湘鄉(xiang) 市龍洞鎮康加村年近六旬的農(nong) 戶王立明,和妻子耕種了百餘(yu) 畝(mu) 良田。今年早稻耕種的關(guan) 鍵時期,王立明妻子突患肺梗阻,被送往醫院治療,家中所有積蓄都花在了看病上。此時田裏秧苗又急需施肥,可買(mai) 肥料的錢從(cong) 哪裏來呢?王立明每天愁得吃不下飯。
正當他焦慮時,團湘潭市委捐贈的化肥,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村支書(shu) 丁愛桃將分到的500斤肥料親(qin) 自送到王立明家。
此前,湘鄉(xiang) 市龍洞鎮團委通過入戶走訪、電話溝通、微信聯係等方式,積極開展困難農(nong) 戶摸底排查工作,建立了50餘(yu) 名困難農(nong) 戶的信息台賬。之後,鎮團委將名單上報至團湘潭市委尋求幫助。團市委聯係了多家愛心企業(ye) ,捐贈了15噸化肥。龍洞鎮迅速將肥料按照耕地麵積大小進行劃分,向困難農(nong) 戶發放。
王立明就是此次獲捐的農(nong) 戶之一。這些免費提供的肥料,為(wei) 早稻田的及時備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據悉,為(wei) 服務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團湘潭市委連續3年積極組建青年助農(nong) 團,在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農(nong) 業(ye) 物資保障、鄉(xiang) 村小水利建設等方麵施以援手。
4月2日,湘潭縣排頭鄉(xiang) 等地遭遇暴雨襲擊,年初修整的17口山塘,為(wei) 應對緊急蓄水立下汗馬功勞。
去年11月到今年春節前,駐村第一書(shu) 記李東(dong) 常等組織115名青年誌願者,頂著寒風,開展了一係列清淤、擴容和整修工作,為(wei) 春耕備耕期間600多畝(mu) 田地的灌溉工作做好準備。
團湘潭市委已連續3年組織7000餘(yu) 名誌願者參與(yu) 疏浚渠道、修繕山塘等助農(nong) 服務。
90後返鄉(xiang) 青年徐起是排頭鄉(xiang) 紅祺村的入黨(dang) 積極分子。在冬修山塘小水庫的行動中,作為(wei) 村裏的種糧大戶,徐起深知水庫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重要性。他挨家挨戶走訪,耐心解釋修繕水庫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不僅(jin) 自己投入大量精力財力,還發動村民自籌資金,共同為(wei) 修繕水庫貢獻力量。
此外,送科技下鄉(xiang) 也是湘潭團組織助農(nong) 的重頭戲。
農(nong) 忙時節,在湘潭縣排頭鄉(xiang) 紅祺村會(hui) 議室裏,高級農(nong) 藝師王翔向全村種糧大戶進行早稻育秧技術輔導。
今年,團湘潭市委選拔100名專(zhuan) 家學者、高校師生等組成市級助農(nong) 服務團,王翔是其中一員。
排頭鄉(xiang) 共有水田57412畝(mu) ,今年上級下達的雙季稻任務麵積30763畝(mu) ,糧食播種麵積83909畝(mu) 。
入春以來,王翔等人經常在各村田間走訪調查,為(wei) 禾苗生長問題“診斷治療”,指導種植戶對早稻禾苗進行補救,力爭(zheng) 讓每個(ge) 村子都達到水稻種植麵積覆蓋率55%的要求。
龍洞鎮的劉海平是青年助農(nong) 團的成員之一。返鄉(xiang) 創業(ye) 的他聯合其餘(yu) 7名農(nong) 機大戶創辦了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擁有聯合收割機、耕作機械等各類農(nong) 機具60餘(yu) 台。
今年春耕,劉海平免費為(wei) 周邊的困難農(nong) 戶提供土地平整、機械插秧等誌願服務。閑暇時,作為(wei) 農(nong) 技“土專(zhuan) 家”,他會(hui) 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學到的農(nong) 機操作方法和種植先進技術傳(chuan) 授給其他農(nong) 戶。
史崧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洪克非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